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法国一场新的政治危机似在所难免,总理贝鲁宣布于9月8日就政府预算案发起信任投票,试图迫使各党派在这一紧缩方案上明确表态,政府面临倒台威胁,引发企业和市场担忧。这是今天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共同聚焦的话题。另外,《十字架报》和《回声报》分别载文,披露中国在大力发展煤电与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光伏产业因产能过剩和价格战陷入困境,正面临政府主导的整顿与整合;以及中国借助电池技术和清洁能源的优势,正在将电气化拓展至船舶等更多交通工具的消息。
中国光伏产业面临整顿与整合
《十字架报》刊出报道,揭示中国在大力发展煤电与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光伏产业因产能过剩和价格战陷入困境,正面临政府主导的整顿与整合。
该报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占全球需求的一半。煤炭行业为北部省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提供了数百万就业岗位。
中国一方面在加快建设燃煤电厂,满足能源安全和经济就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大力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国。今年上半年,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212吉瓦,创下新纪录,已超过美国太阳能园区的装机容量。
在中央政府的决策下,光伏产业发展令人瞩目。过去五年间,光伏组件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已达上万家。中国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某些特定组件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90%。
然而,光伏产业在高速扩张中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和恶性价格竞争,导致巨额亏损和大规模裁员。为此,中国政府开始作出反应,2024年起减少-并有可能完全取消-出口补贴。同时正在考虑效仿欧佩克,以成立一个财团的形式来控制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基本材料)的生产。此外,当局还在考虑设立一个基金,用于收购并关闭利润最低的工厂。
行驶在长江上的中国游轮也走上电动化道路
另外,《回声报》特派中国宜昌记者发回一篇报道,介绍中国借助电池技术和清洁能源的优势,推动长江游轮电动化,既减少污染又孕育新的产业机遇。
该报记者在宜昌的长江边,登上了中国最大的电动游轮,以亲眼所见描述了中国拓展电气化至船舶等更多交通工具,见证了长江电动游轮不仅有助于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也体现了中国希望通过绿色转型打造新的产业竞争力和出口优势的战略意图。
该报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在酷热难耐的天气下,数千人聚集在宜昌港口,准备登船。宜昌坐落在长江边、是一座拥有400万人口的城市,离三峡大坝不远。
《长江三峡一号》游轮很快便悄然解缆,没有轰鸣引擎,也没有滚滚黑烟。这艘长达100米的游轮可容纳1300名乘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全电动游轮。自2022年投入运营以来,它每天都在长江这一黄金旅游河段航行。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世界第三长河,自西向东横贯中国,每年吸引约180万游客。
游轮的核心位于船舱底部:由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提供的144块电池驱动着发动机。电池整齐地排列在机架上,四周覆盖特制绝缘层,万一发生事故,可确保电池在60分钟内不受损害。
报道指出:实际上,中国并不是唯一研究未来电动船的国家。电动船舶已成为全球趋势。乌拉圭目前运营着全球最大的电动船“China Zorrilla”,可搭载2100人;挪威的邮轮运营商Hurtigruten正在研发新一代电动船,计划2030年投入使用;法国的“巴黎游船公司”则计划将塞纳河上的五艘游船全面电气化。
但中国拥有独特的战略优势-宁德时代几乎占据全球40%的电池市场份额。这家刚刚完成年度最大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中国巨头,还在宜昌开设了两家工厂。同时,宜昌紧邻三峡大坝,电力充足且价格低廉。
报道指出:发展电动游船显示出中国希望充分利用其电池技术优势,实现全方位交通工具的电气化-不仅限于汽车。在汽车领域,中国已经凭借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BYD)占据主导地位。最终目标是打造能够出口的工业冠军。
近年来,主导造船业的中国国有企业逐渐取代了韩国、日本等长期在亚洲占优势的竞争对手。
3
44 ratings
