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好好玩

長期記憶的提取:是忘記了,還是無法想起來?|大腦好好玩S02 EP10


Listen Later

['

 

\n

【大腦S02E10】長期記憶的提取:是忘記了,還是無法想起來?

\n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鏡好聽製作播出的大腦好好玩,我是節目主持人謝伯讓,用科學故事,讓腦說話。」

\n

\u3000

\n用「小提示」幫助記憶提取\n

今天我們來看看記憶提取(retrieval)。「記憶提取」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經驗,但當我們在提取記憶時,到底有什麼因素會影響提取呢?

\n

學生們應該都會同意,有時我們費盡千辛萬苦、花了很多時間終於背誦完一些資訊;但當我們要考試、提取資訊時,腦中卻是一片空白,提取不出任何記憶的現象。

\n

今天我們就是要來告訴大家,在記憶提取時,有哪些因素非常重要,而當知道這些記憶提取的關鍵要素後,或許你就可以設計一些小方法,來提升自己的記憶提取能力。

\n

改善記憶提取表現的關鍵到底是什麼呢?

\n

關鍵之一,就是各種的「提示訊息」。提示訊息可以分成兩大類,分別是文字提示,以及非文字的情境提示。以下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兩種提示方法,以及一些實用的記憶提取小技巧。

\n

\u3000

\n想想提示字:分門別類的文字\n

我們先來看看文字提示。

\n

心理學家透過實驗發現,受試者背完一些單字之後,比方說:鴿子、燕子、座椅、抽屜等等,然後請受試者直接回憶,受試者平均可以回憶出40%的單字。但是,如果我們給受試者一些「類別」的提示,告訴他們可以回憶鳥、傢俱等類別,平均他們就可以回憶出75%的單字。由此可知,文字的記憶在編碼或是提取時,「類別」的資訊可能參與其中,只要我們擁有類別的提示訊息時,就會有助於記憶提取。

\n

另外一種跟文字提示的有趣現象,就是這些文字提示如果是「自己事先提出來的」,那它們的提示效果就會更好。比方說,有另外一項實驗發現,如果我們給受試者看「香蕉」這個目標單字,請受試者自己想出3個提示字,例如是「黃色、一堆、可食用」這3個提示字。實驗一共有600個像剛剛香蕉這樣的目標單字,受試者針對每個單字,都要想出三個提示字。

\n

過程結束後,如果我們給受試者重看這些提示字,會發現他們就可以成功回憶出90%的目標單字。相較之下,如果他們看的是另外一個受試者給出的提示字,他們就只能成功回憶出55%的目標單字。

\n

由此可知,如果提示資訊是自己提出來的,那麼提示的效果就會比較好。這其中的可能原因,就是當自己提出提示字時,這些提示字在我們的腦中本來就是和目標字連結比較強的,因此當我們再一次見到這些提示字時,很容易就會活化與之相連的概念和文字,就能讓我們輕易想起目標字。

\n

從這個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發展出一個生活中實用的記憶技巧:當你要記憶一個事物時,如果擔心以後想不起來,不妨用一些熟悉的東西去主動聯想,當以後需要想起這樣東西時,只要想一想這些聯想物,那麼這些聯想物就可以成為你的提示,幫助你想起你要回想的事物。

\n

大家應該還記得上週的宮殿記憶法吧?宮殿記憶法使用到了我們上一集介紹過的編碼技巧,例如深度資訊處理、聯想、以及主動創造,而宮殿記憶法除了包含這些編碼技巧外,更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它「自帶提示」。如果你是使用家中的物體擺設來當聯想,因為你不可能會忘記家中的擺設,所以這等於是一種永遠都不會忘的提示,也因此宮殿記憶法才會這麼的有效。

\n

\u3000

\n情境提示:快樂學習,就快樂地想起來\n

除了文字提示之外,非文字的情境提示也可以幫助我們回憶,比如我們可以在回憶時「重現學習時的環境」,幫助我們回憶。

\n

例如在一項實驗中,受試者被分成兩組,一組在水中閱讀,另一組在陸上閱讀。實驗結果發現,在水中閱讀的受試者如果還是在水中接受測驗,則他們的表現較好;同樣的,原本在陸上閱讀的受試者,如果之後還是在陸上接受測驗,則他們的表現也會較好。

