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20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开篇新闻各有侧重:华盛顿峰会之后,欧洲希望继续稳住美国留在同一阵营之内,各方正在努力寻找摆脱乌克兰战争的出路,和平谈判进入更加敏感的阶段,这是《费加罗报》和《回声报》突出的重点;《解放报》在一篇调查报告中,揭示了2023年夏天,法国特别警察部队在第二大城市-马赛的一次突袭行动中经历的暴力之夜;《十字架报》关注近38%的法国人难以在夏季长假期间实现度假梦想,特别是老年人,除了经济拮据之外,年龄的增长也加剧了他们紧迫的生活环境;《人道报》则强调:过度旅游现象为社会与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值得关注。
此外,《回声报》刊出两篇报道,分别披露英伟达正在为中国开发新型人工智能芯片,以继续开拓关键的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本土品牌正在迅速崛起,逐步取代西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
乌克兰战争:华盛顿峰会后,谈判陷入雷区
周一晚间,美国总统、乌克兰总统以及多位西方主要领导人在白宫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峰会,会谈气氛发生了变化。但最终峰会留下的问题多于明确的答案。华盛顿峰会后,谈判进程更显敏感,主要涉及与安全保障密不可分的领土问题。安全保障议题如今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十字架报》发表社评强调:在美国主导下,欧洲正推动建立支持乌克兰的“自愿者联盟”,以确保乌克兰保持军力并获得安全保障,从而在未来谈判中对抗普京并争取主动。周一的会晤只是这条充满荆棘之路的第一步。局势远未确立,如果欧洲希望在未来的谈判中发挥真正作用,就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在乌克兰战场上发挥实际影响。该报社评认为:要促使战争停火,仅有外交是不够的,必须伴随坚定的军事力量展示。
《费加罗报》社评指出:欧洲领导人此行华盛顿并非毫无收获。他们紧急行动,希望拉住快速向普京立场靠拢的特朗普。七位与泽连斯基同行的欧洲领导人似乎部分达成了这一目标,美国总统暂时停留在中间地带,至少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而不是彻底倒向俄罗斯。但这种脆弱的平衡未必能够长久维持。
欧洲对俄罗斯不抱幻想,对美国也不寄予厚望,正因如此,他们更有增强自身实力的强烈动机,期盼着有一天能够独立对抗俄罗斯,而不需要美国。
《回声报》在社评中阐述了对乌克兰战争前景喜忧参半的预测。该报指出: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及欧洲领导人周一的会晤之后,人们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希望:战争终于可能结束,欧洲门口的冲突有望平息;另一方面是担忧:这是否意味着一次新的“雅尔塔”,即乌克兰被分割?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前景可能以乌克兰割让部分领土为代价,换取美欧未来的安全保障,从而让美国和俄罗斯成为最大赢家。该报认为:欧洲领导人和泽连斯基周一对特朗普表现出的近乎过分的恭敬更凸显出:这种“欧洲和平”离不开美国支持。面对特朗普的美国,如今的欧洲已不再是“盟友”,而是“附庸”。
英伟达为中国开发新型人工智能芯片
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下,英伟达正开发一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B30A,旨在美国出口管制下继续开拓关键的中国市场。
《回声报》指出:尽管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温,英伟达仍希望在中国保持竞争力。该公司正在研发一款符合美国监管门槛的新芯片,力图在这一战略性市场上获得青睐,而特朗普政府所推动的不确定出口规则则使局面更加复杂。
这款新的芯片将基于美国半导体巨头最新的布莱克维尔(Blackwell)架构,被命名为B30A。其性能将超越目前获准在华销售的H20芯片,但其算力却只有集团最先进的B300的一半,以符合美国出口限制。
它还将配备高带宽存储器和英伟达的NVLink技术,在特性上与 H20 相似。虽然该芯片的技术规格目前尚未完全敲定,但英伟达希望最早下月就能向中国客户交付样品进行测试。
不过,报道指出:美国芯片进入中国的条件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今年4月,英伟达曾因美国进一步收紧出口规定而被迫暂停交付,直到7月才获准恢复销售。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允许在中国销售更先进的英伟达芯片持开放态度。但消息人士认为,美国的监管审批仍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华盛顿有意放缓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的进展。
据多家英语媒体报道,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AMD)已同意,将在华销售人工智能专用芯片15%的收入上缴美国政府。这在美国出口政策上史无前例,反映了美国既要控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又要保护本国行业领军者的意图。
中国新兴品牌崛起 挑战西方企业主导地位
《回声报》常驻上海记者在夏季系列专题报道中,介绍了中国本土品牌正在借助文化自信与消费升级迅速崛起,逐步取代西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
文章作者指出:西方世界秩序的崩溃正加速欧洲的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兴大国。中国就是一个例子,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西方企业的主要市场。如今,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成熟和本土企业的创新,中国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涌现出许多潮流品牌。新的领军企业在本土社交网络的驱动下,巧妙地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企业从“制造”走向“品牌”的转型,也正在重塑全球商业格局: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优势逐渐削弱,而本土品牌则借助社交媒体、文化自信和消费升级,成为年轻消费者追捧的“时髦”选择。
3
44 ratings
