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宪政制度的故乡英国 探究人性的哲学家休谟之六: 正义的来源


Listen Later

「提要」休谟的哲学并不止步于确立人的认识方法,他的哲学思考深入人的情感世界和道德世界,而这两个世界都指向人的政治生活。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所以,人的社会生活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生活,而政治生活的首要原则是正义。

问:上次你谈到休谟把正义看作私有财产存在的条件。

答:是的,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哈耶克甚至认为:“休谟有关这个问题的洞见乃是他在这个领域中作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我们知道,哈耶克的名著《通向奴役之路》是当代政治学文献中最重要的著作,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德龙·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罗宾逊的获奖著作《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中所阐述的观点,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对哈耶克思想的量化和具体研究。今年诺奖得主提出的“掠夺性社会”和“包容性社会”的概念其实就是社会正义的问题。我们知道,休谟讨论正义是以财产权为基础的,他说:“财产权可下定义为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则和道德的公平的范围内,允许一个人自由使用并占有一个物品,并禁止其他人这样使用和占有这个物品的那样一种人与物的关系。”显然,个人占有和使用某种物品是一种自利行为,因此自利并不违反正义,但正义却源自于自利和利他的平衡,没有这个平衡,任何自利都不可保有。我们可以想像,两个饿的要死的人争夺一个馒头,争夺的双方都有可能失败而失去生命,因此达成妥协,平均分配这个馒头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所以休谟说:“正义起源于下述两个事实,一是人的自私和有限度的慷慨,二是大自然在资源方面只能够有限的满足人的需要。”因为如果物质无限丰富,人人各取所需,就不会出现需要公断的冲突,正义观念就不会出现,

    

问:正义原则如何具体落实在出于私利的财产占有上呢?

答:休谟提出了三项基本的自然法,也就是“财物稳定的占有,根据同意的转让,履行承诺。”哈耶克认为:“整个法律系统只不过是对这三项基本自然法的详尽解释而已。”而人们建立政府则是出于保证这三项自然法得以遵守的需要。政府要依据一套公平且持久的一般规则来管理社会,使每个人的私利和全体人的生存与幸福结合起来,这就是实现正义。休谟认为英国的君主宪政政体最合他心意,他说:“一位世袭的君主,加上没有奴仆的贵族和由代表们行使选举权的人民,构成最佳君主制,最佳的专制和民主。”他所谓的最佳专制和民主是指国王的威权与议会政治的结合。休谟通过观察英国的政治结构,深入考虑了政府的建基原则。他自问,多数人为什么会遵从少数人的统治?因为只要存在政府的统治,一定是由占社会极少数的帝王、贵族官员统治大多数社会成员,他的回答是:“我们如果探索这种奇迹是如何实现的,就会发现由于力量总是在被统治者的一边,统治者除了公众信念的支持别无依靠,因此政府是完全建基在公众信念上”。休谟接着分析这种公众对统治的信念是如何来的。他首先把信念分成两种,一是关于利益的,一是关于权利的。他指出:”公众意识到可以普遍从政府获得好处,并相信现在建立的这个政府和其他任何易于稳定的政府一样优越有利于众。“这一点无可争议,一个政府如果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利益上的改善,当然得不到公众信任。但是,休谟的分析对象是英国这种君主立宪的文明国家,而一切专制统治者从来不依赖民众信任。他们也不在乎民众的日常艰辛,他们只在自己捞取足够利益之后,从指缝中漏下几粒残渣赏赐百姓,为获取这点残渣,百姓要付出失去一切自由而且还要感恩戴德的代价。即使在民众知道统治者是一群恶棍、疯子和骗子,对他们全无信任,统治者也毫不在乎,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足够残忍,只要有强大的暴力支持,他们的统治就能无忧。

    

