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提要」1660年,弥尔顿开始全力投入《失乐园》的创作,他自幼的雄心“留给世界不一样的东西”终于开始实现。这个过程伴随着英国1640年革命延宕了二十年,而1660年共和派失势、王室复辟,这在弥尔顿看来,能容忍已被推翻的制度卷土重来,说明英国人还未成为自由人。那昙花一现的共和制度本可能成为自由人的乐园,但如今乐园已失。
问:看来弥尔顿选《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失去乐园为诗歌主题,也受当时政治形势的刺激。
答:依我个人观点,这个刺激显然存在。从弥尔顿对推翻王政的欢呼与辩护中可以看出,他的共和立场相当坚定。亚当夏娃失掉了伊甸乐园,英国人失掉了共和乐园。不过弥尔顿不是历史学家,又离事变发生的场景太近,所以1640年英国革命对确立英国宪政制度所起的作用,他似乎理解不深。英国之成为宪政制度的典范,1640年革命功不可没。正因为这场革命,权力合法性来源回到了民选议会手中,君主立宪制的完成,使英国成为真正的宪政国家,君主在位但主权在民。无论如何,弥尔顿开始把目光转向他自己的内心,动手建构一个天上乐园,一个失去而有可能复得的乐园。《失乐园》是一部巨型史诗,共十二卷一万两千多行,其中心线索就是魔鬼撒旦造反,挑战上帝的权威,率领众天使与上帝开战,战败后被打入地狱。但撒旦不服输,听说上帝创造了一个新的族类,安居乐园,所以要前去窥探,最终诱使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人类从此失去了乐园,直到耶稣基督降世,以自己的生命和宝血救赎人类。开篇就吟唱道:“唱吧,天上的缪斯,唱人的初次违命/唱他如何尝了禁树上致命之果,从而把死亡带到了人世,后随的一切灾难/失去了伊甸园,直到有更伟大的人出现/我们才恢复了幸福的旧居”。
问:不过,撒旦这个形象在弥尔顿笔下,似乎并不是个脸谱化的恶魔。
答:是的。在诗的第一卷中,弥尔顿塑造了一个胆大妄为,敢于挑战神的权威的造反者,在一些诗行中,弥尔顿似乎借撒旦的形象缅怀他共和派的战友,比如撒旦要以战斗来动摇至高无上的神的地位,但失败了。不过撒旦不服输,他声称他已经“拿出全部力量跟至高的权力对抗/在天界疆场上作了一次冒险的战斗/动摇了他的宝座,我们损失了什么?/并非什么都丢光,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不灭的憎恨/还有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难战胜呢?”在表达了自己对共和派斗争勇气的赞赏之后,弥尔顿直接痛斥那些摇身一变、投靠王党,捞取个人利益的投机者:“经过这一次战斗的惨烈/好容易才使他的政权动摇/此刻却要弯腰屈膝,向他/哀求怜悯,拜倒在他的权力之下/那才真是可耻/比这次的沉沦还要卑贱”。第二卷描写群魔在地狱中商量对策,是继续挑起战争还是用计谋毁坏上帝创造的新族类的乐园。结果智取派占了上风,但派谁去窥探天堂,撒旦很勇敢地要求由自己承担重任,潜入天堂。第三卷弥尔顿描述了他心目中的上帝和人的关系。上帝明了,人抵抗不住撒旦的诱惑,也就是堕落是人的命运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宗教哲学的自由意志问题。因为没有堕落就没有自由意志,没有人选择善好的可能。弥尔顿在第三卷的提纲中说,“上帝预言撒旦要诱惑人类,使之堕落的阴谋会成功,人原本是自由的,能抵抗诱惑,清扫一切对正义和智慧的诽谤。他还宣称,人的犯罪不像撒旦那样是出于恶意,而是被诱骗而堕落的,因此要对人施以慈恩”。
问:这个说法不就是救赎说吗?
