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為台灣文學朗讀」廣播節目邀請文學作家,朗讀、述說最喜歡或影響最深的台灣文學。藉此文學朗讀,為生活繁忙無暇以書本來閱讀的現代人,開啟另一種接觸文學作品的管道。透過聲音傳達、保存經典文學名著及文學家本身的聲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 more
FAQs about 為臺灣文學朗讀:How many episodes does 為臺灣文學朗讀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19 episodes available.
July 28, 2022S2EP49【焦桐的飲食文學】金門高粱酒--帶著花崗岩般的形容:強硬、渾厚、剛毅、組織均勻,且個性分明。「陳高」即陳年金門高粱酒,可謂極品高粱酒,是我最喜愛的酒之一,只用來款待「剖腹來相見」的漢子。此酒在地窖中存放5年以上,待熟陳才取出灌裝,使原來的辛辣味酯化得更醇厚更圓融。 我和金門高粱酒結識於生命中最應疼惜的青春年華,那是1977年,部隊移防金門後即駐紮坑道裡,那花崗岩坑道冬暖夏涼,可惜潮濕得要命。老士官長告誡:長期生活在這種地方容易罹患風濕、關節炎,預防之道是睡前喝一小杯高粱酒。在金門的十八個月我大致遵照辦理,漸漸培養出一點酒量,並練就了一身酒膽,以及豁酒拳的功力。 金門高粱酒炮彈般的剛烈性格,堅強地,陪伴我度過一段痛苦的歲月,並安慰了憂鬱落寞的青年。服兵役的男子,尤其是在離島服兵役,分隔日久,女友難免會移情別戀,失戀似乎是兵營裡的集體經驗。我服役半年後發現已被深愛的女友所拋棄,頓時萬念俱灰,每天沮喪得不想醒來,乃學習藉酒澆愁。不知有多少夜晚,總是在深夜,我吞淚灌高粱,似乎幻想醉後能豁達地忘掉一切,或醒來還能再次見到她。 金門高粱酒一開始即以戰爭英雄島的形象包裝行銷,有些酒瓶甚至設計成莒光樓、砲臺型。我愛它酒色清淨,酒味濃冽,帶著花崗岩般的形容,強硬,渾厚,剛毅,組織均勻,且個性分明。我建議金門縣政府將葉華成先生的生辰定為高粱酒節,全島放假一天。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July 21, 2022S2EP48【焦桐的飲食文學】芒果牛奶冰--芒果與冰更是天生絕配,兩者共譜夏日戀曲。芒果牛奶冰是晚近流行於臺灣的刨冰,冰的形式大抵是剉碎冰或刨製雪花冰為底,上覆新鮮芒果肉,和煉乳、芒果冰淇淋。雪花冰口感綿細,多用芒果汁製成圓柱冰磚。 臺灣人冬春之際吃草莓冰,夏天吃芒果冰。芒果與冰更是天生絕配,兩者共譜夏日戀曲,讓人們發現了生活的美麗。我中年以後從來不為炎夏鬱悶,因為有芒果牛奶冰之故。它為炎熱的季節而存在。 若無優雅的約會環境,在臺北吃芒果冰很值得自卑。南部人大概無法忍受臺北的芒果冰,貴,小氣。臺北的芒果牛奶冰擅包裝行銷,如芒果就切得小塊,盡量盤飾在表面;南部則切大塊,有一種憨厚實在的表情,一盤的份量相當於一張臉,美麗的臉龐。 芒果牛奶冰以愛文芒果為主角。玉井的芒果冰密度最高,也最動人心弦。連玉井農會也設有芒果冰店,物美價廉,滿盤新鮮芒果肉,魅力無窮。