\n

但是,如果原本在水中閱讀,之後卻在陸上測試,則表現較差;同樣的,如果原本在陸上閱讀,但是之後卻在水中測試,表現也會比較差。由此可知,如果在回憶時「重現學習時的環境」,就能幫助我們回憶。

\n

除了重現學習環境,「重現學習時的心情」也可以幫助回憶。比方說,如果學習時的心情是傷心或快樂,在測驗時再次誘發傷心或快樂的情緒,也會有助於回憶。

\n

所以說,會影響記憶提取的因素很多,除了編碼方式會影響提取之外,「提取時的情境」也會影響回憶的表現。如果善用這些方式,其實可以技巧性的改善記憶力。而這些技巧,其實大家以前可能都已經很常使用了,只是你們之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比方說模擬考,就是涉及了情境模擬以及我們上週提到過的主動測驗。至於其他提過的方式,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以後不妨自己試著應用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助於增強記憶力。

\n

\u3000

\n微觀大腦:突觸的長期增強作用\n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記憶與大腦的關係。之前我們在介紹病人HM的時候,有稍微提過海馬迴和記憶的關係。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最新的相關發現和理論。

\n

關於記憶與大腦,我們可以從微觀和巨觀兩個角度來看。

\n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學習與記憶發生時,腦中最關鍵的一項微觀變化就是神經元之間的突觸會發生改變,我們稱之為「長期增強作用」。

\n

突觸是什麼?「長期增強作用」又是什麼?我們現在就來幫大家解說一下。

\n

所謂的突觸,英文是「synapse」。突觸,就是一個神經元向外傳送訊息的神經纖維末端,和下一個神經元接觸的位置。

\n

什麼叫突觸的「長期增強作用」呢?

\n

想像一下腦中的兩個神經元,神經元A和神經元B。當我們在學習新事物前,一般情況神經元A的訊息會經由突觸傳給神經元B,然後神經元B就出現特定的激發速率。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假設剛好需要神經元A和B的參與,那麼當新事物不斷刺激大腦時,這兩個神經元就會不斷溝通,導致突觸會出現結構上的變化。

\n

最後,當學習完成後,突觸就會出現長期的結構變化。當訊號從神經元A傳到神經元B時,會讓神經元B的激發速率變的比以前快;而由於這種變化是長期存在的,所以我們稱之為「長期增強作用」,英文是「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n

大家可能有聽過一句話,就是知名神經科學家 Donald Hebb 所提出的海伯法則(Hebb’s law),他說:「一起活躍的神經元就會相連在一起」講的就是這種「長期增強作用」。

\n

長期增強現象很重要,但長期增強現象似乎還不足以完整解釋學習與記憶。長期增強現象只著重在描述兩個神經元之間的連結變化,但腦中的神經迴路通常都不會只有兩個神經元—一般來說神經迴路都會涉及多個神經元。

\n

現在問題就來了,如果「長期增強現象」只能增強兩個神經元之間的連結,當我們需要把很多個神經元同時連結起來,讓多個神經元可以同時激發,該用什麼樣的機制才能做到呢?

\n

或者我們換個方式問。如果有一個神經元接受來自好幾個不同神經元的訊號,但是這些訊號到達的時間點都不一樣,那要用怎樣的機制,才能讓這些訊號同時到達呢?

\n

關於這個問題,神經科學家最近有了新發現,答案就在「髓鞘」身上。髓鞘,脊髓的髓,刀鞘、劍鞘的鞘,英文是「myeline」,髓鞘就是包覆在神經細胞向外傳送訊息的神經纖維上面的脂質(脂肪),它的功能就是絕緣,像包覆在金屬電線外的橡膠一樣,可以讓訊息傳導速度變快。

\n

神經科學家發現,腦中有一個機制可以改變髓鞘的厚度和長度;而只要加厚、加長髓鞘,就可以加快傳遞速度。反之,只要把髓鞘變薄、變短,就可以減慢傳遞速度。所以,如果我們需要讓好幾個神經元的訊號「同時」到達一個目標神經元,只要改變髓鞘的厚度和長度就可以了。

