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提要」 休谟力图让他的《人性论》一书成为照亮人类探索真理之路的明灯,但它引发的问题多于解决的问题。彻底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反而带来对认知成果的怀疑。但休谟不畏惧怀疑论的恶名,因为他相信,怀疑是探索真理所必需的方法。
问:休谟相信真理的存在吗?
答:他相信存在着真理,但他的真理观需要加以解释。休谟说:“真理有两种,一种是对于观念本身互相之间比例的发现,一种是我们的对象观念与对象的实际存在的符合。”所谓“观念本身的比例”是指他认为对象的观念可细分为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你看到一只苹果,它的外貌、色彩给你一个直接印象,你获得了一个简单观念。但苹果本身的味道,它所富含的维生素的分子构成。它的汁液对于人的健康的功用,则需要经由研究试验获得。这些需经由理证性获得的观念是复杂观念,简单观念和复杂关键的组合才最终形成苹果这个观念的真理性。这个过程的结果证实了我们所获取的苹果这个观念和实际存在的苹果相符合,于是我们相信这是一个真理。其实这两种真理只是认识真理的过程的不同阶段。但是问题来了,在认识关于苹果的真理性中,一切都是可确定的,这是没有怀疑余地的,可是休谟却不认为探索真理的过程和结果就是这样确定。
问:难道人的理性不可靠吗?
答:是的,休谟确实对人的理性能力持怀疑态度,他认为:“理性是那样一个原因,它可以由于其他原因的侵入,由于我们心理能力的浮动不定,而往往可以遭到阻碍,这样全部知识就降落为盖然推断”。所谓“盖然推断”就是不确定,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这就表明了休谟对怀疑主义的同情,这种同情渗入了他对因果关系的讨论。休谟说:“原因和结果显然是我们从经验中得来的关系,而不是由任何抽象的推理或思考得来的关系。”这个论断和我们普通的日常感觉是不同的。我们一般认为因果关系是因为我们知道某种现象和另一现象存在着必然的关系,比如今天阴天但我们的理性却告诉我们只要没有乌云蔽日,太阳一定会出来,甚至我们可以断定,尽管乌云蔽日,但太阳照常升起,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这个因果关系不需要你的感官感觉,因为理性告诉你只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就一定会东升西降。但是休谟恰恰认为这个推论是站不住脚的。
问:不相信理性可以推导出因果关系,那就一定会走向怀疑论了。
答:确实存在着这种可能性。我们还是先看休谟如何去论证因果关系,因为休谟坚信一切事实信念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的。他的分析以因果关系三要素为论据。首先,他认为:“凡被认为原因的或结果的那些对象总是接近的,任何东西在离开了它的存在的时间或地点以外的任何时间或地点,便不能发生作用。”这是说原因和结果在空间一定是共存的。其次,休谟指出:“在时间上,因先与果”,这是指因果关系在时间上的相续性。第三,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也就是某一事物的出现必然带来另一事物的出现。休谟爱举的例子就是台球的撞击,两个台球摆在案子上,一个台球撞击另一个台球,台球产生运动,这个过程就满足了接近性,前后相继,和必然这三个条件。但是,这又说明什么呢?休谟想要说明因果事件如何在人心中建立因果观念。他认为,因果观念来自经验与习惯,一个人从未见过台球,他是不会有台球撞击的观念的。但你见到过撞击引起台球的运动,因而形成一种习惯性的经验预知,只要一只台球撞击另一只台球,一定会引起运动。这就形成了因果的必然性的观念。所以休谟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只有这个原则才能使我们的经验成为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才能使我们期待过去出现的事会在将来相似地出现”。要知道休谟和牛顿是同时代的人,他对牛顿的科学发现极为关注,他的哲学实际上是想给牛顿推动科学发展的方法一个说明。苹果落地引发牛顿产生万有引力的想法这个传说,就完美的解释了休谟因果观念三原则,接近、相续和必然。
