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开篇新闻多以国际事务为重点,聚焦的话题分别有:以色列再次发动袭击,打破加沙停火协议;特朗普与普京举行长时间电话会谈,会谈后各自发表的声明存有明显差异;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此外,《十字架报》刊出两篇报道,分别揭示中国渴求海底资源,努力寻求扩大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以及达赖喇嘛新书出版,继任人的问题再次提上桌面。
特朗普与普京进行长时间电话会谈
特朗普与普京周二围绕俄乌停火议题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电话会谈,尽管没有达成重大协议,但双方同意继续对话。
《解放报》指出:特朗普称此次交流是迈向和平的一步,并表示双方都希望结束这场战争。但普京拒绝了无条件停火30天的提议,并要求停止对基辅的军事援助。不过,俄罗斯总统同意暂停攻击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
总体而言,普京似乎掌控着局面,拒绝真正的停火,同时确保俄罗斯在国际谈判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认可。
《费加罗报》则注意到:美俄双方在两国总统举行电话会谈后发布了具有明显差异的声明。这种差异首先体现在语气和篇幅上:白宫声明仅有4个段落,简短直接;而克里姆林宫的声明却有13个段落,措辞更显外交辞令。
另外,无论针对停火30天、还是黑海航行安全、以及持久和平等问题,俄罗斯虽表赞同,却持有保留立场。
俄罗斯还提出停止对乌克兰军援的要求,不过,美方对此未作回应。此外,双方声明均未提及欧洲。
改善双边关系,是两国的共同愿望,尤其在经济与能源领域。两国总统还讨论了中东局势及核议题。美方关注伊朗问题,而俄罗斯则强调防止核扩散。
总之,该报认为:克里姆林宫似乎在没有做出实质性让步的情况下获得了华盛顿的口头认可。而美国则在关键问题上保持模糊。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即:实现持久和平仍十分遥远。
太平洋:中国觊觎基里巴斯群岛丰富的海底资源
此外,《十字架报》驻东京记者发表撰文,针对中国正在寻求扩大在太平地区的影响力,将目光瞄向该地区丰富的海底资源进行了分析。该报记者写道:辽阔的太平洋海底资源日益引发中国关注。对电池产业所需的稀有矿产充满兴趣的中国,正在与基里巴斯群岛当局谈判,希望与其签署海底矿产资源开采协议。此举引发基里巴斯反对派的担忧,他们担心其海洋资源逐步受到北京掌控。此前一个月,中国已经与库克群岛达成类似协议。
地处太平洋中部地区的基里巴斯群岛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和夏威夷之间,东西跨度近4000平方公里的海域,拥有全球最大的海洋专属经济区(ZEE),富含渔业资源以及中国极为渴求的多种金属矿产(包括锰、钴、铜和镍),对中国制造业至关重要。
自1975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基里巴斯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最终在2019年9月转向支持北京。
总统公开亲北京的立场引发非议
现年64岁的基里巴斯总统马茂(Taneti Maamau)自2016年上任以来,一直公开支持北京。他曾多次到访中国,并多次邀请包括外交部长王毅在内的中国高官访问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反对派领袖、前法官特西·兰博恩(Tessie Lambourne)对总统的亲华表现十分不满,她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指责当局“一直在讨好中国”,并揭露中国试图利用该国的海洋资源来“满足自身利益”。
《十字架报》记者指出:中国在其扩张战略中,正在试图通过与该地区的小国(所罗门群岛、汤加、瑙鲁、斐济、萨摩亚、图瓦卢等)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从而实现扩大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经济和外交影响力的目的,这一举措削弱了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传统大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达赖喇嘛重启继承问题的讨论
《十字架报》的另外一篇报道披露:达赖喇嘛重启继承问题讨论。达赖喇嘛在三月十一日出版的《为无声者发声》一书中,阐述了其对西藏未来政治愿景的看法。他不主张完全独立,而是倡导赋予西藏一个长期的自治地位。在与北京政权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这部作品含蓄地再次探讨了达赖喇嘛的继承问题。他回顾了与中国领导人的谈判经历,同时指出:任何由个人或政党领导的极权政权都无法永存。”他还强调:一个“长期处于不满状态的民族”无法构建“稳定的社会”。
关于继承问题,达赖喇嘛提出多种可能,他表示:计划在90岁生日时向僧侣留下书面指示,以明确继承安排。
不过,在中国政府眼中,达赖喇嘛是“分裂分子”,并明确表示:其继承人将由北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