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8月18日星期一,欧洲人展示了罕见的团结,7位欧洲领导人陪同泽连斯基前往华盛顿。欧洲深知,乌克兰的安全就是欧洲的安全。不过,历史的讽刺在于,当年冷战以美苏对峙为轴,如今乌克兰危机却让“欧洲+乌克兰”对阵“俄罗斯+美国”。
8月18日星期一,欧洲人展示了罕见的团结。当天飞往华盛顿与特朗普会面的,不只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有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的7位欧洲领导人,目的是为了特朗普能够给予乌克兰坚固的安全保障。
欧洲的逻辑并不复杂:如果未来真能签下停战协议,那么第一要务就是要防止普京卷土重来,要能够阻止俄罗斯重启吞并战争。为此,乌克兰必须能自由武装、自由结盟,而不是被迫“中立化”。可惜,俄罗斯总统的算盘恰恰相反,普京则梦想着达成一项迫使基辅保持中立或限制其军事能力的协议,普京希望基辅被捆上手脚,好让自己安心。
为此,法国与英国联合打造了所谓“志愿者联盟”,号称有三十多个国家愿意在未来的协议中扮演乌克兰安全守护者的角色。然而这支联盟目前更像是一个松散的俱乐部,成员们对实际承诺保持着“战略模糊”。法国表示“有无美国都能行动”,但绝不能缺少其他欧洲人;英国附和;而大多数小伙伴则坚持:如果没有华盛顿的兜底,我们宁愿继续观望。
问题在于,美国模棱两可。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与普京相谈甚欢,用对方的名“弗拉基米尔”而不是姓来称呼对方,但对泽连斯基,特朗普却始终叫“总统先生”。这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却足以让人看出特朗普心理天平的倾斜。更何况,特朗普一边宣称要为乌克兰提供“坚实的安全保证”,另一边又在社交媒体上暗示:只要乌克兰放弃克里米亚并忘了加入北约这件事,战争就可以“几乎立即”结束。这样的“买卖”,大概只有曾经的地产商特朗普才会觉得划算。
乌克兰方面当然不敢轻信。他们记得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当年乌克兰交出核武器,换的是乌克兰的“主权保障”,结果这个“主权保障”很快就成了废纸。如今,泽连斯基再三强调,新的安全保障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空中、海上、陆地,乌克兰都要有安全保障。
特朗普的“交易思维”也令欧洲人心惊。特朗普似乎打算用“领土换安全”这一老套路:承认俄罗斯对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等地的事实占领,再划一条“新前线”,然后由美欧来保证乌克兰不再受侵犯。法国和德国一听,立刻想起了当年的《明斯克协议》:一拖再拖,换来的只是更多炮火。如今,他们坚决不想重蹈覆辙。
在这场角力中,欧洲人展示了一次罕见的团结:周一,冯德莱恩、马克龙、朔尔茨的继任者梅尔茨、英国首相斯塔默、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芬兰总统斯图布,甚至北约秘书长吕特,全都陪同泽连斯基前往华盛顿。场面颇有点像一场“欧洲合唱团”,大家合声唱的歌词大意是:“特朗普先生,请不要独唱跑调。”
然而,前景依旧迷雾重重。结局会如何呢?目前只能说:欧洲人抱团取暖;美国人模棱两可;俄罗斯人并未放弃最初的目标,一如既往;乌克兰人孤注一掷。历史的讽刺在于,当年冷战以美苏对峙为轴,如今乌克兰危机却让“欧洲+乌克兰”对阵“俄罗斯+美国”。
但无论如何,欧洲深知:乌克兰的安全就是欧洲的安全。如果不能在华盛顿这场外交大戏中争取到一份可靠的承诺,那么未来的战火可能随时再度燃起。
3.7
33 ratings
8月18日星期一,欧洲人展示了罕见的团结,7位欧洲领导人陪同泽连斯基前往华盛顿。欧洲深知,乌克兰的安全就是欧洲的安全。不过,历史的讽刺在于,当年冷战以美苏对峙为轴,如今乌克兰危机却让“欧洲+乌克兰”对阵“俄罗斯+美国”。
8月18日星期一,欧洲人展示了罕见的团结。当天飞往华盛顿与特朗普会面的,不只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有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的7位欧洲领导人,目的是为了特朗普能够给予乌克兰坚固的安全保障。
欧洲的逻辑并不复杂:如果未来真能签下停战协议,那么第一要务就是要防止普京卷土重来,要能够阻止俄罗斯重启吞并战争。为此,乌克兰必须能自由武装、自由结盟,而不是被迫“中立化”。可惜,俄罗斯总统的算盘恰恰相反,普京则梦想着达成一项迫使基辅保持中立或限制其军事能力的协议,普京希望基辅被捆上手脚,好让自己安心。
为此,法国与英国联合打造了所谓“志愿者联盟”,号称有三十多个国家愿意在未来的协议中扮演乌克兰安全守护者的角色。然而这支联盟目前更像是一个松散的俱乐部,成员们对实际承诺保持着“战略模糊”。法国表示“有无美国都能行动”,但绝不能缺少其他欧洲人;英国附和;而大多数小伙伴则坚持:如果没有华盛顿的兜底,我们宁愿继续观望。
问题在于,美国模棱两可。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与普京相谈甚欢,用对方的名“弗拉基米尔”而不是姓来称呼对方,但对泽连斯基,特朗普却始终叫“总统先生”。这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却足以让人看出特朗普心理天平的倾斜。更何况,特朗普一边宣称要为乌克兰提供“坚实的安全保证”,另一边又在社交媒体上暗示:只要乌克兰放弃克里米亚并忘了加入北约这件事,战争就可以“几乎立即”结束。这样的“买卖”,大概只有曾经的地产商特朗普才会觉得划算。
乌克兰方面当然不敢轻信。他们记得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当年乌克兰交出核武器,换的是乌克兰的“主权保障”,结果这个“主权保障”很快就成了废纸。如今,泽连斯基再三强调,新的安全保障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空中、海上、陆地,乌克兰都要有安全保障。
特朗普的“交易思维”也令欧洲人心惊。特朗普似乎打算用“领土换安全”这一老套路:承认俄罗斯对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等地的事实占领,再划一条“新前线”,然后由美欧来保证乌克兰不再受侵犯。法国和德国一听,立刻想起了当年的《明斯克协议》:一拖再拖,换来的只是更多炮火。如今,他们坚决不想重蹈覆辙。
在这场角力中,欧洲人展示了一次罕见的团结:周一,冯德莱恩、马克龙、朔尔茨的继任者梅尔茨、英国首相斯塔默、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芬兰总统斯图布,甚至北约秘书长吕特,全都陪同泽连斯基前往华盛顿。场面颇有点像一场“欧洲合唱团”,大家合声唱的歌词大意是:“特朗普先生,请不要独唱跑调。”
然而,前景依旧迷雾重重。结局会如何呢?目前只能说:欧洲人抱团取暖;美国人模棱两可;俄罗斯人并未放弃最初的目标,一如既往;乌克兰人孤注一掷。历史的讽刺在于,当年冷战以美苏对峙为轴,如今乌克兰危机却让“欧洲+乌克兰”对阵“俄罗斯+美国”。
但无论如何,欧洲深知:乌克兰的安全就是欧洲的安全。如果不能在华盛顿这场外交大戏中争取到一份可靠的承诺,那么未来的战火可能随时再度燃起。
2 Listeners
5 Listeners
19 Listeners
57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5 Listeners
0 Listeners
5 Listeners
7 Listeners
22 Listeners
1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17 Listeners
469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