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各位好,今天是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在本期法国报纸摘要栏目中,我们为您选取费加罗报集中对中国做的报道版面做综述。
中国网友群嘲特朗普
今日出刊的费加罗报刊登了多份与中国相关的报道。其中在经济副刊头版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当中国网友开始嘲讽特朗普的美国”。这篇报道描绘了一幅人工智能合成的图像:肥胖、迷茫、手忙脚乱的美国工人整齐排列,正在缝纫机前频频出错...“这张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被用来嘲笑如今被迫自给自足生产消费品的美国”。在另一段同样为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中,特朗普、万斯以及马斯克正费力地在鞋子或苹果手机的生产线前装配产品。
费加罗报分析认为,在受到高度审查的中国互联网上,讽刺和幽默类的内容在华盛顿对中国商品加征巨额关税后大量涌现。与中国官方的宣传口径形成呼应,大量嘲讽美国依赖中国商品的帖子充斥社交媒体。这些内容在抖音上收获数百万次观看。但费加罗报也指出,在幽默背后,也许隐藏着一种更深层的不安:即面对贸易战,中国这个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可能受到严重冲击”。
全球海运:特朗普意识到自己手握“火药桶”
同样在经济副刊当中,费加罗报关注了特朗普和中国的集装箱船税收问题。当中指出,“通过扬言用最严厉的惩罚来迫使其他国家作出巨大让步,然后再放松制裁并推迟实施,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特朗普手法。他一贯痴迷于提高关税壁垒”。目前,中国的造船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占据全球集装箱船制造量的50%。“今年4月初,特朗普曾威胁称,每一艘在中国建造、停靠美国港口的船只都将被征收150万美元的费用。他认为,这是重振美国早已衰落的造船业的手段。不过到了刚过去的周四,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略作让步。未来六个月内,相关规定不会发生改变。自10月14日起,航运公司将面临新的苛刻待遇,但比起最初版本的惩罚方案已大为缓和”。
费加罗报分析认为,“特朗普之所以愿意妥协,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因航运业的集体施压”,“特朗普政府即便表现得咄咄逼人,也深知自己在重新洗牌全球海运规则时,手中握着‘火药桶’。毕竟,80%的国际贸易依靠海运完成。而海运及其运输系统对美国经济安全和自由贸易至关重要”。
美国推动“对华大包围圈”
费加罗报还刊登了一篇题为“华盛顿大战略包围圈:对中国的威胁策略”的分析文章。当中指出,截至目前,中国是唯一一个和美国尚未启动任何谈判的国家,中国还因其日益增长的军事雄心,在俄乌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巨大的对美贸易顺差,成为美国的首要关注对象。为应对这一局面,美国财长贝森特正推动组建一个联盟,联合那些被美国贸易制裁“程度较轻”的国家,共同孤立中国。特朗普对这一战略颇感兴趣,虽然尚未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
这项战略被一部分人称作“大战略包围圈”,涵盖贸易与军事两个层面,在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样貌。具体而言,对越南、柬埔寨、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理上接近中国、又高度依赖中国经济的国家而言,美国的策略是:以降低对这些国家的关税作为交换,要求它们终止“转运贸易”的行为。
对于韩国、日本等大型工业化国家而言,“转运”不是主要问题。美国希望的是:首尔和东京减少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并将其产业投资更多地转向美国本土建厂。
“大战略包围圈”还着眼中国在亚洲多个国家投资建设的港口,尤其在柬埔寨。美国认为,这些投资的实质目的是在这些地区长期部署海军基地,支持其在亚洲的扩张战略。美国希望终结这一趋势,但必须为这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具吸引力的经济与贸易利益。
费加罗报强调,作为美国的邻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墨西哥据说已承诺禁止“转运贸易”,并且不允许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墨投资建厂,从而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便向美国与加拿大大量出口电动汽车。但贝森特推动的这套战略,与前总统奥巴马2016年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如出一辙。当时,奥巴马试图通过与越南、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1个亚太伙伴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降低彼此间的贸易壁垒,意图同样是:孤立中国。而特朗普在2017年上台第一年就撕毁了这一协定,宣称自己能够谈出“更好的交易”。如今,他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是给它换了个名字。
加入俄军,乌军的中国青年群体速写
今日出刊的费加罗报还大篇幅关注了以雇佣军形式体验俄乌战争的中国青年。费加罗报提到了柴静的纪录片,指出“有数百名中国人正在与俄罗斯军队并肩作战,而加入基辅一方的中国人也有,但数量较少”。
这篇报道中描绘了几个中国青年的速写:有人出于“爱国”,有人追求“正义”,也有人“纯粹为钱”,或者“为了体验战争”,作为雇佣军加入俄军。费加罗报同时强调,“和朝鲜相比,中国并未有任何国家层面的军事介入迹象”。
费加罗报还提到了他们在战场上的幻灭:俄军对中国人态度极为轻蔑,存在包括针对中国人,非洲人和阿拉伯人的严重种族歧视等。有人表示,若有机会,他们“也可能加入乌军,但最终选择俄军,是因为签证比较好办”。
费加罗报还关注了加入乌军的中国人。其中一些是前法国外籍军团的成员,一些人抱着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抵抗情绪参战,充满了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历史性不信任,或者单纯在激动的情绪下,抱着理想主义加入乌军。
3.7
1212 ratings
各位好,今天是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在本期法国报纸摘要栏目中,我们为您选取费加罗报集中对中国做的报道版面做综述。