臺南芒果冰的特色是除了芒果冰沙、不同品種的新鮮芒果,通常有兩球芒果冰淇淋,冰上還有情人果(漬芒果青);那色澤真美,澄黃的果肉,翠綠的芒果青,雪白的雪花冰,橘黃的冰淇淋,乳色的煉乳,共譜芒果交響。夏天有它就夠了。 每當芒果季節逐漸遠去,都很捨不得。炎炎夏日若無芒果牛奶冰,將多麼頹廢。它是令人為之瘋狂的食物,那消魂的滋味,冰觸舌尖,胸臆即充滿一種溫柔,在心中縈繞不去,我每年季春就開始期待它回來。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July 14, 2022S2EP47【焦桐的飲食文學】鴨賞--那蔗燻鴨肉味,像風的祝福,拂掃掉疑懼。駕車去宜蘭考察餐飲偕妻女同行,全家人暴食了一天。翌日上午老婆肚子絞痛,趕緊送去羅東聖母醫院,急診室醫師問完診,囑咐先照腹部X光,驗血,吊點滴。 我們全家好像迷失在異鄉。母女三人壓抑而節制地交談,彼此努力想安慰對方卻找不到適當話語。急診室只允許兩位親屬陪伴,我說,你們在這裡陪媽媽,爸爸出去走走就回來。 走出聖母醫院,忽然置身無邊的暑氣中,攤販似乎都躲藏起來了。我踅進傳統市場閒逛,復走在騎樓下,走著走著走到了羅東夜市,經過「阿萬之家」門市,進去買一包鴨賞;又經過「博士鴨」,再買一包。 醫師看完檢驗報告,猜測只是昨天吃太多吃壞了肚子,沒什麼大礙。我忽然覺得很滑稽,什麼美味令一個正在作化療的病人吃太多太猛? 鴨賞是昔日臺灣人跟惡劣環境奮鬥的意外成品,亦是珍惜福份的產物。所謂「竹風蘭雨」意指新竹多風,宜蘭多雨。蘭陽平原多溪澗隰地,冬山河尚未截彎取直前,每逢豪雨輒氾濫成災,不可思議的是頻密的水災,竟還開墾出數百頃的看天田。颱風季,稻穗若來不及成熟搶收,被水患摧毀的米榖,則用來養鴨,早期有些養鴨人家趕鴨子到淖田裡飼養,鴨群嘎嘎在淖田間俯仰覓食,格外婀娜多姿,其糞便又變成有機肥,滋潤了田地。 聖母醫院急診室醫師的宣布像一份禮物。坊間的鴨賞已全面輕淡化,適宜化療病人的輕淡口味。這天的晚餐主菜是鴨賞,我將蒜苗切細絲,滴一些檸檬汁和香油,拌阿萬之家的鴨賞。那蔗燻鴨肉味,像風的祝福,拂掃掉疑懼,帶來平靜輕鬆的言談,取笑可能的危險,取笑貪吃的病人。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July 07, 2022S2EP46【焦桐的飲食文學】甕仔雞--美味的關鍵在選用的雞隻,和醃製的醬料。雞一定選用經常運動、身材健美的土雞。甕仔雞的工序是先醃後烤,常見的醃料包括:料理酒、醬油、桂花釀、鹽、蒜頭、蔥、九層塔、桂皮、小茴香、花椒、黑胡椒及香料,醃全雞數小時至一天;再用S鉤吊掛雞在高溫密封的甕桶內燜烤,底下用一個盆,接收燒烤過程滴下的油汁。先以低溫燜烤,取出,降溫,再改高溫烘烤。 這種燜爐烤法,食物受熱均勻,不會直接碰觸明火,也不虞沾惹炭灰,又能有效挽留肉汁,皮脆肉嫩;不惟甕仔雞,任何烤物慎勿烤得乾澀。甕仔雞多用柴燒,陶甕,店旁常見堆滿木材;機器溫控烘烤雖則衛生,都缺乏柴燒的滋味。 甕有大有小,大甕內可同時容納數隻雞,較小的則一雞一甕;每隻雞都會滴一碗油汁,上桌時都附有油汁和胡椒鹽,可蘸雞肉吃。剛出窯的雞很燙,店家輒提供綿紗白手套,再套上塑膠手套,方便食客手撕。美味的關鍵在選用的雞隻,和醃製的醬料。雞一定選用經常運動休閒、身材健美的土雞。 清境「蘋果園甕仔雞」,海拔2000公尺,在群山的環抱中吃雞。