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刚刚过去的一周,对全球的金融和贸易可谓是疯狂的一周,起伏程度犹如过山车般惊险又刺激,引发的震荡将持续很久,而且远远没有结束。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球所有国家征收百分之 十的基准关税, 对大约六十个国家和伙伴征收高额进口关税 后,又将其冻结给予九十天的谈判期, 独独维持对中国产品征收的进口税且提高到了 145%,中国方面也毫不 退缩,步步紧跟,最终跟进宣布将对美国产品征收的海关附加税提升至125%,外交部和商务部异口同声地说 : 谈 , 大门敞开 ; 战,奉陪到底,中国不怕….. 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显示出脱钩的态势, 震撼着全球市场。 如何解读 这次最终演变成为美中两国较量 的关税和贸易大战及其对全球未来经济秩序的影响?
本期节目就请华盛顿的经济学者李恒青进行分析解读。
首先,和上一次特朗普关税战派出了了特使刘鹤前去谈判不同的是,习近平政府这次对待美国总统关税政策 的 态度 能够如此强硬?
李恒青:应该说现在是政治稳定压倒一切, 这是习近平所考虑的最大的因素,现在这么多的出口机会没有了,很多企业就要倒闭,老百姓的民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不仅没有说我们现在通过跟美国的谈判交往,从这个角度去做,还要去针锋相对, 继续跟美国不断地去往上加码,这一点就像中国外交部和商业部共同对外宣称“中国人民不是吓大的,中国人民是要斗争最后取得胜利”那样。所以这就是习近平的一个逻辑,或者说是他思想中很重要的 一个固化的内容,他说“准备要东升西降”,这点没有变 ,而且他要变成世界领袖,为人类命运指引 方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更在乎这一点。对于现在民生受多少苦,他首先不承认,而更多地去说是因为美国太坏了,来整我们,说但是我们现在有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消化,另外老百姓可以过紧日子,我们完全可以最终战胜美国,这个就是习近平的一个基本逻辑。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在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不是民生,但他关心的是什么 ?就是政治稳定,所谓 政治稳定就是他的政权, 他个人政权的稳定,现在甚至连中共政权的稳定都不是他最重要的考量,他的第一考量是他 个人权力稳定。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中国政治不稳定这一点谁都看得见。 而政治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习近平)好大喜功, 治国无能,结果他自己引来这些问题。
法广:从整体上来看,就是特朗普这次上任不到100天的时间发动的这一系列关税上的政策, 尤其是 针对中国的,对全球会产生哪些影响?
李恒青:影响会非常大,已经体现 出来了。我们先来说说特朗普之所以这么做,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掀起轩然大波,目的是什么?说简单一点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 他认为现在的国际贸易秩序和规则对美国非常不利,而且在国际贸易的争端当中,最后都是占美国便宜, 而且不仅是贸易,在外交上,比如联合国,在军事上,比如俄乌战争,他认为这些全都是占美国便宜的,不公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让美国再次优先,要解决这个规则的问题。如果规则不适合,现在就要把它改变,以后有些人不愿意按照这个规则来,愿意另起炉灶,那你就自己离开。这点已经大家都看懂了,最后结果会是什么? 如果特朗普能够通过关税这个手段, 最后能够撬动——让多数的国家——不一定所有国家会认同他的观点的话,那他就成功了,最后这个世界的秩序就改变了。到时国际规则就变了,就会变成 ‘我们帮你是情义, 我不帮你是义务’。另外,美国对一般的国家都是2%、3% 的关税,结果美国商品想进入这些国家,都是20% 甚至100%多的关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美国明摆着是不公平。当然只是说现在不被接受,或者多数人感到困难,或者就是感情上不理解,因为按照现在的感觉,大家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对抗、博弈,慢慢会接受,站到这个将心比心的立场 上,站到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现在是特朗普在逼着大家要这么做,但是最后他也会这么做的。
法广:现在除了10% 的基准关税之外,特朗普对其他国家都已经撤掉了高额对等关税,这是一个之前写好的剧本 ,还是因为中国政府 硬杠上去才造成目前跟美国一对一的这种局面 呢?