\n

所以,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學習與記憶的兩個關鍵角色,就是突觸和髓鞘。透過改變突觸和髓鞘,就能形成長期的生理結構變化,而這有可能就是形成記憶的神經機制。

\n

\u3000

\n巨觀記憶:腦部活動是儲存關鍵\n

看完了微觀角度後,我們再來看看巨觀的角度。從巨觀角度來看,和記憶形成最有關的腦區,就是內側顳葉(medial temporal lobe),其中包括海馬迴(hippocampus)、海馬旁迴(parahippocampal cortex)、內嗅皮質(entorhinal cortex)和嗅緣皮質(perirhinal cortex)。

\n

這些腦區和記憶有關的早期證據,主要都是來自像是HM這樣的腦傷病人與動物實驗;後來當腦造影技術普及,我們也就開始找到越來越多的相關證據。

\n

在一項研究中,神經科學家想要知道同樣是背單字,為什麼有時我們容易記得某些單字,但是卻容易忘記另外一些單字。這種差異的原因,有沒有可能是我們在進行記憶編碼時出現差異,才導致有些單字比較容易被記住?如果真的是編碼上的差異,那我們是否可能透過腦造影的技術,找出造成編碼差異的腦區?

\n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神經科學家就找來了受試者,請他們去記憶200個單字,受試者在記憶每個單字時,都必須花幾秒鐘去想像和單字有關的場景畫面,然後神經科學家就用功能性磁振造影的方法,記錄下他們的大腦狀態。

\n

200個單字都想像完、記憶完後,神經科學家就測驗他們的記憶表現。結果發現,大約有一半的單字他們記得,然後有一半的單字記不得。當進一步檢視這些記得或不記得的單字所對應到的腦狀態時,神經科學家發現,有一個關鍵腦區出現了差異,這個腦區,就是「嗅緣皮質」,嗅覺的嗅、邊緣的緣,英文是「perirhinal cortex」。

\n

科學家發現那些被成功記住的單字,受試者之前在想像這些單字時,嗅緣皮質的反應比較強;相對來說,那些沒有被成功記住的單字,受試者之前在想像這些單字時,嗅緣皮質的反應比較弱。

\n

由此看來,有一種可能的解釋就是:如果受試者在記憶單字時,嗅緣皮質的參與比較多,就比較有可能記住該單字;但如果在記憶一個單字時,嗅緣皮質的參與比較少,就比較有可能記不住該單字。

\n

有趣的是,同樣的現象並沒有出現在海馬迴中。為什麼海馬迴沒有差別呢?有一種可能的解釋就是,有可能海馬迴是負責記憶的形成,而嗅緣皮質則是負責記憶的儲存。由於每個字受試者都有試著去記憶,因此海馬迴都參與了其中;但是只有當被儲存到嗅緣皮質後,受試者才記得住,所以才會出現嗅緣皮質活動和記憶表現正向關的現象。

\n

上述的這種解釋方法,就是所謂的「記憶固化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 of consolidation)。這個模型理論認為,記憶一開始形成時,海馬迴和其他相關腦區都會涉入,但是在記憶固化的過程中,海馬迴會慢慢淡出,最後完全交給儲存記憶的腦區去處理。

\n

不過,關於「記憶固化標準模型」,其實還有一些爭議。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無法深入解說,希望下次有機會再來幫大家多做介紹。

\n

總結以上,在今天的內容中,我們介紹了長期記憶的提取。生理方面,我們介紹了記憶的神經機制,包含微觀的長期增強作用、髓鞘的變化,以及巨觀的大腦關聯。最後在理論方面,我們則討論了記憶的固化現象。

\n

關於以上的介紹,如果大家有問題的話,歡迎到鏡好聽的粉專或instagram,或是我的臉書上留言。我是大腦好好玩的節目主持人謝伯讓,用科學故事,讓腦說話。我們下次再見!」

\n\n

 

\n

問卷填起來,限量好禮等你拿!