问:这套因果观念一定和宗教教条发生冲突。
答:当然,因为基督教神学理论完全是理性构造的产物,是人的想象的臆断,不可能有经验基础,所以休谟一直背负着无神论者的恶名。他的著作遭到宗教人士的抵制,不过他的这套经验主义的哲学认识论却对推动科学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休谟写过一篇论怀疑派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明确指出:“我对于哲学家们在一切问题上所做的判断就持怀疑态度,他们似乎没有例外地容易犯一种错误,把他们的原理规定的过死,不能说明大自然在它的全部作用中所造成的那么多千变万化。”休谟的因果观念和他的这个观点是一致的。如果我们所相信的真理是经由人的经验和习惯所验证的,那么就不会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也不会存在什么天启真理。我们经历过无数次太阳升起的时刻,使我们确信太阳照常升起是一个必然,这个必然性使我的经验认识同外部事件相符合,因此我获得了真理性的认识,因为除经验习惯之外,没有任何推理能为这一事件提供证明,恰恰是习惯给我们因果信念,使我们能超出当下而展望未来。
问:这个展望应该就是信念。
答:是的,在休谟看来,每一个因果观念的确立就是一个信念,正是这些信念构成了人类的知识体系。这里,经验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的区别特别明显,笛卡尔并不排斥感官材料带来的认识结果,但他认为这些材料带来的结论无法验证,所以它们不可靠。坚实的真理必须由理性提供证明。但休谟反复论证,除了感觉经验带给我们的材料,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因果关系的可靠性,但这个论断很容易被人看作怀疑论,因为休谟也承认感觉经验是不精确和易变的,所以据此得出的任何信念都可以被质问。所以休谟总结说:“在人生一切事物中,我们仍然应当保存我们的怀疑主义。”为什么呢?休谟用很自然平实的理由回答,他说:“对于道德上的善恶的原则,对政府的本性和基础,对于推动和支配我的那些情感和倾向的原因,我都不禁有一种乐意加以认识的好奇心,我如果不知道我是根据什么原则赞许一个对象,称一种东西为美,称另一种东西为丑,判断其真实和虚妄,理性和愚蠢,那么我思想起来便觉得不安”。从这个意义看,怀疑精神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种必备品质。
5
22 ratings
「提要」 休谟力图让他的《人性论》一书成为照亮人类探索真理之路的明灯,但它引发的问题多于解决的问题。彻底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反而带来对认知成果的怀疑。但休谟不畏惧怀疑论的恶名,因为他相信,怀疑是探索真理所必需的方法。
问:休谟相信真理的存在吗?
答:他相信存在着真理,但他的真理观需要加以解释。休谟说:“真理有两种,一种是对于观念本身互相之间比例的发现,一种是我们的对象观念与对象的实际存在的符合。”所谓“观念本身的比例”是指他认为对象的观念可细分为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你看到一只苹果,它的外貌、色彩给你一个直接印象,你获得了一个简单观念。但苹果本身的味道,它所富含的维生素的分子构成。它的汁液对于人的健康的功用,则需要经由研究试验获得。这些需经由理证性获得的观念是复杂观念,简单观念和复杂关键的组合才最终形成苹果这个观念的真理性。这个过程的结果证实了我们所获取的苹果这个观念和实际存在的苹果相符合,于是我们相信这是一个真理。其实这两种真理只是认识真理的过程的不同阶段。但是问题来了,在认识关于苹果的真理性中,一切都是可确定的,这是没有怀疑余地的,可是休谟却不认为探索真理的过程和结果就是这样确定。
问:难道人的理性不可靠吗?