李恒青:早就已经是成熟的这个腹稿在那儿了。因为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2017年就出台了美国国防战略计划,当时就点名了两个国家是美国头号竞争对手,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中国。后来在2018年的时候,就已经认定了中国实际上是唯一的,也有能力跟美国竞争的国家,而且它有野心要彻底战胜美国,成为世界的主宰。 从这个角度来说, 美国就要竞争。 从那以后, 应该说就他已经定下了战略想法,而且他周围的幕僚们基本上都是这种想法,这也符合现在美国民众的一个基本想法。
但是不是就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然后就把其他国家都放过去了,专门来针对中国? 倒也不是。 实际上这个组合拳打下来的结果是要改变整个世界的规则,包括贸易规则、外交规则、军事规则,整个世界规则都要变。 第二,在这个过程中,在大的战略当中,第一号竞争对手或者第一号敌人是谁? 就是中国共产党,特朗普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把它改变了,让它没有能力去战胜美国,把美国打垮,然后成为世界主导,这个就是一个早就制定下来的政策。所以现在不管怎么做,最终一定会针对国,其他国家也不是说就放过去了,它们也是要改变秩序 的,不改变秩序的话,美国也受不了......
法广:如果最终两国进行谈判的话,美国想从中国那儿得到什么呢?.
李恒青:最重要的是,美国当然希望中国能够接受新的贸易秩序,也就是公平地消灭对美国商品顺差,不能老占我们的便宜。另外, 你不能用非关税壁垒把美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 封锁在外, 要用对等的方式, 如果你封锁我,我一定会封锁你,如果你做不到那就出局,就不跟你做生意了,就是现在这种状态。 所以我想他要从中国能够得到的,或者他希望能够得到的,就是要中国认认真真地遵守在所有贸易 上,以及其他的承诺。第二 ,毕竟中国有个巨大的市场, 美国这些政要和商人都还是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个市场中挣钱。如果说还有具体非关税壁垒啊,逼迫美国企业用技术换市场 ,这些做法如果真的彻底改变了,中国政府最后 能够真的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那时候什么事都好谈,否则我想这一次美国不会让 ,一定会打垮它。
法广:在继续观察美中两国贸易战的同时,欧洲的角色备受关注,欧洲该如何应对?
李恒青:我想欧洲要逐渐冷静下来,放下原来对美国的不满,冷静地去应对。我觉得现在已经在做了。特朗普刚刚当选 的时候 大家是疑虑,是担心,和恐惧。到二月份开始准备贸易战的时候,对钢铝和汽车加征25% 的关税时,谁都一样,一视同仁。欧洲 ,尤其是德国和法国受到了很大 冲击,那个时候欧洲非常愤怒, 但现在,这 一次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口气 已经明显变了, 她认为是可以谈 ,希望美国能够公平地对待欧洲企业,公平地对待 欧洲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她也承认如果离 开了美国,跨大西洋各种各样的组织都没有存在的可能性。从刚 开始恐惧 到 愤怒,再回到冷静,当冷静下来后,最后处理双边关系无非就是几个具体做法,开始是拒绝,准备对抗,对抗就要拉盟友,去拉中国或其他国家。另外就是接受,又回到原来的跨大西洋的热络状态。 但是 欧洲要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第二种方式,明显是对欧洲人,对欧洲国家最有利的一个状态。而选择前者,就要准备跟美国对抗,去拉中国的话,中国已经在过去 几十年当中给 欧洲带来了什么 野蛮的疯涨 的那种状态,大量的廉价商品倾销 欧洲,击垮了欧洲很多产业……还愿意这样的状态继续下去吗? 我的感觉是,欧洲领导人现在说要想去中国 , 无非想表示欧洲有 一定 的战略独立、 独立自主的愿望,或者是心态 。但最重要的是欧盟要跟美国合作,要跟美国达成盟友,这一点毫无疑问,因为两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宗教各方面都 是 一致 的, 这实际上才是国与国之间,或者是美国和欧盟之间最后能够达成合作的 一个最重要的基石。
非常感谢李恒青先生接受法广专访。
1.5
22 ratings
刚刚过去的一周,对全球的金融和贸易可谓是疯狂的一周,起伏程度犹如过山车般惊险又刺激,引发的震荡将持续很久,而且远远没有结束。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球所有国家征收百分之 十的基准关税, 对大约六十个国家和伙伴征收高额进口关税 后,又将其冻结给予九十天的谈判期, 独独维持对中国产品征收的进口税且提高到了 145%,中国方面也毫不 退缩,步步紧跟,最终跟进宣布将对美国产品征收的海关附加税提升至125%,外交部和商务部异口同声地说 : 谈 , 大门敞开 ; 战,奉陪到底,中国不怕….. 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显示出脱钩的态势, 震撼着全球市场。 如何解读 这次最终演变成为美中两国较量 的关税和贸易大战及其对全球未来经济秩序的影响?