\n

你是否在聽完鏡好聽的節目後覺得大開眼界?又或者從記者的報導故事,聽見人性社會的更多面向?

\n

你還希望鏡好聽的節目推出哪些新內容?又或者你心目中有個理想節目,但到現在仍遲遲找不著?

\n

現在只要填寫本次鏡好聽的 Podcast 回饋問卷,不但有機會可以抽到耳機、旅行萬用轉接頭或鏡文學精選書籍,還有機會將你的願望一併實現!

\n
    \n
  • 「知識好好玩」回饋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3vm2D
  • \n
  • 「記者手札」回饋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LYwQe
  • \n
  • 「新聞幕後記者說」回饋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ObKkq
  • \n
\n

 

\n

🕺想聽更多聲音節目?

\n

2019年10月鏡週刊推出全新聲音平台《鏡好聽》,聽記者聊採訪幕後,聽作家談創作,還有聽名人朗讀好書。讓我們的聲音,陪你度過各個你通勤、跑步、洗碗的零碎時間。

\n
    \n
  • 用Apple 訂閱:https://apple.co/2M5rF0y
  • \n
  • 網站桌機簡單聽:https://voice.mirrorfiction.com/
  • \n
  • 最多獨家更新內容只在《鏡好聽》: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n
\n

若為Android系統使用者,可下載Google Podcasts或其他聆聽Podcast的軟體,並搜尋「知識好好玩」

\n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

 

\n

【大腦S02E10】長期記憶的提取:是忘記了,還是無法想起來?

\n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鏡好聽製作播出的大腦好好玩,我是節目主持人謝伯讓,用科學故事,讓腦說話。」

\n

\u3000

\n用「小提示」幫助記憶提取\n

今天我們來看看記憶提取(retrieval)。「記憶提取」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經驗,但當我們在提取記憶時,到底有什麼因素會影響提取呢?

\n

學生們應該都會同意,有時我們費盡千辛萬苦、花了很多時間終於背誦完一些資訊;但當我們要考試、提取資訊時,腦中卻是一片空白,提取不出任何記憶的現象。

\n

今天我們就是要來告訴大家,在記憶提取時,有哪些因素非常重要,而當知道這些記憶提取的關鍵要素後,或許你就可以設計一些小方法,來提升自己的記憶提取能力。

\n

改善記憶提取表現的關鍵到底是什麼呢?

\n

關鍵之一,就是各種的「提示訊息」。提示訊息可以分成兩大類,分別是文字提示,以及非文字的情境提示。以下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兩種提示方法,以及一些實用的記憶提取小技巧。

\n

\u3000

\n想想提示字:分門別類的文字\n

我們先來看看文字提示。

\n

心理學家透過實驗發現,受試者背完一些單字之後,比方說:鴿子、燕子、座椅、抽屜等等,然後請受試者直接回憶,受試者平均可以回憶出40%的單字。但是,如果我們給受試者一些「類別」的提示,告訴他們可以回憶鳥、傢俱等類別,平均他們就可以回憶出75%的單字。由此可知,文字的記憶在編碼或是提取時,「類別」的資訊可能參與其中,只要我們擁有類別的提示訊息時,就會有助於記憶提取。

\n

另外一種跟文字提示的有趣現象,就是這些文字提示如果是「自己事先提出來的」,那它們的提示效果就會更好。比方說,有另外一項實驗發現,如果我們給受試者看「香蕉」這個目標單字,請受試者自己想出3個提示字,例如是「黃色、一堆、可食用」這3個提示字。實驗一共有600個像剛剛香蕉這樣的目標單字,受試者針對每個單字,都要想出三個提示字。

\n

過程結束後,如果我們給受試者重看這些提示字,會發現他們就可以成功回憶出90%的目標單字。相較之下,如果他們看的是另外一個受試者給出的提示字,他們就只能成功回憶出55%的目標單字。

\n

由此可知,如果提示資訊是自己提出來的,那麼提示的效果就會比較好。這其中的可能原因,就是當自己提出提示字時,這些提示字在我們的腦中本來就是和目標字連結比較強的,因此當我們再一次見到這些提示字時,很容易就會活化與之相連的概念和文字,就能讓我們輕易想起目標字。