答:是的。弥尔顿随后就指出:“上帝宣称,如果神的正义得不到满足,慈恩还不能给人,因为人有野心,难免一死,除非有人替他受刑,神子声称自愿舍己为人赎罪”。显然这就为基督降临做好了铺垫。第三卷中最美的片段就是弥尔顿在描述上帝给世界以光的创世纪场景时,表述了自己双目失明的遭遇和痛苦:“一年又过/季节回转,却再也转不回/我的白天,甜蜜的黄昏和清晨也不再来/再不见绿叶和夏天的玫瑰/不见牛羊,不见圣洁的人脸/只有云雾,只有永在的黑暗/笼罩着我,将我与人世的欢乐隔绝”。此时,神看到人类始祖亚当、夏娃正在伊甸园中无忧无虑地生活,而魔鬼撒旦正从地狱中飞来。第四卷描写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的甜蜜生活和撒旦的诡计,弥尔顿笔下的乐园美不胜收,夏娃对亚当倾诉她在乐园中的无限喜悦:“同你谈话,我总是忘掉时间/忘掉季节的转换,无论何时都高兴/早晨呼吸空气清鲜,和晨鸟一同歌唱/感觉酣畅,初升的太阳把那玫瑰色的光芒,抛洒在愉快的大地上/照耀着草木花果,露滴晶莹/细雨过后,丰腴的土地流芳/夕暮来临时,神清气爽,继而是/沉寂的夜,夜莺啼唱/明月繁星,天上的宝石/这一切没有你便不见欢乐”。
问:撒旦眼见人类始祖在乐园中的快乐,引起妒嫉、愤恨,也是他要加害亚当夏娃的动机吧?
答:在基督教七宗罪中,妒嫉是一大罪,魔鬼会化为妒嫉钻入人心。撒旦一番观察后,认定这一切幸福都来自亚当夏娃没有知识。撒旦想:“为什么他们的主宰要忌恨知识呢?/知识是罪恶吗?有知识是死罪吗?/无知无识就是他们的幸福生涯/顺从和忠信的保证吗?/啊,这是建造他们灭亡的好基础”。从第五卷开始,弥尔顿依照圣经提供的材料,讲述撒旦的来历、上帝创世的过程和上帝创造人类的过程。有意思的是在第八卷中,大天使拉斐尔给亚当讲述了一整套爱情哲学,从男女之别到男欢女爱的重要性,从夫妇肉体结合的正当性到男女之爱在精神层面的相互欣赏,从爱与情欲的区别,到爱情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可谓面面俱到。似乎弥尔顿为亚当夏娃将要犯的过错,事先准备好了辩护词。第九卷讲撒旦诱惑夏娃偷食禁果,而亚当因为爱夏娃,不忍她独自受惩罚也吃了禁果。在弥尔顿看来,亚当夏娃之违反天条,不是因为他们明白了男女之爱,因为他们有了羞耻心,也就是说他们有了道德意识,因为有了道德意识,亚当夏娃之间的爱情就成了自由意志的产物。弥尔顿让夏娃说了一段感人的话:“听你说到我们的缘分,一心一德/即使死,或比死更可怕的事儿,都不能/把我们如此挚爱深情的锁链砸断/如果品尝美果便是罪的话,便和我同当这一过错,这一罪责”。显然这是弥尔顿在歌颂人世之爱,一种坚贞不屈的爱。第十卷到第十二卷讲述撒旦得意他的阴谋成功,毁掉了人间乐园。亚当夏娃失去乐园,便永恒地背负起繁衍尘世中的人类的重担,他们虽然离开了天国,但弥尔顿却对着尘世宣告了人类得救的希望:“你的救主终于站在天上/在云彩中披着天赋的荣光显现/堕落的世界和撒旦一起灭亡,新的天地,无穷的年代,在正义与和平的根基上建成/结出永远欢喜和幸福的美果”。
5
22 ratings
「提要」1660年,弥尔顿开始全力投入《失乐园》的创作,他自幼的雄心“留给世界不一样的东西”终于开始实现。这个过程伴随着英国1640年革命延宕了二十年,而1660年共和派失势、王室复辟,这在弥尔顿看来,能容忍已被推翻的制度卷土重来,说明英国人还未成为自由人。那昙花一现的共和制度本可能成为自由人的乐园,但如今乐园已失。