本期节目就请华盛顿的经济学者李恒青进行分析解读。
首先,和上一次特朗普关税战派出了了特使刘鹤前去谈判不同的是,习近平政府这次对待美国总统关税政策 的 态度 能够如此强硬?
李恒青:应该说现在是政治稳定压倒一切, 这是习近平所考虑的最大的因素,现在这么多的出口机会没有了,很多企业就要倒闭,老百姓的民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不仅没有说我们现在通过跟美国的谈判交往,从这个角度去做,还要去针锋相对, 继续跟美国不断地去往上加码,这一点就像中国外交部和商业部共同对外宣称“中国人民不是吓大的,中国人民是要斗争最后取得胜利”那样。所以这就是习近平的一个逻辑,或者说是他思想中很重要的 一个固化的内容,他说“准备要东升西降”,这点没有变 ,而且他要变成世界领袖,为人类命运指引 方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更在乎这一点。对于现在民生受多少苦,他首先不承认,而更多地去说是因为美国太坏了,来整我们,说但是我们现在有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完全可以消化,另外老百姓可以过紧日子,我们完全可以最终战胜美国,这个就是习近平的一个基本逻辑。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在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不是民生,但他关心的是什么 ?就是政治稳定,所谓 政治稳定就是他的政权, 他个人政权的稳定,现在甚至连中共政权的稳定都不是他最重要的考量,他的第一考量是他 个人权力稳定。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中国政治不稳定这一点谁都看得见。 而政治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习近平)好大喜功, 治国无能,结果他自己引来这些问题。
法广:从整体上来看,就是特朗普这次上任不到100天的时间发动的这一系列关税上的政策, 尤其是 针对中国的,对全球会产生哪些影响?
李恒青:影响会非常大,已经体现 出来了。我们先来说说特朗普之所以这么做,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掀起轩然大波,目的是什么?说简单一点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 他认为现在的国际贸易秩序和规则对美国非常不利,而且在国际贸易的争端当中,最后都是占美国便宜, 而且不仅是贸易,在外交上,比如联合国,在军事上,比如俄乌战争,他认为这些全都是占美国便宜的,不公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让美国再次优先,要解决这个规则的问题。如果规则不适合,现在就要把它改变,以后有些人不愿意按照这个规则来,愿意另起炉灶,那你就自己离开。这点已经大家都看懂了,最后结果会是什么? 如果特朗普能够通过关税这个手段, 最后能够撬动——让多数的国家——不一定所有国家会认同他的观点的话,那他就成功了,最后这个世界的秩序就改变了。到时国际规则就变了,就会变成 ‘我们帮你是情义, 我不帮你是义务’。另外,美国对一般的国家都是2%、3% 的关税,结果美国商品想进入这些国家,都是20% 甚至100%多的关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美国明摆着是不公平。当然只是说现在不被接受,或者多数人感到困难,或者就是感情上不理解,因为按照现在的感觉,大家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对抗、博弈,慢慢会接受,站到这个将心比心的立场 上,站到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现在是特朗普在逼着大家要这么做,但是最后他也会这么做的。
法广:现在除了10% 的基准关税之外,特朗普对其他国家都已经撤掉了高额对等关税,这是一个之前写好的剧本 ,还是因为中国政府 硬杠上去才造成目前跟美国一对一的这种局面 呢?