我第一次登山是奇萊,在成功堡休息時,前一刻還豔陽高照,忽然就風雲湧動,變化如人生之無常。雲霧洶湧如回憶,迴盪在深山溪澗間。生命多有缺憾,我決意不斷修改記憶,撫平從前的那些缺陷,讓它更美麗。 臺灣山區多溫泉,甕仔雞遂依附溫泉而興,如關仔嶺溫泉區,堪稱全臺甕仔雞密度最高的地區。登了山,泡過溫泉,正渴望有一隻好雞來暖腸。在山裡吃土雞特別有滋味。在風景中現訂現烤現食甕仔雞,用手撕著吃,野趣盎然。我常常想帶家人、朋友到山水之間吃甕仔雞,喝小米酒,也不必談天說笑,大家呆呆地看山看水,感受歲月的靜好。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June 30, 2022S2EP45【焦桐的飲食文學】蔭豉蚵--此餚下飯,長期飄香在臺灣人的家庭餐桌上。蠔即牡蠣,臺灣人喚蚵仔。臺灣西南沿海盛產鮮蚵,以彰化王功、雲林臺西、嘉義東石與布袋、臺南七股為主要養殖區。這種軟體動物幾成臺灣人的日常餐食,作法多元,煎炒煮炸皆可,也宜帶殼火烤,夜市尤常見蚵仔煎、蚵仔湯、蔭豉鮮蚵、蒜蓉蚵仔、蚵嗲。 蔭豉蚵仔作法很簡單:爆炒薑絲、蒜苗、蔥段,加入黑豆豉、醬油,和汆燙過的鮮蚵同炒;亦可加九層塔、辣椒提味。要緊的是牡蠣必須新鮮,最好買現剝的。清洗時須耐心仔細,先用漏勺在流水下沖淨;至放入器皿中加鹽潔身,直到水清澈。此餚下飯,長期飄香在臺灣人的家庭餐桌上。 牡蠣很美,美得跟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一般短暫,牠一離開殼,很快會腐壞。我猜想蔭豉蚵仔之出現,除了黑豆豉之鹹香和甘味,更是為了修飾可能的腥味吧。年輕時編報紙副刊,下班後常和朋友到「阿才的店」吃宵夜,其「油條蔭豉蚵」是下酒佳餚,令柔嫩的鮮蚵增加一種酥脆感。如今回憶,驚覺已近二十年未去阿才的店了,韶華之易逝竟如蚵仔之鮮度。 牡蠣美味的條件最單純,只要新鮮肥美就好吃。無論生食或用蔭豉炒作,都非常迷人。牠總是讓我想到孤獨,一直活得無聲無息,那美麗,細緻,灰白的軀體幾乎毫無動靜。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June 23, 2022S2EP44【焦桐的飲食文學】四臣湯--這碗湯,帶著健康和祝福,盛入窮人的碗。「四神湯」應作「四臣湯」,蓋閩南語「臣」和「神」同音,以訛傳訛,久而積非成是。這是臺灣的傳統藥膳,以北部為盛。主要材料是中藥的四臣:淮山、芡實、蓮子、茯苓,這四種藥材有健脾固胃的功效。 為了追求美味,四臣湯中加入豬內臟作配料,後來配料逐漸凌駕主料。最常見的配料是豬小腸,小腸必須整治乾淨,絕不可貪快而使用化學藥劑清理。整治潔淨的小腸才不會出現腥膻味,熬煮之後更顯得清爽,散發脂香。從前清洗多用明礬、粗鹽、麵粉搓揉腸肚,後來發現啤酒、可樂的潔淨效果更徹底。 四臣湯是窮人的補品,湯裡的中藥材和那些豬內臟都很便宜。窮人需要滋補,窮人也往往缺乏滋補;貧窮的時候用美味進補,感情特別深刻。很多臺灣人小時候都吃過媽媽煮的四臣湯,每一追憶不免是盈眶的眼淚。這碗湯,給黑白的記憶注入了色彩,給平淡的生活蓄滿感動;這碗湯,帶著健康和祝福,盛入窮人的碗。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June 16, 2022S2EP43:刈包--面對脂香騰熱的焢肉,毫不猶豫地大口嚼食。