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提要」 弥尔顿告别伽利略回到英国,但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迫害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深刻意识到,思想言论自由对科学发展、艺术创作而言,如同空气对生命一样重要。他回到英国,要为自由发声。
问:弥尔顿回到英国时已是1640年革命前夕。
答:是的。自1625年查理一世登基,他就想方设法要大权独揽,他讨厌国会对君权的限制。1629年4月10日,查理一世亲临上院,宣布解散国会。他向议员们训话说:“我今天来这里为的是解散议会,下议院不听话,这就是解散它的唯一原因”。随后又发布诏书称:“近因在开议会的过程中,议会滥用权力,暴露了几个不良目的,最近的这种权力滥用已逼使国王不得不解散议会,因此无论什么人胆敢限国王以召集议会日期将以擅权论处”。这就等于明确宣告,如果国王不想召集议会,议会就形同虚设,英国的权力结构要大变。《大宪章》以来以议会限制王权的架构失效。基佐在《一六四零年英国革命史》中断言:“查理说话算数,现在他要实行独裁了”。议会要捍卫自己制约国王的权力,而国王一心要大权独揽,英国处在一种风雨欲来的氛围之中。远在欧洲旅行的弥尔顿得知这种情况后决定尽快回国。他对朋友说:“在国内同胞们为自由而奋起战斗的时候,我却在国外悠哉地自我陶醉,我认为这是可耻的”。但他回国之后并未立即投身政治斗争,而是把精力放在教育他的两个外甥身上。他那时思考的主要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能教育出道德高尚同时又有实际技能的人?他把他的教育理想定义为:“凡使人能适于正确、熟练、高雅的履行和平与战争时期一切公私职务的教育,我就称之为充分的教育”。
问:很明显,他是想教育出不尚空谈,能实际任事的人。
答:是的。为此他写了一本小书《论教育》,这时他的理想仍然不是投身眼前的政治斗争,而是希望自己能成为英国的但丁、塔索,用自己的文才为英国的自由贡献力量。但这时他生活中出现了一位女人,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他的计划。1643年夏天,他去乡下度假,回来时带来一位十七岁的少女玛丽,并且立即和她举行了婚礼。这件未加仔细考虑的婚姻,给弥尔顿带来不小的麻烦。因为他的这位年轻的夫人是个几乎没受过教育的平凡女子,她完全不懂弥尔顿的才华、学识,用马克·帕提森的说法,弥尔顿“娶一个保皇家庭的女儿来作太太,将她从牛津卫戍部队放荡的军官常为座上客的家庭,带到一个隐居的学者节衣缩食、门庭冷落的生活中来,还指望一个没受过教育的轻浮女孩子对他的沉思冥想心灵相通,这会有什么结果?他很快就恍然大悟,他婚姻生活幸福的美梦只维持到度过蜜月,他发现自己跟一块土疙瘩结了伴儿。她不但现在不是他的伴侣,而且根本没有成为伴侣的可能”。可情感从来都是双方的事儿,弥尔顿的妻子也对丈夫不满意,结果婚后一个多月,她就要求回娘家看看,她许诺很快回来。很显然,这次婚姻对双方都是考验。弥尔顿同意让妻子回娘家,可没想到玛丽一去不复返,甚至当弥尔顿派人去请她回转时,被派去的人还遭到羞辱。这个结果让弥尔顿非常痛苦,他开始考虑婚姻问题,结果是写成一本小册子《离婚的学说与规训》。在书中,他为离婚自由辩护,认为只有真实的爱情才是婚姻的根本理由,一旦没有了这种情感,离婚就是正当的,也是唯一可取的解除痛苦的方法。在英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清教对婚姻是极为苛刻的。可弥尔顿却要求国会制定法律,让没有爱情基础的夫妻可以顺利离婚。弥尔顿的言论在长老派宗教人士看来是惊世骇俗的,他们立刻攻击弥尔顿,指责他对婚姻的看法完全背离了宗教的要求,是彻底的离经叛道。但弥尔顿毫不理会,反而连续撰写文章阐述离婚的正当性。
问:这恐怕是他自己婚姻失败的感受。