\n

從這個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發展出一個生活中實用的記憶技巧:當你要記憶一個事物時,如果擔心以後想不起來,不妨用一些熟悉的東西去主動聯想,當以後需要想起這樣東西時,只要想一想這些聯想物,那麼這些聯想物就可以成為你的提示,幫助你想起你要回想的事物。

\n

大家應該還記得上週的宮殿記憶法吧?宮殿記憶法使用到了我們上一集介紹過的編碼技巧,例如深度資訊處理、聯想、以及主動創造,而宮殿記憶法除了包含這些編碼技巧外,更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它「自帶提示」。如果你是使用家中的物體擺設來當聯想,因為你不可能會忘記家中的擺設,所以這等於是一種永遠都不會忘的提示,也因此宮殿記憶法才會這麼的有效。

\n

\u3000

\n情境提示:快樂學習,就快樂地想起來\n

除了文字提示之外,非文字的情境提示也可以幫助我們回憶,比如我們可以在回憶時「重現學習時的環境」,幫助我們回憶。

\n

例如在一項實驗中,受試者被分成兩組,一組在水中閱讀,另一組在陸上閱讀。實驗結果發現,在水中閱讀的受試者如果還是在水中接受測驗,則他們的表現較好;同樣的,原本在陸上閱讀的受試者,如果之後還是在陸上接受測驗,則他們的表現也會較好。

\n

但是,如果原本在水中閱讀,之後卻在陸上測試,則表現較差;同樣的,如果原本在陸上閱讀,但是之後卻在水中測試,表現也會比較差。由此可知,如果在回憶時「重現學習時的環境」,就能幫助我們回憶。

\n

除了重現學習環境,「重現學習時的心情」也可以幫助回憶。比方說,如果學習時的心情是傷心或快樂,在測驗時再次誘發傷心或快樂的情緒,也會有助於回憶。

\n

所以說,會影響記憶提取的因素很多,除了編碼方式會影響提取之外,「提取時的情境」也會影響回憶的表現。如果善用這些方式,其實可以技巧性的改善記憶力。而這些技巧,其實大家以前可能都已經很常使用了,只是你們之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比方說模擬考,就是涉及了情境模擬以及我們上週提到過的主動測驗。至於其他提過的方式,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以後不妨自己試著應用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助於增強記憶力。

\n

\u3000

\n微觀大腦:突觸的長期增強作用\n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記憶與大腦的關係。之前我們在介紹病人HM的時候,有稍微提過海馬迴和記憶的關係。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最新的相關發現和理論。

\n

關於記憶與大腦,我們可以從微觀和巨觀兩個角度來看。

\n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學習與記憶發生時,腦中最關鍵的一項微觀變化就是神經元之間的突觸會發生改變,我們稱之為「長期增強作用」。

\n

突觸是什麼?「長期增強作用」又是什麼?我們現在就來幫大家解說一下。

\n

所謂的突觸,英文是「synapse」。突觸,就是一個神經元向外傳送訊息的神經纖維末端,和下一個神經元接觸的位置。

\n

什麼叫突觸的「長期增強作用」呢?

\n

想像一下腦中的兩個神經元,神經元A和神經元B。當我們在學習新事物前,一般情況神經元A的訊息會經由突觸傳給神經元B,然後神經元B就出現特定的激發速率。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假設剛好需要神經元A和B的參與,那麼當新事物不斷刺激大腦時,這兩個神經元就會不斷溝通,導致突觸會出現結構上的變化。

\n

最後,當學習完成後,突觸就會出現長期的結構變化。當訊號從神經元A傳到神經元B時,會讓神經元B的激發速率變的比以前快;而由於這種變化是長期存在的,所以我們稱之為「長期增強作用」,英文是「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n

大家可能有聽過一句話,就是知名神經科學家 Donald Hebb 所提出的海伯法則(Hebb’s law),他說:「一起活躍的神經元就會相連在一起」講的就是這種「長期增強作用」。

\n

長期增強現象很重要,但長期增強現象似乎還不足以完整解釋學習與記憶。長期增強現象只著重在描述兩個神經元之間的連結變化,但腦中的神經迴路通常都不會只有兩個神經元—一般來說神經迴路都會涉及多個神經元。

\n

現在問題就來了,如果「長期增強現象」只能增強兩個神經元之間的連結,當我們需要把很多個神經元同時連結起來,讓多個神經元可以同時激發,該用什麼樣的機制才能做到呢?