问:看来弥尔顿选《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失去乐园为诗歌主题,也受当时政治形势的刺激。
答:依我个人观点,这个刺激显然存在。从弥尔顿对推翻王政的欢呼与辩护中可以看出,他的共和立场相当坚定。亚当夏娃失掉了伊甸乐园,英国人失掉了共和乐园。不过弥尔顿不是历史学家,又离事变发生的场景太近,所以1640年英国革命对确立英国宪政制度所起的作用,他似乎理解不深。英国之成为宪政制度的典范,1640年革命功不可没。正因为这场革命,权力合法性来源回到了民选议会手中,君主立宪制的完成,使英国成为真正的宪政国家,君主在位但主权在民。无论如何,弥尔顿开始把目光转向他自己的内心,动手建构一个天上乐园,一个失去而有可能复得的乐园。《失乐园》是一部巨型史诗,共十二卷一万两千多行,其中心线索就是魔鬼撒旦造反,挑战上帝的权威,率领众天使与上帝开战,战败后被打入地狱。但撒旦不服输,听说上帝创造了一个新的族类,安居乐园,所以要前去窥探,最终诱使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人类从此失去了乐园,直到耶稣基督降世,以自己的生命和宝血救赎人类。开篇就吟唱道:“唱吧,天上的缪斯,唱人的初次违命/唱他如何尝了禁树上致命之果,从而把死亡带到了人世,后随的一切灾难/失去了伊甸园,直到有更伟大的人出现/我们才恢复了幸福的旧居”。
问:不过,撒旦这个形象在弥尔顿笔下,似乎并不是个脸谱化的恶魔。
答:是的。在诗的第一卷中,弥尔顿塑造了一个胆大妄为,敢于挑战神的权威的造反者,在一些诗行中,弥尔顿似乎借撒旦的形象缅怀他共和派的战友,比如撒旦要以战斗来动摇至高无上的神的地位,但失败了。不过撒旦不服输,他声称他已经“拿出全部力量跟至高的权力对抗/在天界疆场上作了一次冒险的战斗/动摇了他的宝座,我们损失了什么?/并非什么都丢光,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不灭的憎恨/还有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难战胜呢?”在表达了自己对共和派斗争勇气的赞赏之后,弥尔顿直接痛斥那些摇身一变、投靠王党,捞取个人利益的投机者:“经过这一次战斗的惨烈/好容易才使他的政权动摇/此刻却要弯腰屈膝,向他/哀求怜悯,拜倒在他的权力之下/那才真是可耻/比这次的沉沦还要卑贱”。第二卷描写群魔在地狱中商量对策,是继续挑起战争还是用计谋毁坏上帝创造的新族类的乐园。结果智取派占了上风,但派谁去窥探天堂,撒旦很勇敢地要求由自己承担重任,潜入天堂。第三卷弥尔顿描述了他心目中的上帝和人的关系。上帝明了,人抵抗不住撒旦的诱惑,也就是堕落是人的命运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宗教哲学的自由意志问题。因为没有堕落就没有自由意志,没有人选择善好的可能。弥尔顿在第三卷的提纲中说,“上帝预言撒旦要诱惑人类,使之堕落的阴谋会成功,人原本是自由的,能抵抗诱惑,清扫一切对正义和智慧的诽谤。他还宣称,人的犯罪不像撒旦那样是出于恶意,而是被诱骗而堕落的,因此要对人施以慈恩”。
问:这个说法不就是救赎说吗?