答;当然有他自己的亲身体会。但难得的是,弥尔顿从自己的婚姻失败中考虑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他强调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其实带出的是一个婚姻自由问题。他作为一个男人,并未因妻子离弃自己而心生怨恨,更没有去伸张自己的夫权,而是推己及人,希望能有法律为走出失败的婚姻提供保护。他在自己的论述中强调婚姻内男女平等,双方都有权利追求美好的婚姻,任何一方都不应该限制自由寻求爱情的权利。他甚至提出:“如果法律不及时作出规定,那么法律自身就要承担后果”。结果,正当弥尔顿为离婚自由奋战时,英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变。支持国会的独立派模范军和王室的保皇军开战。模范军在纳西比一战中获胜,牛津被包围。弥尔顿的妻子玛丽的娘家处在危险之中。结果他们一家逃难到了伦敦,丧失了财产,经济上破产了。玛丽娘家人万般无奈,就想让女儿与弥尔顿复合,因为弥尔顿深受独立派人士敬重。后来在动荡的年代中,弥尔顿成为独立派的文胆。或许玛丽的娘家人在危难时想到今后可能会托庇于弥尔顿,结果他们和弥尔顿的朋友商量,秘密策划一次“巧合”。弥尔顿常去圣马丁大街的一位朋友家,他们就把玛丽悄悄藏在这家里,弥尔顿来时玛丽突然从隔壁屋中走出,在弥尔顿面前跪地请求原谅。这次婚姻破裂原因本不在弥尔顿,是玛丽跑回娘家又拒绝回返才引发未经正式手续的离异,实质上是玛丽背弃了弥尔顿。看到玛丽突然出现,可怜兮兮地哀求弥尔顿破镜重圆,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弥尔顿惊住了。玛丽把她离家出走的责任怪罪在她母亲身上,说自己当时年轻不懂事,现在明白了,迷途知返。
问:这可给弥尔顿出了难题。
答:是的,这种尴尬的场面可以想见。马提森描述说,弥尔顿以与他极为相称的凛然高贵之气,接受了玛丽的道歉。他不计较过去恩怨,只要她能回来,愿意做他的妻子,尽一位妻子的责任就够了。结果,弥尔顿不仅收留了玛丽,连她的家人也一并收纳,尽可能照顾这一大家子人。后来玛丽和弥尔顿平静地生活了几年,她为弥尔顿生养了三个孩子。可惜在生第四个孩子时去世,这年她刚满二十六岁。弥尔顿在《失乐园》中记述了这个场面,他自比亚当,让玛丽作了夏娃:“夏娃泪流满面/蓬头散发,低声下气,倒在/他脚下,还抱住双脚,苦苦求恳/他息怒/她那谦卑的可怜相/持续不变,直到认错而哀求/取得了和解,在亚当内心赢得了/同情,他心肠一下子软了/妩媚的人祈求他重归于好/像解除了武装,他顿时怒气全消”。
5
22 ratings
「提要」 弥尔顿告别伽利略回到英国,但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迫害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深刻意识到,思想言论自由对科学发展、艺术创作而言,如同空气对生命一样重要。他回到英国,要为自由发声。
问:弥尔顿回到英国时已是1640年革命前夕。
答:是的。自1625年查理一世登基,他就想方设法要大权独揽,他讨厌国会对君权的限制。1629年4月10日,查理一世亲临上院,宣布解散国会。他向议员们训话说:“我今天来这里为的是解散议会,下议院不听话,这就是解散它的唯一原因”。随后又发布诏书称:“近因在开议会的过程中,议会滥用权力,暴露了几个不良目的,最近的这种权力滥用已逼使国王不得不解散议会,因此无论什么人胆敢限国王以召集议会日期将以擅权论处”。这就等于明确宣告,如果国王不想召集议会,议会就形同虚设,英国的权力结构要大变。《大宪章》以来以议会限制王权的架构失效。基佐在《一六四零年英国革命史》中断言:“查理说话算数,现在他要实行独裁了”。议会要捍卫自己制约国王的权力,而国王一心要大权独揽,英国处在一种风雨欲来的氛围之中。远在欧洲旅行的弥尔顿得知这种情况后决定尽快回国。他对朋友说:“在国内同胞们为自由而奋起战斗的时候,我却在国外悠哉地自我陶醉,我认为这是可耻的”。但他回国之后并未立即投身政治斗争,而是把精力放在教育他的两个外甥身上。他那时思考的主要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能教育出道德高尚同时又有实际技能的人?他把他的教育理想定义为:“凡使人能适于正确、熟练、高雅的履行和平与战争时期一切公私职务的教育,我就称之为充分的教育”。
问:很明显,他是想教育出不尚空谈,能实际任事的人。