女兒珊珊上大學時全家搬到學校附近,近公館商圈,我們常在附近覓食。「藍家」的刈包鹹甜融合得宜,雖然那瘦肉不免柴了些;店門口擺著攤車兼料理檯,總是排隊的人潮,分外帶、內用兩種隊伍。刈包宜趁熱吃,我們照例不外帶,面對脂香騰熱的焢肉,毫不猶豫地大口嚼食。 刈包要用閩南語發音:kuah-pau,又名「割包」,意謂割開饅頭,包裹焢肉、炒酸菜、花生粉、香菜;因形狀似虎口咬住了豬肉,故又名「虎咬豬」。由於外觀又似錢包,有些企業主在尾牙請吃刈包,除了犒賞員工辛勞,也有祈求財富的喻意。 刈包最常出現於夜市,形式內容之變化是無窮的。製作外皮也能變化多端,如和麵的水可改成牛奶;若加山藥泥一起和,能有效軟化麵皮;油的選擇亦多樣,奶油、橄欖油、沙拉油等等。刈包所用的食材都很香,鹹的焢肉,甜的花生粉,和漬酸菜、鮮芫荽,鹹、甜互相修飾,醃、鮮彼此發揚,酸菜又平衡了五花肉的油膩,眾味交響,和諧,同時滿足了味蕾的每一區域。它總是努力修飾,希望表現面面俱到的好人緣。 香傳千里,洋人也愛上了這個味。臺灣青年黃頤銘放棄執業律師,轉行在紐約東村開了一家刈包專賣店Baohaus,用可樂滷製紅燒肉,並加入蛋、雞排,經營出時尚臺灣漢堡。 珊珊大學畢業了,我們又遷居回木柵,一年來彷彿離開十丈紅塵,窗外不遠是二格山列,猴山岳,指南宮,樟山寺,天恩宮;樓下好像伸手可及的景美溪。我珍惜和家人一起大啖刈包的夜晚,也珍惜現在一起散步河濱的黃昏。大雨後景美溪暴漲,淹沒我們散步的河濱步道,草地,球場,作勢要漫過堤防;雨歇後,它又逐漸恢復潺潺小溪,乖乖回水道,閃著波光,轉彎,帶著溫情逕自向前流去。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June 09, 2022S2EP42:大腸蚵仔麵線--好吃的麵線要滑,滑中猶挽留著些咬感。大腸蚵仔麵線早期叫「麵線羹」,或稱「麵線糊」,意謂麵線如漿糊般黏稠。小時候,我在高雄吃的麵線糊多是蚵仔麵線;到了臺北,變成大腸麵線,物料不同,又顯南北的飲食差異。麵線易爛,雖曰麵線糊,仍須避免煮成漿糊,須糊而不爛,糊而不亂。好吃的麵線要滑,滑中猶挽留著些咬感。 現在賣麵線糊的多加入大腸、蚵仔兩種主料,混合了南北物產。其實兩種食材味道殊異,性格相左,並不適配。我主張大腸、蚵仔兩者擇一作主配料為佳,不可太貪心;兩個都愛,往往一個也愛不到。至於有些店家混進貢丸切片,更不足為訓了。 賣麵線的店家常會供應辣椒、香菜、烏醋或蒜蓉,給客人自行調味。其實麵線的美味關鍵在於羹湯,羹湯不佳,非強烈的調味料所能搶救。 若是以牡蠣為主調,牡蠣之美在其裸身,不僅令湯頭鮮甜清澈,由於未加粉飾,亦呈現一種坦誠來相見的態度。蚵仔切莫裹粉,需用未泡過水的鮮蚵,大火稍燙即成,不可在水中煮超過一分鐘,否則蚵仔失水,即失去肥嫩之美。 「二魚文化」創立之初,在師大創新育成中心租借辦公室,對面就是阿鑫麵線,我幾乎每天下午都吃一碗大腸麵線。創業維艱,出版又是夕陽產業,有時不免忐忑於自己的抉擇與決心。阿鑫麵線往往令不安的精神篤定。它的辣椒極烈,鮮豔的色澤十分誘人,每次都吃得我頭皮冒汗如湧泉,天空忽然亮了起來。