李恒青:早就已经是成熟的这个腹稿在那儿了。因为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2017年就出台了美国国防战略计划,当时就点名了两个国家是美国头号竞争对手,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中国。后来在2018年的时候,就已经认定了中国实际上是唯一的,也有能力跟美国竞争的国家,而且它有野心要彻底战胜美国,成为世界的主宰。 从这个角度来说, 美国就要竞争。 从那以后, 应该说就他已经定下了战略想法,而且他周围的幕僚们基本上都是这种想法,这也符合现在美国民众的一个基本想法。
但是不是就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然后就把其他国家都放过去了,专门来针对中国? 倒也不是。 实际上这个组合拳打下来的结果是要改变整个世界的规则,包括贸易规则、外交规则、军事规则,整个世界规则都要变。 第二,在这个过程中,在大的战略当中,第一号竞争对手或者第一号敌人是谁? 就是中国共产党,特朗普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把它改变了,让它没有能力去战胜美国,把美国打垮,然后成为世界主导,这个就是一个早就制定下来的政策。所以现在不管怎么做,最终一定会针对国,其他国家也不是说就放过去了,它们也是要改变秩序 的,不改变秩序的话,美国也受不了......
法广:如果最终两国进行谈判的话,美国想从中国那儿得到什么呢?.
李恒青:最重要的是,美国当然希望中国能够接受新的贸易秩序,也就是公平地消灭对美国商品顺差,不能老占我们的便宜。另外, 你不能用非关税壁垒把美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 封锁在外, 要用对等的方式, 如果你封锁我,我一定会封锁你,如果你做不到那就出局,就不跟你做生意了,就是现在这种状态。 所以我想他要从中国能够得到的,或者他希望能够得到的,就是要中国认认真真地遵守在所有贸易 上,以及其他的承诺。第二 ,毕竟中国有个巨大的市场, 美国这些政要和商人都还是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个市场中挣钱。如果说还有具体非关税壁垒啊,逼迫美国企业用技术换市场 ,这些做法如果真的彻底改变了,中国政府最后 能够真的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那时候什么事都好谈,否则我想这一次美国不会让 ,一定会打垮它。
法广:在继续观察美中两国贸易战的同时,欧洲的角色备受关注,欧洲该如何应对?
李恒青:我想欧洲要逐渐冷静下来,放下原来对美国的不满,冷静地去应对。我觉得现在已经在做了。特朗普刚刚当选 的时候 大家是疑虑,是担心,和恐惧。到二月份开始准备贸易战的时候,对钢铝和汽车加征25% 的关税时,谁都一样,一视同仁。欧洲 ,尤其是德国和法国受到了很大 冲击,那个时候欧洲非常愤怒, 但现在,这 一次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口气 已经明显变了, 她认为是可以谈 ,希望美国能够公平地对待欧洲企业,公平地对待 欧洲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她也承认如果离 开了美国,跨大西洋各种各样的组织都没有存在的可能性。从刚 开始恐惧 到 愤怒,再回到冷静,当冷静下来后,最后处理双边关系无非就是几个具体做法,开始是拒绝,准备对抗,对抗就要拉盟友,去拉中国或其他国家。另外就是接受,又回到原来的跨大西洋的热络状态。 但是 欧洲要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第二种方式,明显是对欧洲人,对欧洲国家最有利的一个状态。而选择前者,就要准备跟美国对抗,去拉中国的话,中国已经在过去 几十年当中给 欧洲带来了什么 野蛮的疯涨 的那种状态,大量的廉价商品倾销 欧洲,击垮了欧洲很多产业……还愿意这样的状态继续下去吗? 我的感觉是,欧洲领导人现在说要想去中国 , 无非想表示欧洲有 一定 的战略独立、 独立自主的愿望,或者是心态 。但最重要的是欧盟要跟美国合作,要跟美国达成盟友,这一点毫无疑问,因为两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宗教各方面都 是 一致 的, 这实际上才是国与国之间,或者是美国和欧盟之间最后能够达成合作的 一个最重要的基石。
非常感谢李恒青先生接受法广专访。
3 Listeners
19 Listeners
13 Listeners
5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438 Listeners
196 Listeners
34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1,103 Listeners
455 Listeners
18 Listeners
6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