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今年11/24,兩廳院廣場上演一齣實驗性的類實境秀《彌》。數千位觀眾聚集廣場,共同見證歷經一個月激烈競爭,脫穎而出的16位「預言者」PK賽。在當天的終局決戰中,勝出的大預言家會當眾宣告他的2024年度預言。
\n
\n這場創意的展演行動模糊了真實與虛擬,現場所有似真似演的沉浸式橋段,更像是一場大型的劇本共創。大預言家如何誕生?兩廳院為何要推出這部實驗性作品?《彌》又表現了哪些有趣的集體心理機制? 導演如何透過精心設計來打造這個群眾參與的行動?作為2023年秋天藝術節的最後一檔節目,這個《彌》的行動又如何預示了表演藝術的未來?
\n
來賓介紹
\n洪唯堯:《Operation 1\'71701\'/ 彌》導演,現為風狗浪製作公司主理人,作品有《微醺大飯店》、《神不在的小鎮》、《姊弟三部曲》
\n\n
林亭均: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負責兩廳院的節目規劃及5G計劃統籌,同時也是秋天藝術節策展小組召集人
\n
\n本集重點:
03:50 「我們將面對的未來是什麼?」從線上到線下的一場表演行動
\n05:30 為何要選出最強預言家?這場行動的目的與展演
\n16:30 見證預言,更像是邀請觀眾一同思考未來
\n22:30 透過「框架效應」手法,讓預言活動如同劇本共創
\n29:20 秋天藝術節的精神:act of tomorrow
\n\n
延伸閱讀:
\n秋天藝術節《Operation 1\'71701\'/ 彌》系列文章
\n
\n【本節目由國家兩廳院企劃製作、鏡好聽錄製播出】
錄音:劉寶苓
\n剪輯:劉姿吟
\n圖片:國家兩廳院提供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今年11/24,兩廳院廣場上演一齣實驗性的類實境秀《彌》。數千位觀眾聚集廣場,共同見證歷經一個月激烈競爭,脫穎而出的16位「預言者」PK賽。在當天的終局決戰中,勝出的大預言家會當眾宣告他的2024年度預言。
\n
\n這場創意的展演行動模糊了真實與虛擬,現場所有似真似演的沉浸式橋段,更像是一場大型的劇本共創。大預言家如何誕生?兩廳院為何要推出這部實驗性作品?《彌》又表現了哪些有趣的集體心理機制? 導演如何透過精心設計來打造這個群眾參與的行動?作為2023年秋天藝術節的最後一檔節目,這個《彌》的行動又如何預示了表演藝術的未來?
\n
來賓介紹
\n洪唯堯:《Operation 1\'71701\'/ 彌》導演,現為風狗浪製作公司主理人,作品有《微醺大飯店》、《神不在的小鎮》、《姊弟三部曲》
\n\n
林亭均: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負責兩廳院的節目規劃及5G計劃統籌,同時也是秋天藝術節策展小組召集人
\n
\n本集重點:
03:50 「我們將面對的未來是什麼?」從線上到線下的一場表演行動
\n05:30 為何要選出最強預言家?這場行動的目的與展演
\n16:30 見證預言,更像是邀請觀眾一同思考未來
\n22:30 透過「框架效應」手法,讓預言活動如同劇本共創
\n29:20 秋天藝術節的精神:act of tomorrow
\n\n
延伸閱讀:
\n秋天藝術節《Operation 1\'71701\'/ 彌》系列文章
\n
\n【本節目由國家兩廳院企劃製作、鏡好聽錄製播出】
錄音:劉寶苓
\n剪輯:劉姿吟
\n圖片:國家兩廳院提供
')])]
By 鏡好聽4.4
3333 ratings
今年11/24,兩廳院廣場上演一齣實驗性的類實境秀《彌》。數千位觀眾聚集廣場,共同見證歷經一個月激烈競爭,脫穎而出的16位「預言者」PK賽。在當天的終局決戰中,勝出的大預言家會當眾宣告他的2024年度預言。
\n
\n這場創意的展演行動模糊了真實與虛擬,現場所有似真似演的沉浸式橋段,更像是一場大型的劇本共創。大預言家如何誕生?兩廳院為何要推出這部實驗性作品?《彌》又表現了哪些有趣的集體心理機制? 導演如何透過精心設計來打造這個群眾參與的行動?作為2023年秋天藝術節的最後一檔節目,這個《彌》的行動又如何預示了表演藝術的未來?
\n
來賓介紹
\n洪唯堯:《Operation 1\'71701\'/ 彌》導演,現為風狗浪製作公司主理人,作品有《微醺大飯店》、《神不在的小鎮》、《姊弟三部曲》
\n\n
林亭均: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負責兩廳院的節目規劃及5G計劃統籌,同時也是秋天藝術節策展小組召集人
\n
\n本集重點:
03:50 「我們將面對的未來是什麼?」從線上到線下的一場表演行動
\n05:30 為何要選出最強預言家?這場行動的目的與展演
\n16:30 見證預言,更像是邀請觀眾一同思考未來
\n22:30 透過「框架效應」手法,讓預言活動如同劇本共創
\n29:20 秋天藝術節的精神:act of tomorrow
\n\n
延伸閱讀:
\n秋天藝術節《Operation 1\'71701\'/ 彌》系列文章
\n
\n【本節目由國家兩廳院企劃製作、鏡好聽錄製播出】
錄音:劉寶苓
\n剪輯:劉姿吟
\n圖片:國家兩廳院提供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今年11/24,兩廳院廣場上演一齣實驗性的類實境秀《彌》。數千位觀眾聚集廣場,共同見證歷經一個月激烈競爭,脫穎而出的16位「預言者」PK賽。在當天的終局決戰中,勝出的大預言家會當眾宣告他的2024年度預言。
\n
\n這場創意的展演行動模糊了真實與虛擬,現場所有似真似演的沉浸式橋段,更像是一場大型的劇本共創。大預言家如何誕生?兩廳院為何要推出這部實驗性作品?《彌》又表現了哪些有趣的集體心理機制? 導演如何透過精心設計來打造這個群眾參與的行動?作為2023年秋天藝術節的最後一檔節目,這個《彌》的行動又如何預示了表演藝術的未來?
\n
來賓介紹
\n洪唯堯:《Operation 1\'71701\'/ 彌》導演,現為風狗浪製作公司主理人,作品有《微醺大飯店》、《神不在的小鎮》、《姊弟三部曲》
\n\n
林亭均:兩廳院節目企劃部經理,負責兩廳院的節目規劃及5G計劃統籌,同時也是秋天藝術節策展小組召集人
\n
\n本集重點:
03:50 「我們將面對的未來是什麼?」從線上到線下的一場表演行動
\n05:30 為何要選出最強預言家?這場行動的目的與展演
\n16:30 見證預言,更像是邀請觀眾一同思考未來
\n22:30 透過「框架效應」手法,讓預言活動如同劇本共創
\n29:20 秋天藝術節的精神:act of tomorrow
\n\n
延伸閱讀:
\n秋天藝術節《Operation 1\'71701\'/ 彌》系列文章
\n
\n【本節目由國家兩廳院企劃製作、鏡好聽錄製播出】
錄音:劉寶苓
\n剪輯:劉姿吟
\n圖片:國家兩廳院提供
')])]
245 Listeners

11 Listeners

125 Listeners

130 Listeners

81 Listeners

10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305 Listeners

188 Listeners

4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1 Listeners

9 Listeners

5 Listeners

12 Listeners

0 Listeners

196 Listeners

7 Listeners

19 Listeners

7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50 Listeners

24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