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June 02, 2022S2EP41:竹筒飯--竹筒飯召喚原住民胃腸的鄉愁和記憶,也連接著漢人的野炊記憶。各地竹筒飯作法不同,臺灣原住民所製有煮有烤;海南黎族都用火烤,其竹筒飯有肉飯、豆飯、鹽巴飯,皆以山蘭稻之香米為原料,燒烤時以香蕉葉封口,將青竹烤至焦黃。 竹筒須選用新鮮青竹,常見的是孟宗竹、桂竹和麻竹,節距以較長者為佳。竹筒之封口則多用鋁箔紙、乾淨濕布條、新鮮香蕉葉。臺中「竹之鄉」的竹筒烹飯味道好,又非常環保,用過的竹筒還可以當燃料。 臺灣的竹筒飯源自原住民的慶典活動,勇士狩獵、出征總是少不了它。有人在竹筒內添加肉、香菇、魚等,當然這些材料都必須剁得細碎,才無礙口感。不過,竹筒之為物不僅是裝飯的容器,竹筒飯的美學內涵是飯香中表現竹香,取其竹子的清香滲透入米飯中,以清淡為尚,佐料不宜多,米飯也不宜過度爆香調味,以免遮掩了輕淡的竹香。 竹筒飯召喚原住民胃腸的鄉愁和記憶,也連接著漢人的野炊記憶。我曾獨自爬山,在烏來一處瀑布下野餐,山明水秀,印象甚好;後來帶家人再去,吃竹筒飯,升火煮咖啡、泡茶。瀑布依舊在,只是已經滿地垃圾,吸引來不少蒼蠅。我好像挨了一記悶棍,忽然覺得無處悠遊於天地間。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May 26, 2022S2EP40:海產店--海產店最要緊的美德是所有的海產必須新鮮。臺灣的夜市幾乎都有海產店,卻良莠不齊。大啖海產不宜缺少白米飯,那碗飯宛如等待線條和顏彩的畫布,用來表現主題。 我生長於高雄市,海是生活的一部分,旗津街上是吃海產的好所在,海灘更是把馬子的絕佳地方。「旗后活海鮮」和「文進活海產」都是我的舊愛。 小港「亞洲海產店」則是我的新歡。 海產店最要緊的美德是所有的海產必須新鮮,船釣又優於網撈,亞洲海產店選用在地海產,又多來自海釣船,其貨品之鮮度常處於最佳狀態,無論生魚片、蟹、蝦、貝、螺都透露一種海洋氣息,質樸而簡單。多年前,幾個朋友到高雄餐旅學院開會,林清財教授設宴於此,可能是這裡的海產實在太贊了,同桌一起吃一頓就成為好朋友,像林清財、孫大川、廖炳惠。 三叔生前歡喜邀我們到南寮漁港吃海鮮,有時也買一些海產回去自己烹調。南寮漁港廢棄多年後,現在搖身一變,妝扮成休閒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彷彿趕集般摩肩接踵,外面的大草坪、觀景樓、許願鐘、餐館,建築都以藍、白色為主。到了假日,從白天到夜晚,這裡總是擁擠著歡笑的臉孔,喝咖啡,放風箏,騎單車,散步。我帶著幼女雙雙在草坪上放風箏,她興奮的笑聲燦爛了夕陽的天空,令人想疼惜萬物,親愛身旁的人。 【每周四更新】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焦桐談飲食文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FAQs about 為臺灣文學朗讀:How many episodes does 為臺灣文學朗讀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19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