答:是的。为此他写了一本小书《论教育》,这时他的理想仍然不是投身眼前的政治斗争,而是希望自己能成为英国的但丁、塔索,用自己的文才为英国的自由贡献力量。但这时他生活中出现了一位女人,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他的计划。1643年夏天,他去乡下度假,回来时带来一位十七岁的少女玛丽,并且立即和她举行了婚礼。这件未加仔细考虑的婚姻,给弥尔顿带来不小的麻烦。因为他的这位年轻的夫人是个几乎没受过教育的平凡女子,她完全不懂弥尔顿的才华、学识,用马克·帕提森的说法,弥尔顿“娶一个保皇家庭的女儿来作太太,将她从牛津卫戍部队放荡的军官常为座上客的家庭,带到一个隐居的学者节衣缩食、门庭冷落的生活中来,还指望一个没受过教育的轻浮女孩子对他的沉思冥想心灵相通,这会有什么结果?他很快就恍然大悟,他婚姻生活幸福的美梦只维持到度过蜜月,他发现自己跟一块土疙瘩结了伴儿。她不但现在不是他的伴侣,而且根本没有成为伴侣的可能”。可情感从来都是双方的事儿,弥尔顿的妻子也对丈夫不满意,结果婚后一个多月,她就要求回娘家看看,她许诺很快回来。很显然,这次婚姻对双方都是考验。弥尔顿同意让妻子回娘家,可没想到玛丽一去不复返,甚至当弥尔顿派人去请她回转时,被派去的人还遭到羞辱。这个结果让弥尔顿非常痛苦,他开始考虑婚姻问题,结果是写成一本小册子《离婚的学说与规训》。在书中,他为离婚自由辩护,认为只有真实的爱情才是婚姻的根本理由,一旦没有了这种情感,离婚就是正当的,也是唯一可取的解除痛苦的方法。在英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清教对婚姻是极为苛刻的。可弥尔顿却要求国会制定法律,让没有爱情基础的夫妻可以顺利离婚。弥尔顿的言论在长老派宗教人士看来是惊世骇俗的,他们立刻攻击弥尔顿,指责他对婚姻的看法完全背离了宗教的要求,是彻底的离经叛道。但弥尔顿毫不理会,反而连续撰写文章阐述离婚的正当性。
问:这恐怕是他自己婚姻失败的感受。
答;当然有他自己的亲身体会。但难得的是,弥尔顿从自己的婚姻失败中考虑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他强调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其实带出的是一个婚姻自由问题。他作为一个男人,并未因妻子离弃自己而心生怨恨,更没有去伸张自己的夫权,而是推己及人,希望能有法律为走出失败的婚姻提供保护。他在自己的论述中强调婚姻内男女平等,双方都有权利追求美好的婚姻,任何一方都不应该限制自由寻求爱情的权利。他甚至提出:“如果法律不及时作出规定,那么法律自身就要承担后果”。结果,正当弥尔顿为离婚自由奋战时,英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变。支持国会的独立派模范军和王室的保皇军开战。模范军在纳西比一战中获胜,牛津被包围。弥尔顿的妻子玛丽的娘家处在危险之中。结果他们一家逃难到了伦敦,丧失了财产,经济上破产了。玛丽娘家人万般无奈,就想让女儿与弥尔顿复合,因为弥尔顿深受独立派人士敬重。后来在动荡的年代中,弥尔顿成为独立派的文胆。或许玛丽的娘家人在危难时想到今后可能会托庇于弥尔顿,结果他们和弥尔顿的朋友商量,秘密策划一次“巧合”。弥尔顿常去圣马丁大街的一位朋友家,他们就把玛丽悄悄藏在这家里,弥尔顿来时玛丽突然从隔壁屋中走出,在弥尔顿面前跪地请求原谅。这次婚姻破裂原因本不在弥尔顿,是玛丽跑回娘家又拒绝回返才引发未经正式手续的离异,实质上是玛丽背弃了弥尔顿。看到玛丽突然出现,可怜兮兮地哀求弥尔顿破镜重圆,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弥尔顿惊住了。玛丽把她离家出走的责任怪罪在她母亲身上,说自己当时年轻不懂事,现在明白了,迷途知返。
问:这可给弥尔顿出了难题。
答:是的,这种尴尬的场面可以想见。马提森描述说,弥尔顿以与他极为相称的凛然高贵之气,接受了玛丽的道歉。他不计较过去恩怨,只要她能回来,愿意做他的妻子,尽一位妻子的责任就够了。结果,弥尔顿不仅收留了玛丽,连她的家人也一并收纳,尽可能照顾这一大家子人。后来玛丽和弥尔顿平静地生活了几年,她为弥尔顿生养了三个孩子。可惜在生第四个孩子时去世,这年她刚满二十六岁。弥尔顿在《失乐园》中记述了这个场面,他自比亚当,让玛丽作了夏娃:“夏娃泪流满面/蓬头散发,低声下气,倒在/他脚下,还抱住双脚,苦苦求恳/他息怒/她那谦卑的可怜相/持续不变,直到认错而哀求/取得了和解,在亚当内心赢得了/同情,他心肠一下子软了/妩媚的人祈求他重归于好/像解除了武装,他顿时怒气全消”。
38 Listeners
677 Listeners
442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03 Listeners
454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