问:休谟当然不可能遇见20世纪才出现的纳粹与苏俄式的暴政制度。

答:所以休谟对政治的看法陷入了“是”与“应该”的矛盾。休谟只谈他眼前的政治,也就是他所处的英国的政治,从这里寻找政治的一般规律。再看他论信念的第二点内容:关于权利,休谟把权利分成两类,权力之权与财产之权,所谓权力之权是人们信赖传统的统治方式,他指出:“所有民族都留恋他们古老的政府,甚至留恋那些带有古老荣誉的姓氏,古老总是可以产生权力之感。”这一点很好理解,怀旧情绪会带来对过往事物的信任,尽管这个信任是虚幻的,其次是财产权,他称:“关于财产权的信念在政府的一切事物中都甚为重要,因为拥有巨额财产的阶层会一步步在权力结构中占有位置,使权利和财产的对比相一致”。休谟指出英国的下议院就是这种情况。他说:“下院既然代表英国所有平民,他们在天平上的分量应和其所代表的财力成比例,”对英国政治的现实结构,休谟相当满意,他号召大家要维护这个政治局面,说:“让我们尽可能爱护改进我们古老的政府吧,不要激发人们爱好危险的新奇东西”。

    

问:休谟对政府如何维护社会正义似乎也有精辟见解。

答:是的,休谟最睿智的地方在于他始终是从不可知论的立场看待政治。他的哲学认识论明确指出,道德感不是出于理性而是出于情感,理性是可预期和可信赖的,情感则全凭当下经验的感觉和以往经验的记忆,这是不可靠的。他研究人性并不关心人性本善或本恶,他只指出人性易变,不定,因此怀疑态度是寻求对错善恶之分的必备的理智工具。他说:“人们都意识到安宁秩序是维护社会生存所必需,可是尽管这种需要强烈而又明显,我们的天性却很脆弱或邪恶,要人们始终无误地走在正义之路上是不可能的事。有人会发现欺骗和劫掠更能增进他的个人利益,而且不义行为造成的社会损害对他们本人并无多大影响,人们会由于目前的诱惑,常常是微不足道的诱惑,而偏离自己巨大,重要和长远利益,这是人性中难于医治的一大弱点,因此政府作为管理者和调节者就是必要的”。但是问题来了,在政府管理人民的同时谁来监控政府?组成政府的人不也是普通人,身具普通人的所有弱点吗?而且他们手握权力 ,做起恶来危害更大。休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休谟给了一个重要的判断:“自私是建立正义的原始动机,而对于公义的同情是那种德所引起的道德赞许的来源”。这个判断使自利和利他达成一种道德上的平衡,在政治生活中,善政的统治者出于这个平衡的需要必须维持和尊重正义原则。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5
  • 5
  • 5
  • 5
  • 5

5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View all
时事大家谈 - 美国之音 by 美国之音

时事大家谈 - 美国之音

38 Listeners

百靈果 News by Bailingguo News

百靈果 News

677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42 Listeners

生态 健康与科技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生态 健康与科技

3 Listeners

法国思想长廊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法国思想长廊

5 Listeners

法国世界报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法国世界报

5 Listeners

微言微语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微言微语

6 Listeners

第一次播音 北京时间 06:00-07:00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第一次播音 北京时间 06:00-07:00

21 Listeners

法语教学:Parlez-vous Paris?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法语教学:Parlez-vous Paris?

0 Listeners

法语课程: Les voisins du 12 bis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法语课程: Les voisins du 12 bis

0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03 Listeners

王志安的播客Wang’s Podcast by 王志安

王志安的播客Wang’s Podcast

454 Listeners

中华世界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华世界

0 Listeners

公民论坛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公民论坛

0 Listeners

北美来鸿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北美来鸿

0 Listeners

国际纵横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国际纵横

0 Listeners

台北一周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台北一周

0 Listeners

柏林飞鸿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柏林飞鸿

0 Listeners

曼谷专栏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曼谷专栏

0 Listeners

法国报纸摘要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法国报纸摘要

4 Listeners

特别节目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特别节目

0 Listeners

美国专栏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美国专栏

1 Listeners

要闻解说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要闻解说

2 Listeners

观察中国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观察中国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