答:是的。弥尔顿随后就指出:“上帝宣称,如果神的正义得不到满足,慈恩还不能给人,因为人有野心,难免一死,除非有人替他受刑,神子声称自愿舍己为人赎罪”。显然这就为基督降临做好了铺垫。第三卷中最美的片段就是弥尔顿在描述上帝给世界以光的创世纪场景时,表述了自己双目失明的遭遇和痛苦:“一年又过/季节回转,却再也转不回/我的白天,甜蜜的黄昏和清晨也不再来/再不见绿叶和夏天的玫瑰/不见牛羊,不见圣洁的人脸/只有云雾,只有永在的黑暗/笼罩着我,将我与人世的欢乐隔绝”。此时,神看到人类始祖亚当、夏娃正在伊甸园中无忧无虑地生活,而魔鬼撒旦正从地狱中飞来。第四卷描写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的甜蜜生活和撒旦的诡计,弥尔顿笔下的乐园美不胜收,夏娃对亚当倾诉她在乐园中的无限喜悦:“同你谈话,我总是忘掉时间/忘掉季节的转换,无论何时都高兴/早晨呼吸空气清鲜,和晨鸟一同歌唱/感觉酣畅,初升的太阳把那玫瑰色的光芒,抛洒在愉快的大地上/照耀着草木花果,露滴晶莹/细雨过后,丰腴的土地流芳/夕暮来临时,神清气爽,继而是/沉寂的夜,夜莺啼唱/明月繁星,天上的宝石/这一切没有你便不见欢乐”。
问:撒旦眼见人类始祖在乐园中的快乐,引起妒嫉、愤恨,也是他要加害亚当夏娃的动机吧?
答:在基督教七宗罪中,妒嫉是一大罪,魔鬼会化为妒嫉钻入人心。撒旦一番观察后,认定这一切幸福都来自亚当夏娃没有知识。撒旦想:“为什么他们的主宰要忌恨知识呢?/知识是罪恶吗?有知识是死罪吗?/无知无识就是他们的幸福生涯/顺从和忠信的保证吗?/啊,这是建造他们灭亡的好基础”。从第五卷开始,弥尔顿依照圣经提供的材料,讲述撒旦的来历、上帝创世的过程和上帝创造人类的过程。有意思的是在第八卷中,大天使拉斐尔给亚当讲述了一整套爱情哲学,从男女之别到男欢女爱的重要性,从夫妇肉体结合的正当性到男女之爱在精神层面的相互欣赏,从爱与情欲的区别,到爱情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可谓面面俱到。似乎弥尔顿为亚当夏娃将要犯的过错,事先准备好了辩护词。第九卷讲撒旦诱惑夏娃偷食禁果,而亚当因为爱夏娃,不忍她独自受惩罚也吃了禁果。在弥尔顿看来,亚当夏娃之违反天条,不是因为他们明白了男女之爱,因为他们有了羞耻心,也就是说他们有了道德意识,因为有了道德意识,亚当夏娃之间的爱情就成了自由意志的产物。弥尔顿让夏娃说了一段感人的话:“听你说到我们的缘分,一心一德/即使死,或比死更可怕的事儿,都不能/把我们如此挚爱深情的锁链砸断/如果品尝美果便是罪的话,便和我同当这一过错,这一罪责”。显然这是弥尔顿在歌颂人世之爱,一种坚贞不屈的爱。第十卷到第十二卷讲述撒旦得意他的阴谋成功,毁掉了人间乐园。亚当夏娃失去乐园,便永恒地背负起繁衍尘世中的人类的重担,他们虽然离开了天国,但弥尔顿却对着尘世宣告了人类得救的希望:“你的救主终于站在天上/在云彩中披着天赋的荣光显现/堕落的世界和撒旦一起灭亡,新的天地,无穷的年代,在正义与和平的根基上建成/结出永远欢喜和幸福的美果”。
38 Listeners
677 Listeners
442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03 Listeners
454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