20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开篇新闻各有侧重:华盛顿峰会之后,欧洲希望继续稳住美国留在同一阵营之内,各方正在努力寻找摆脱乌克兰战争的出路,和平谈判进入更加敏感的阶段,这是《费加罗报》和《回声报》突出的重点;《解放报》在一篇调查报告中,揭示了2023年夏天,法国特别警察部队在第二大城市-马赛的一次突袭行动中经历的暴力之夜;《十字架报》关注近38%的法国人难以在夏季长假期间实现度假梦想,特别是老年人,除了经济拮据之外,年龄的增长也加剧了他们紧迫的生活环境;《人道报》则强调:过度旅游现象为社会与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值得关注。
此外,《回声报》刊出两篇报道,分别披露英伟达正在为中国开发新型人工智能芯片,以继续开拓关键的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本土品牌正在迅速崛起,逐步取代西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
乌克兰战争:华盛顿峰会后,谈判陷入雷区
周一晚间,美国总统、乌克兰总统以及多位西方主要领导人在白宫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峰会,会谈气氛发生了变化。但最终峰会留下的问题多于明确的答案。华盛顿峰会后,谈判进程更显敏感,主要涉及与安全保障密不可分的领土问题。安全保障议题如今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十字架报》发表社评强调:在美国主导下,欧洲正推动建立支持乌克兰的“自愿者联盟”,以确保乌克兰保持军力并获得安全保障,从而在未来谈判中对抗普京并争取主动。周一的会晤只是这条充满荆棘之路的第一步。局势远未确立,如果欧洲希望在未来的谈判中发挥真正作用,就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在乌克兰战场上发挥实际影响。该报社评认为:要促使战争停火,仅有外交是不够的,必须伴随坚定的军事力量展示。
《费加罗报》社评指出:欧洲领导人此行华盛顿并非毫无收获。他们紧急行动,希望拉住快速向普京立场靠拢的特朗普。七位与泽连斯基同行的欧洲领导人似乎部分达成了这一目标,美国总统暂时停留在中间地带,至少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而不是彻底倒向俄罗斯。但这种脆弱的平衡未必能够长久维持。
欧洲对俄罗斯不抱幻想,对美国也不寄予厚望,正因如此,他们更有增强自身实力的强烈动机,期盼着有一天能够独立对抗俄罗斯,而不需要美国。
《回声报》在社评中阐述了对乌克兰战争前景喜忧参半的预测。该报指出: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及欧洲领导人周一的会晤之后,人们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是希望:战争终于可能结束,欧洲门口的冲突有望平息;另一方面是担忧:这是否意味着一次新的“雅尔塔”,即乌克兰被分割?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前景可能以乌克兰割让部分领土为代价,换取美欧未来的安全保障,从而让美国和俄罗斯成为最大赢家。该报认为:欧洲领导人和泽连斯基周一对特朗普表现出的近乎过分的恭敬更凸显出:这种“欧洲和平”离不开美国支持。面对特朗普的美国,如今的欧洲已不再是“盟友”,而是“附庸”。
英伟达为中国开发新型人工智能芯片
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下,英伟达正开发一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B30A,旨在美国出口管制下继续开拓关键的中国市场。
《回声报》指出:尽管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温,英伟达仍希望在中国保持竞争力。该公司正在研发一款符合美国监管门槛的新芯片,力图在这一战略性市场上获得青睐,而特朗普政府所推动的不确定出口规则则使局面更加复杂。
这款新的芯片将基于美国半导体巨头最新的布莱克维尔(Blackwell)架构,被命名为B30A。其性能将超越目前获准在华销售的H20芯片,但其算力却只有集团最先进的B300的一半,以符合美国出口限制。
它还将配备高带宽存储器和英伟达的NVLink技术,在特性上与 H20 相似。虽然该芯片的技术规格目前尚未完全敲定,但英伟达希望最早下月就能向中国客户交付样品进行测试。
不过,报道指出:美国芯片进入中国的条件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今年4月,英伟达曾因美国进一步收紧出口规定而被迫暂停交付,直到7月才获准恢复销售。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允许在中国销售更先进的英伟达芯片持开放态度。但消息人士认为,美国的监管审批仍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华盛顿有意放缓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的进展。
据多家英语媒体报道,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和超威半导体(AMD)已同意,将在华销售人工智能专用芯片15%的收入上缴美国政府。这在美国出口政策上史无前例,反映了美国既要控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又要保护本国行业领军者的意图。
中国新兴品牌崛起 挑战西方企业主导地位
《回声报》常驻上海记者在夏季系列专题报道中,介绍了中国本土品牌正在借助文化自信与消费升级迅速崛起,逐步取代西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
文章作者指出:西方世界秩序的崩溃正加速欧洲的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兴大国。中国就是一个例子,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西方企业的主要市场。如今,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成熟和本土企业的创新,中国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涌现出许多潮流品牌。新的领军企业在本土社交网络的驱动下,巧妙地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企业从“制造”走向“品牌”的转型,也正在重塑全球商业格局: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优势逐渐削弱,而本土品牌则借助社交媒体、文化自信和消费升级,成为年轻消费者追捧的“时髦”选择。
2 Listeners
5 Listeners
19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5 Listeners
0 Listeners
5 Listeners
7 Listeners
22 Listeners
1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19 Listeners
469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