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提要」复辟了王位的查理二世试图采取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但是,首席大臣克拉伦登提出法案,要求恢复圣公会为国教,但天主教势力与清教徒拒绝配合。各派在国会中的势力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宗教斗争成为政治斗争。
问:英国的党派政治就是由此而起的吧?
答:是的。丘吉尔在他的《英语民族史》中是这样描述的:“王政复辟并没有使英格兰统一起来,反而造成两个英格兰,二者的背景、利益、文化和观点大相径庭。在政治上,保守派和激进派分为两大阵营,两大政党相互斗争的局面已经开始,他们不久得名为托利党和辉格党。一般说来,托利党偏向保守保皇,辉格党偏向议会政治。当时在议会领导辉格党的人是阿什利·柯伯,后来他被封为沙夫茨伯利伯爵,他和洛克有深交。当时国会斗争的焦点就是要废除查理二世颁布的《信仰自由谕告》,这个谕告并不是要给予英国人真正的宗教自由,而是要让被英国国教排斥的天主教重登英伦,在当时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为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是御弟约克公爵詹姆斯,他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而且他一直宣称,若他登基,将改变英国人的宗教信仰。因此,当时的议会最紧迫的目标就是排除詹姆斯的继承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宗教斗争转变成政治斗争。麦考莱在《英国史》第一卷中详细记述了这个过程。他断言:“新国会相信,只有一个办法能够保障国民的自由和宗教:排除约克公爵的王位继承权”。为了做到这一点,沙夫茨伯利伯爵等人秘密准备了一份《排斥法案》,也就是要明令禁止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成为顺位继承人。
问:查理二世没有婚生嫡子吗?
答;从表面上看是没有,但是他有一个私生子被封为蒙茅斯公爵,他是查理流亡国外时与他宠爱的情妇露西·沃尔特斯所生。查理二世对这个私生子宠爱有加,而这个年轻人也确实风度迷人,聪明勇敢,很得英国人喜爱。有传言说,查理二世与露西早已秘密结婚,因此蒙茅斯公爵是名正言顺的王位继承人。但查理二世却不为所动,坚持要弟弟作继承人。为了抗拒沙夫茨伯利等人的密谋,他宣布国会休会。或许是为了安抚人心,在宣布国会休会的同一天,1679年5月26日,国王宣布御准《人身保护法》,这是人权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同一天,书报审查制度也被取消,这正是伟大的弥尔顿所力争的权利。他的理想出版自由得以实现。支持排斥法案的人与拥戴国王意志的人争斗愈演愈烈,支持排斥法案、反对宫廷、宽容新教异议派的辉格党人与拥护王室、反对排斥天主教君主的托利党人实际上是后来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滥觞。在这次争执中,国王坚持他决定继承权的权利,排斥法案被否决,沙夫茨伯利伯爵遭到贬斥,辉格党中的激进派竟然策划谋杀国王和约克公爵,这个策划被称为“黑麦屋阴谋”。阴谋败露后,沙夫茨伯利逃往荷兰并死在那里。
问:洛克与沙夫茨伯利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答:他们之间的关系深厚。首先,沙夫茨伯利所追求的那些政治目标,洛克显然是赞成的。但有人说,洛克是沙夫茨伯利的谋士,这并不准确。因为洛克实质上是一个学者,他考虑的问题远远超过宫廷政治斗争。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洛克一节中说:“约翰·洛克是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1688年英国革命的倡导者。这革命的目的虽然有限,可是目的全部达到了,洛克忠实地表达出这个革命的精神“。所以洛克的思想表达的是光荣革命的精神,这个精神简单概括就是自由、宽容、财产、宪政这八个字。有些书上说,洛克是与沙夫茨伯利一起避难荷兰,这是不对的。沙夫茨伯利1682年流亡荷兰,仅一年后就去世了,而洛克是在1683年沙夫茨伯利去世后才到的荷兰。洛克在1666年就认识的沙夫茨伯利,那时他在牛津学医,刚刚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沙夫茨伯利患有肝脓肿,疼痛难忍,有人推荐他去找洛克医治。洛克通过一个小手术,在他肝部加了导流管,排除积液,减轻了他的痛苦。沙夫茨伯利赏识洛克的才能,请他当了自己的秘书。正是在这个职位上,洛克亲身接触了政治实践,所以他才会有对政治运作原则的深入思考。
问:看来洛克是一位研究政治问题的圈内人。