法国一场新的政治危机似在所难免,总理贝鲁宣布于9月8日就政府预算案发起信任投票,试图迫使各党派在这一紧缩方案上明确表态,政府面临倒台威胁,引发企业和市场担忧。这是今天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共同聚焦的话题。另外,《十字架报》和《回声报》分别载文,披露中国在大力发展煤电与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光伏产业因产能过剩和价格战陷入困境,正面临政府主导的整顿与整合;以及中国借助电池技术和清洁能源的优势,正在将电气化拓展至船舶等更多交通工具的消息。
中国光伏产业面临整顿与整合
《十字架报》刊出报道,揭示中国在大力发展煤电与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光伏产业因产能过剩和价格战陷入困境,正面临政府主导的整顿与整合。
该报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占全球需求的一半。煤炭行业为北部省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提供了数百万就业岗位。
中国一方面在加快建设燃煤电厂,满足能源安全和经济就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大力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国。今年上半年,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212吉瓦,创下新纪录,已超过美国太阳能园区的装机容量。
在中央政府的决策下,光伏产业发展令人瞩目。过去五年间,光伏组件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已达上万家。中国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某些特定组件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90%。
然而,光伏产业在高速扩张中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和恶性价格竞争,导致巨额亏损和大规模裁员。为此,中国政府开始作出反应,2024年起减少-并有可能完全取消-出口补贴。同时正在考虑效仿欧佩克,以成立一个财团的形式来控制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基本材料)的生产。此外,当局还在考虑设立一个基金,用于收购并关闭利润最低的工厂。
行驶在长江上的中国游轮也走上电动化道路
另外,《回声报》特派中国宜昌记者发回一篇报道,介绍中国借助电池技术和清洁能源的优势,推动长江游轮电动化,既减少污染又孕育新的产业机遇。
该报记者在宜昌的长江边,登上了中国最大的电动游轮,以亲眼所见描述了中国拓展电气化至船舶等更多交通工具,见证了长江电动游轮不仅有助于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也体现了中国希望通过绿色转型打造新的产业竞争力和出口优势的战略意图。
该报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在酷热难耐的天气下,数千人聚集在宜昌港口,准备登船。宜昌坐落在长江边、是一座拥有400万人口的城市,离三峡大坝不远。
《长江三峡一号》游轮很快便悄然解缆,没有轰鸣引擎,也没有滚滚黑烟。这艘长达100米的游轮可容纳1300名乘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全电动游轮。自2022年投入运营以来,它每天都在长江这一黄金旅游河段航行。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世界第三长河,自西向东横贯中国,每年吸引约180万游客。
游轮的核心位于船舱底部:由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提供的144块电池驱动着发动机。电池整齐地排列在机架上,四周覆盖特制绝缘层,万一发生事故,可确保电池在60分钟内不受损害。
报道指出:实际上,中国并不是唯一研究未来电动船的国家。电动船舶已成为全球趋势。乌拉圭目前运营着全球最大的电动船“China Zorrilla”,可搭载2100人;挪威的邮轮运营商Hurtigruten正在研发新一代电动船,计划2030年投入使用;法国的“巴黎游船公司”则计划将塞纳河上的五艘游船全面电气化。
但中国拥有独特的战略优势-宁德时代几乎占据全球40%的电池市场份额。这家刚刚完成年度最大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中国巨头,还在宜昌开设了两家工厂。同时,宜昌紧邻三峡大坝,电力充足且价格低廉。
报道指出:发展电动游船显示出中国希望充分利用其电池技术优势,实现全方位交通工具的电气化-不仅限于汽车。在汽车领域,中国已经凭借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BYD)占据主导地位。最终目标是打造能够出口的工业冠军。
近年来,主导造船业的中国国有企业逐渐取代了韩国、日本等长期在亚洲占优势的竞争对手。
2 Listeners
5 Listeners
19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5 Listeners
0 Listeners
5 Listeners
7 Listeners
22 Listeners
1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19 Listeners
468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