答:是的,休谟确实对人的理性能力持怀疑态度,他认为:“理性是那样一个原因,它可以由于其他原因的侵入,由于我们心理能力的浮动不定,而往往可以遭到阻碍,这样全部知识就降落为盖然推断”。所谓“盖然推断”就是不确定,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这就表明了休谟对怀疑主义的同情,这种同情渗入了他对因果关系的讨论。休谟说:“原因和结果显然是我们从经验中得来的关系,而不是由任何抽象的推理或思考得来的关系。”这个论断和我们普通的日常感觉是不同的。我们一般认为因果关系是因为我们知道某种现象和另一现象存在着必然的关系,比如今天阴天但我们的理性却告诉我们只要没有乌云蔽日,太阳一定会出来,甚至我们可以断定,尽管乌云蔽日,但太阳照常升起,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这个因果关系不需要你的感官感觉,因为理性告诉你只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就一定会东升西降。但是休谟恰恰认为这个推论是站不住脚的。
问:不相信理性可以推导出因果关系,那就一定会走向怀疑论了。
答:确实存在着这种可能性。我们还是先看休谟如何去论证因果关系,因为休谟坚信一切事实信念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的。他的分析以因果关系三要素为论据。首先,他认为:“凡被认为原因的或结果的那些对象总是接近的,任何东西在离开了它的存在的时间或地点以外的任何时间或地点,便不能发生作用。”这是说原因和结果在空间一定是共存的。其次,休谟指出:“在时间上,因先与果”,这是指因果关系在时间上的相续性。第三,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也就是某一事物的出现必然带来另一事物的出现。休谟爱举的例子就是台球的撞击,两个台球摆在案子上,一个台球撞击另一个台球,台球产生运动,这个过程就满足了接近性,前后相继,和必然这三个条件。但是,这又说明什么呢?休谟想要说明因果事件如何在人心中建立因果观念。他认为,因果观念来自经验与习惯,一个人从未见过台球,他是不会有台球撞击的观念的。但你见到过撞击引起台球的运动,因而形成一种习惯性的经验预知,只要一只台球撞击另一只台球,一定会引起运动。这就形成了因果的必然性的观念。所以休谟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只有这个原则才能使我们的经验成为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才能使我们期待过去出现的事会在将来相似地出现”。要知道休谟和牛顿是同时代的人,他对牛顿的科学发现极为关注,他的哲学实际上是想给牛顿推动科学发展的方法一个说明。苹果落地引发牛顿产生万有引力的想法这个传说,就完美的解释了休谟因果观念三原则,接近、相续和必然。
问:这套因果观念一定和宗教教条发生冲突。
答:当然,因为基督教神学理论完全是理性构造的产物,是人的想象的臆断,不可能有经验基础,所以休谟一直背负着无神论者的恶名。他的著作遭到宗教人士的抵制,不过他的这套经验主义的哲学认识论却对推动科学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休谟写过一篇论怀疑派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明确指出:“我对于哲学家们在一切问题上所做的判断就持怀疑态度,他们似乎没有例外地容易犯一种错误,把他们的原理规定的过死,不能说明大自然在它的全部作用中所造成的那么多千变万化。”休谟的因果观念和他的这个观点是一致的。如果我们所相信的真理是经由人的经验和习惯所验证的,那么就不会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也不会存在什么天启真理。我们经历过无数次太阳升起的时刻,使我们确信太阳照常升起是一个必然,这个必然性使我的经验认识同外部事件相符合,因此我获得了真理性的认识,因为除经验习惯之外,没有任何推理能为这一事件提供证明,恰恰是习惯给我们因果信念,使我们能超出当下而展望未来。
问:这个展望应该就是信念。
答:是的,在休谟看来,每一个因果观念的确立就是一个信念,正是这些信念构成了人类的知识体系。这里,经验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的区别特别明显,笛卡尔并不排斥感官材料带来的认识结果,但他认为这些材料带来的结论无法验证,所以它们不可靠。坚实的真理必须由理性提供证明。但休谟反复论证,除了感觉经验带给我们的材料,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因果关系的可靠性,但这个论断很容易被人看作怀疑论,因为休谟也承认感觉经验是不精确和易变的,所以据此得出的任何信念都可以被质问。所以休谟总结说:“在人生一切事物中,我们仍然应当保存我们的怀疑主义。”为什么呢?休谟用很自然平实的理由回答,他说:“对于道德上的善恶的原则,对政府的本性和基础,对于推动和支配我的那些情感和倾向的原因,我都不禁有一种乐意加以认识的好奇心,我如果不知道我是根据什么原则赞许一个对象,称一种东西为美,称另一种东西为丑,判断其真实和虚妄,理性和愚蠢,那么我思想起来便觉得不安”。从这个意义看,怀疑精神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种必备品质。
38 Listeners
675 Listeners
444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04 Listeners
454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