答;是的。所以他的政治思想绝无一言空谈,处处真知灼见。提出的原则都是可以具体操作的。在当时的政治圈子里,沙夫茨伯利是个举足轻重的人,所以国王手下对他严密监视,洛克也免不了受到监视,但是他慎言谨行,只是阅读思考,所以始终未被人抓到把柄,在黑麦屋密谋被揭露后,由于主事者西德尼是他的朋友,他担心受到牵连才流亡荷兰,直到光荣革命成功,他才返回英国。查理二世突然逝世,约克公爵詹姆斯继位。作为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的继位引发英国人的担心。因为有大量传言,说他要把英国出卖给法国,而且他确实和天主教国家霸主、法国的路易十四关系密切。在国内,詹姆斯稳步却坚定地推行引导国家向天主教转变的措施,特别让英国人焦虑的是他考虑立女儿安妮公主为继承人,条件是安妮公主必须改信天主教。这时流亡在荷兰的辉格党人开始考虑一个大胆的选择,让奥伦治亲王威廉三世和他妻子玛丽取代詹姆斯二世,登上英国王位。威廉是查理一世的长公主玛丽与奥伦治的威廉二世的儿子,他的妻子玛丽正是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儿。所以,他自身有斯图亚特家族的血脉,又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而最重要的是威廉和玛丽都是坚定的新教徒。另一个事件让迎威廉登基迫在眉睫,那就是詹姆斯的王后玛丽在1688年6月10号生下了一位男性继承人。这意味着,英国人民以后还将接受另一代天主教国王的统治,而且很可能绵延无尽。
问:这时宗教问题演变成了王权问题。
答:是的。于是英国国内的重要宗教人士给威廉写信说:“如果形势的发展使您认为能够在今年及时赶到,我们必将迎接阁下登陆”。在英国内外人心所向之下,奥伦治亲王威廉于1688年11月5日登陆英伦。一时间詹姆斯众叛亲离,他匆忙中将英国国玺丢入泰晤士河,然后逃走,却被渔民抓获,送回伦敦。后来威廉授意让他逃走,他逃到了法国,路易十四亲自迎他到圣日尔曼宫,这座城堡成了他余生的居所,死后也葬于此。1689年1月,英国下议院开会,宣布威廉与玛丽共享英国王座,并宣布了《权利宣言》,规定,新王必须依照英国既有宪法原则实行统治,并明确了随后的王位继承顺序。由于这是一次不流血的革命,并由此确立了英国的万世国本,所以史称“光荣革命”。麦考莱精辟总结了光荣革命的意义:“《权利宣言》虽然未曾产生前所未有的法律,却蕴含了法律的胚芽,赋予异议派信仰自由,保障法官的独立性,限制国会任期,将出版自由置于陪审团保护之下,禁止奴隶贸易,废除圣礼审查,解除天主教徒的民事限制,改革代议制。1688年革命的最高颂词就是: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明智和爱国的英国人不再考虑抵抗既有政府的问题,诚实和深思的心灵都确信,宪法自身就蕴含了改良的所有途径,每天的经验都强化了这种信念。”
5
22 ratings
「提要」复辟了王位的查理二世试图采取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但是,首席大臣克拉伦登提出法案,要求恢复圣公会为国教,但天主教势力与清教徒拒绝配合。各派在国会中的势力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宗教斗争成为政治斗争。
问:英国的党派政治就是由此而起的吧?
答:是的。丘吉尔在他的《英语民族史》中是这样描述的:“王政复辟并没有使英格兰统一起来,反而造成两个英格兰,二者的背景、利益、文化和观点大相径庭。在政治上,保守派和激进派分为两大阵营,两大政党相互斗争的局面已经开始,他们不久得名为托利党和辉格党。一般说来,托利党偏向保守保皇,辉格党偏向议会政治。当时在议会领导辉格党的人是阿什利·柯伯,后来他被封为沙夫茨伯利伯爵,他和洛克有深交。当时国会斗争的焦点就是要废除查理二世颁布的《信仰自由谕告》,这个谕告并不是要给予英国人真正的宗教自由,而是要让被英国国教排斥的天主教重登英伦,在当时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为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就是御弟约克公爵詹姆斯,他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而且他一直宣称,若他登基,将改变英国人的宗教信仰。因此,当时的议会最紧迫的目标就是排除詹姆斯的继承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宗教斗争转变成政治斗争。麦考莱在《英国史》第一卷中详细记述了这个过程。他断言:“新国会相信,只有一个办法能够保障国民的自由和宗教:排除约克公爵的王位继承权”。为了做到这一点,沙夫茨伯利伯爵等人秘密准备了一份《排斥法案》,也就是要明令禁止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成为顺位继承人。
问:查理二世没有婚生嫡子吗?