中国网友群嘲特朗普
今日出刊的费加罗报刊登了多份与中国相关的报道。其中在经济副刊头版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当中国网友开始嘲讽特朗普的美国”。这篇报道描绘了一幅人工智能合成的图像:肥胖、迷茫、手忙脚乱的美国工人整齐排列,正在缝纫机前频频出错...“这张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被用来嘲笑如今被迫自给自足生产消费品的美国”。在另一段同样为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中,特朗普、万斯以及马斯克正费力地在鞋子或苹果手机的生产线前装配产品。
费加罗报分析认为,在受到高度审查的中国互联网上,讽刺和幽默类的内容在华盛顿对中国商品加征巨额关税后大量涌现。与中国官方的宣传口径形成呼应,大量嘲讽美国依赖中国商品的帖子充斥社交媒体。这些内容在抖音上收获数百万次观看。但费加罗报也指出,在幽默背后,也许隐藏着一种更深层的不安:即面对贸易战,中国这个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可能受到严重冲击”。
全球海运:特朗普意识到自己手握“火药桶”
同样在经济副刊当中,费加罗报关注了特朗普和中国的集装箱船税收问题。当中指出,“通过扬言用最严厉的惩罚来迫使其他国家作出巨大让步,然后再放松制裁并推迟实施,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特朗普手法。他一贯痴迷于提高关税壁垒”。目前,中国的造船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占据全球集装箱船制造量的50%。“今年4月初,特朗普曾威胁称,每一艘在中国建造、停靠美国港口的船只都将被征收150万美元的费用。他认为,这是重振美国早已衰落的造船业的手段。不过到了刚过去的周四,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略作让步。未来六个月内,相关规定不会发生改变。自10月14日起,航运公司将面临新的苛刻待遇,但比起最初版本的惩罚方案已大为缓和”。
费加罗报分析认为,“特朗普之所以愿意妥协,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因航运业的集体施压”,“特朗普政府即便表现得咄咄逼人,也深知自己在重新洗牌全球海运规则时,手中握着‘火药桶’。毕竟,80%的国际贸易依靠海运完成。而海运及其运输系统对美国经济安全和自由贸易至关重要”。
美国推动“对华大包围圈”
费加罗报还刊登了一篇题为“华盛顿大战略包围圈:对中国的威胁策略”的分析文章。当中指出,截至目前,中国是唯一一个和美国尚未启动任何谈判的国家,中国还因其日益增长的军事雄心,在俄乌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巨大的对美贸易顺差,成为美国的首要关注对象。为应对这一局面,美国财长贝森特正推动组建一个联盟,联合那些被美国贸易制裁“程度较轻”的国家,共同孤立中国。特朗普对这一战略颇感兴趣,虽然尚未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
这项战略被一部分人称作“大战略包围圈”,涵盖贸易与军事两个层面,在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样貌。具体而言,对越南、柬埔寨、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理上接近中国、又高度依赖中国经济的国家而言,美国的策略是:以降低对这些国家的关税作为交换,要求它们终止“转运贸易”的行为。
对于韩国、日本等大型工业化国家而言,“转运”不是主要问题。美国希望的是:首尔和东京减少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并将其产业投资更多地转向美国本土建厂。
“大战略包围圈”还着眼中国在亚洲多个国家投资建设的港口,尤其在柬埔寨。美国认为,这些投资的实质目的是在这些地区长期部署海军基地,支持其在亚洲的扩张战略。美国希望终结这一趋势,但必须为这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具吸引力的经济与贸易利益。
费加罗报强调,作为美国的邻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墨西哥据说已承诺禁止“转运贸易”,并且不允许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墨投资建厂,从而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便向美国与加拿大大量出口电动汽车。但贝森特推动的这套战略,与前总统奥巴马2016年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如出一辙。当时,奥巴马试图通过与越南、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1个亚太伙伴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降低彼此间的贸易壁垒,意图同样是:孤立中国。而特朗普在2017年上台第一年就撕毁了这一协定,宣称自己能够谈出“更好的交易”。如今,他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只是给它换了个名字。
加入俄军,乌军的中国青年群体速写
今日出刊的费加罗报还大篇幅关注了以雇佣军形式体验俄乌战争的中国青年。费加罗报提到了柴静的纪录片,指出“有数百名中国人正在与俄罗斯军队并肩作战,而加入基辅一方的中国人也有,但数量较少”。
这篇报道中描绘了几个中国青年的速写:有人出于“爱国”,有人追求“正义”,也有人“纯粹为钱”,或者“为了体验战争”,作为雇佣军加入俄军。费加罗报同时强调,“和朝鲜相比,中国并未有任何国家层面的军事介入迹象”。
费加罗报还提到了他们在战场上的幻灭:俄军对中国人态度极为轻蔑,存在包括针对中国人,非洲人和阿拉伯人的严重种族歧视等。有人表示,若有机会,他们“也可能加入乌军,但最终选择俄军,是因为签证比较好办”。
费加罗报还关注了加入乌军的中国人。其中一些是前法国外籍军团的成员,一些人抱着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抵抗情绪参战,充满了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历史性不信任,或者单纯在激动的情绪下,抱着理想主义加入乌军。
2 Listeners
3 Listeners
19 Listeners
5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6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10 Listeners
84 Listeners
455 Listeners
4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