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案是由馬力歐和JuJu每週輪流提案一本書跟大家分享。希望透過兩人聊天和討論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閱讀的心得、體驗和有趣的想法。
▲本集內容
我們今天非常特別,再次來到2025台北國際書展直播間現場,進行live podcast。本週是我提的:《黃仁勳傳》,作者是史蒂芬・維特
所謂「第一本黃仁勳授權採訪的傳記」,多麼吸引人。我過去這幾年看過賈伯斯傳、貝佐斯傳、馬斯克傳。當然要看一下這幾年最熱門的黃仁勳傳,畢竟科技巨星這幾年應該除了馬斯克就是他了。
應該不用說,在馬斯克傳之後,黃仁勳傳應該是另外一個會很令人好奇的企業家傳記。而黃仁勳也是目前財富500大企業中在職最久的執行長(從1993年創業至今超過30年)。
而目前市面上在最近幾個月,短時間內共有3本關於輝達和黃仁勳的書,分別是:
- NVIDIA輝達之道:第一本輝達詳解!從AI教父黃仁勳的登頂之路,看全球科技投資前景(三采 2024/12/27)
- 輝達之道:黃仁勳打造晶片帝國,引領AI 浪潮的祕密(商業周刊 2025/1/3)
- 黃仁勳傳:輝達創辦人如何打造全球最搶手的晶片(天下文化 2025/01/20)
雖然我沒有三本都看完,但翻閱和看其他人分析,大致上第一本是一本韓國翻譯書,由產業分析師所撰寫。第二本是一個資深記者,有很多採訪並分析輝達成立至今的故事。第三本我完整讀完,我的感覺是這的確是針對黃仁勳寫的故事,另外作者的觀點更強烈、更有人味。
書名:
這本書中文名為《黃仁勳傳:輝達創辦人如何打造全球最搶手的晶片》,但英文書名是《The Thinking Machine: Jensen Huang, Nvidia, and the World's Most Coveted Microchip》也就是思考機器:黃仁勳、Nvidia和世界上最令人夢寐以求的晶片
我看到有些人認為這不是黃仁勳傳,但我自己讀完的想法是這真的是專注在寫黃仁勳,包含他的早期人生、家庭,所以我不懂為什麼會有人認為這不是黃仁勳傳,但是因為黃仁勳的人生主要故事都在打造NVIDIA這家公司,而這間公司的發展歷程就是從顯示晶片、GPU、CUDA到現在AI,所以中間也介紹了很多AI的發展。
內容:
書分為兩個部份:「前景迷茫」是第一部份,從1993年Nvidia成立,直到2012年Google買下AlexNet這間公司,裡面有NVIDIA創業過程,如何從一堆繪圖晶片廠商中脫穎而出,甚至從破產邊緣活下去,然後找出平行運算這條路。
第二部則是一生一次的機會(「Once in a Lifetime Opportunity」)裡面開始描述當打造出CUDA,讓平行運算開始成為輝達一個關鍵核心服務,但是卻找不到足夠的用戶,然後他們有個工程師提出了要打造神經網路cuDNN這軟體庫,接下來黃仁勳意識到這是一個全新的機會,是他所謂一生一次的機會,然後接下來就是花全部的力氣,讓公司往「AI」前進。
我認為整本書其實非常好讀,有大量的故事,包含了黃仁勳的軼事、傳聞、語錄等等,但是裡面也包含了很多大量的科技史和商業史,對於要研究這段歷史發展的人,其實是非常好的寶庫,很值得讀不只一次。
我從這本書學到的黃仁勳:
但是書中沒有特別描述出他罵人講話的細節(跟賈伯斯傳和馬斯克傳不太一樣),而從書中作者採訪對象的描述來看,黃仁勳跟賈伯斯和馬斯克很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不會因為罵一罵然後就開除人。
書中說:「另一方面,雙方對員工的支持也不同。馬斯克對員工毫不在意,經常不經警告、隨意開除人;像是在某個週日下午,他就突如其來開除整個星鏈工程團隊。黃仁勳則是幾乎沒開除過任何員工,而且就算要開除人,也肯定是經過多次警告,而且會先安排績效輔導計畫之後才這麼做。會被踢出輝達的人,肯定是犯下罪無可逭的過錯。輝達許多員工一待就是幾十年,另外也有像是卡坦察羅與亞茲這樣回任的員工。就算有一次,營運問題逼得黃仁勳得關掉整個部門,他還是設法將員工重新安排到其他職位,繼續發揮所長。」
書中說,黃仁勳罵人不會私下來,他會在一堆人面前這樣幹,因為要讓所有人學到一課。
他一週工作7天,每天工作12-14個小時是家常便飯。書中也提到即便現在輝達幾乎沒有可能有立刻的危機,但他還是會常常很焦慮。不能夠有放鬆的一刻。
他不玩1-1這一套,他直屬部屬有55人,沒有什麼左右手、二把手。然後他從2020年開始要求公司每個人每週都要寫一封信,列出自己手上最重要的五項工作(這個我自己在別的地方有提到,叫做T5T,Top 5 Things)。
他每週會收到2萬封電子郵件,他會隨機抽樣並看。然後他回信速度非常快,書中說:「你半夜2:00寫信給他,2:05就會收到回信;早上6:00再寫信給他,6:05他又回了。」
公司的早期員工也同意:「他的消遣就是工作、電子郵件還有工作。」
作者在書中提了很多次關於現在生成式AI已經帶來的影響,他也很害自己會失業,AI會取代他。但是黃仁勳反覆強調他不這樣認為。他幾乎是AI超級樂觀主義者。
這件事也幾乎造成了作者跟黃仁勳的決裂。就是在最後一章「會思考的機器」,應該也就是英文書名來源。
作者在書中自陳:「但是,不論在當時或是現在,我都不覺得這麼做有那麼愚蠢:對於一個以打造機械大腦致富的人,問他機械大腦會不會演化得比生物大腦更快,絕不是沒有道理。而且,我非但沒有逼黃仁勳回答,還在發覺這個問題令他惱怒之後,好幾次試著想把話題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但他故意不讓我轉移話題。
回想起來,顯然黃仁勳是刻意要讓情緒失控,刻意要對我大發雷霆。在表演開始之後,他的怒火確實是出於真心,但一切都只是為了表達他背後一個更大的重點:他非但不讀科幻小說,其實更對科幻小說深惡痛絕。他這個人,走的是嚴肅而認真的路線。」
書中很前面就提過跟賈伯斯、馬斯克不一樣,黃仁勳不看科幻小說,上個世紀三大美國科幻小說名家亞瑟克拉克、艾西莫夫、海萊因,或多或少提出了一些未來想像中,科技可能會造成的一些負面事情,更別提歐威爾的1984讓整個世代擔心老大哥在監控你。
但黃仁勳看很多商管書,科技技術書,但他不看科幻小說。所以才會認為自己在打造的產品不可能發生這種小說中出現的情境。
結語:
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這次我們有談了一些你不知道的黃仁勳,但我覺得作者寫了一本很有人味的書,而且也回顧了很多值得關注的科技史以及技術細節,甚至用很簡單的方式來解釋平行運算等。我自己覺得是非常棒的一本書。
💬 到我們的社群平台上面留言給我們:
【追蹤官方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mjpitchabook/ 】
【更多社群傳送門|https://fanlink.tv/mjpitchabook 】
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