答;从表面上看是没有,但是他有一个私生子被封为蒙茅斯公爵,他是查理流亡国外时与他宠爱的情妇露西·沃尔特斯所生。查理二世对这个私生子宠爱有加,而这个年轻人也确实风度迷人,聪明勇敢,很得英国人喜爱。有传言说,查理二世与露西早已秘密结婚,因此蒙茅斯公爵是名正言顺的王位继承人。但查理二世却不为所动,坚持要弟弟作继承人。为了抗拒沙夫茨伯利等人的密谋,他宣布国会休会。或许是为了安抚人心,在宣布国会休会的同一天,1679年5月26日,国王宣布御准《人身保护法》,这是人权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同一天,书报审查制度也被取消,这正是伟大的弥尔顿所力争的权利。他的理想出版自由得以实现。支持排斥法案的人与拥戴国王意志的人争斗愈演愈烈,支持排斥法案、反对宫廷、宽容新教异议派的辉格党人与拥护王室、反对排斥天主教君主的托利党人实际上是后来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滥觞。在这次争执中,国王坚持他决定继承权的权利,排斥法案被否决,沙夫茨伯利伯爵遭到贬斥,辉格党中的激进派竟然策划谋杀国王和约克公爵,这个策划被称为“黑麦屋阴谋”。阴谋败露后,沙夫茨伯利逃往荷兰并死在那里。
问:洛克与沙夫茨伯利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答:他们之间的关系深厚。首先,沙夫茨伯利所追求的那些政治目标,洛克显然是赞成的。但有人说,洛克是沙夫茨伯利的谋士,这并不准确。因为洛克实质上是一个学者,他考虑的问题远远超过宫廷政治斗争。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洛克一节中说:“约翰·洛克是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1688年英国革命的倡导者。这革命的目的虽然有限,可是目的全部达到了,洛克忠实地表达出这个革命的精神“。所以洛克的思想表达的是光荣革命的精神,这个精神简单概括就是自由、宽容、财产、宪政这八个字。有些书上说,洛克是与沙夫茨伯利一起避难荷兰,这是不对的。沙夫茨伯利1682年流亡荷兰,仅一年后就去世了,而洛克是在1683年沙夫茨伯利去世后才到的荷兰。洛克在1666年就认识的沙夫茨伯利,那时他在牛津学医,刚刚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沙夫茨伯利患有肝脓肿,疼痛难忍,有人推荐他去找洛克医治。洛克通过一个小手术,在他肝部加了导流管,排除积液,减轻了他的痛苦。沙夫茨伯利赏识洛克的才能,请他当了自己的秘书。正是在这个职位上,洛克亲身接触了政治实践,所以他才会有对政治运作原则的深入思考。
问:看来洛克是一位研究政治问题的圈内人。
答;是的。所以他的政治思想绝无一言空谈,处处真知灼见。提出的原则都是可以具体操作的。在当时的政治圈子里,沙夫茨伯利是个举足轻重的人,所以国王手下对他严密监视,洛克也免不了受到监视,但是他慎言谨行,只是阅读思考,所以始终未被人抓到把柄,在黑麦屋密谋被揭露后,由于主事者西德尼是他的朋友,他担心受到牵连才流亡荷兰,直到光荣革命成功,他才返回英国。查理二世突然逝世,约克公爵詹姆斯继位。作为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的继位引发英国人的担心。因为有大量传言,说他要把英国出卖给法国,而且他确实和天主教国家霸主、法国的路易十四关系密切。在国内,詹姆斯稳步却坚定地推行引导国家向天主教转变的措施,特别让英国人焦虑的是他考虑立女儿安妮公主为继承人,条件是安妮公主必须改信天主教。这时流亡在荷兰的辉格党人开始考虑一个大胆的选择,让奥伦治亲王威廉三世和他妻子玛丽取代詹姆斯二世,登上英国王位。威廉是查理一世的长公主玛丽与奥伦治的威廉二世的儿子,他的妻子玛丽正是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儿。所以,他自身有斯图亚特家族的血脉,又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而最重要的是威廉和玛丽都是坚定的新教徒。另一个事件让迎威廉登基迫在眉睫,那就是詹姆斯的王后玛丽在1688年6月10号生下了一位男性继承人。这意味着,英国人民以后还将接受另一代天主教国王的统治,而且很可能绵延无尽。
问:这时宗教问题演变成了王权问题。
答:是的。于是英国国内的重要宗教人士给威廉写信说:“如果形势的发展使您认为能够在今年及时赶到,我们必将迎接阁下登陆”。在英国内外人心所向之下,奥伦治亲王威廉于1688年11月5日登陆英伦。一时间詹姆斯众叛亲离,他匆忙中将英国国玺丢入泰晤士河,然后逃走,却被渔民抓获,送回伦敦。后来威廉授意让他逃走,他逃到了法国,路易十四亲自迎他到圣日尔曼宫,这座城堡成了他余生的居所,死后也葬于此。1689年1月,英国下议院开会,宣布威廉与玛丽共享英国王座,并宣布了《权利宣言》,规定,新王必须依照英国既有宪法原则实行统治,并明确了随后的王位继承顺序。由于这是一次不流血的革命,并由此确立了英国的万世国本,所以史称“光荣革命”。麦考莱精辟总结了光荣革命的意义:“《权利宣言》虽然未曾产生前所未有的法律,却蕴含了法律的胚芽,赋予异议派信仰自由,保障法官的独立性,限制国会任期,将出版自由置于陪审团保护之下,禁止奴隶贸易,废除圣礼审查,解除天主教徒的民事限制,改革代议制。1688年革命的最高颂词就是: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明智和爱国的英国人不再考虑抵抗既有政府的问题,诚实和深思的心灵都确信,宪法自身就蕴含了改良的所有途径,每天的经验都强化了这种信念。”
38 Listeners
677 Listeners
442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03 Listeners
454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