\n

或者我們換個方式問。如果有一個神經元接受來自好幾個不同神經元的訊號,但是這些訊號到達的時間點都不一樣,那要用怎樣的機制,才能讓這些訊號同時到達呢?

\n

關於這個問題,神經科學家最近有了新發現,答案就在「髓鞘」身上。髓鞘,脊髓的髓,刀鞘、劍鞘的鞘,英文是「myeline」,髓鞘就是包覆在神經細胞向外傳送訊息的神經纖維上面的脂質(脂肪),它的功能就是絕緣,像包覆在金屬電線外的橡膠一樣,可以讓訊息傳導速度變快。

\n

神經科學家發現,腦中有一個機制可以改變髓鞘的厚度和長度;而只要加厚、加長髓鞘,就可以加快傳遞速度。反之,只要把髓鞘變薄、變短,就可以減慢傳遞速度。所以,如果我們需要讓好幾個神經元的訊號「同時」到達一個目標神經元,只要改變髓鞘的厚度和長度就可以了。

\n

所以,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學習與記憶的兩個關鍵角色,就是突觸和髓鞘。透過改變突觸和髓鞘,就能形成長期的生理結構變化,而這有可能就是形成記憶的神經機制。

\n

\u3000

\n巨觀記憶:腦部活動是儲存關鍵\n

看完了微觀角度後,我們再來看看巨觀的角度。從巨觀角度來看,和記憶形成最有關的腦區,就是內側顳葉(medial temporal lobe),其中包括海馬迴(hippocampus)、海馬旁迴(parahippocampal cortex)、內嗅皮質(entorhinal cortex)和嗅緣皮質(perirhinal cortex)。

\n

這些腦區和記憶有關的早期證據,主要都是來自像是HM這樣的腦傷病人與動物實驗;後來當腦造影技術普及,我們也就開始找到越來越多的相關證據。

\n

在一項研究中,神經科學家想要知道同樣是背單字,為什麼有時我們容易記得某些單字,但是卻容易忘記另外一些單字。這種差異的原因,有沒有可能是我們在進行記憶編碼時出現差異,才導致有些單字比較容易被記住?如果真的是編碼上的差異,那我們是否可能透過腦造影的技術,找出造成編碼差異的腦區?

\n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神經科學家就找來了受試者,請他們去記憶200個單字,受試者在記憶每個單字時,都必須花幾秒鐘去想像和單字有關的場景畫面,然後神經科學家就用功能性磁振造影的方法,記錄下他們的大腦狀態。

\n

200個單字都想像完、記憶完後,神經科學家就測驗他們的記憶表現。結果發現,大約有一半的單字他們記得,然後有一半的單字記不得。當進一步檢視這些記得或不記得的單字所對應到的腦狀態時,神經科學家發現,有一個關鍵腦區出現了差異,這個腦區,就是「嗅緣皮質」,嗅覺的嗅、邊緣的緣,英文是「perirhinal cortex」。

\n

科學家發現那些被成功記住的單字,受試者之前在想像這些單字時,嗅緣皮質的反應比較強;相對來說,那些沒有被成功記住的單字,受試者之前在想像這些單字時,嗅緣皮質的反應比較弱。

\n

由此看來,有一種可能的解釋就是:如果受試者在記憶單字時,嗅緣皮質的參與比較多,就比較有可能記住該單字;但如果在記憶一個單字時,嗅緣皮質的參與比較少,就比較有可能記不住該單字。

\n

有趣的是,同樣的現象並沒有出現在海馬迴中。為什麼海馬迴沒有差別呢?有一種可能的解釋就是,有可能海馬迴是負責記憶的形成,而嗅緣皮質則是負責記憶的儲存。由於每個字受試者都有試著去記憶,因此海馬迴都參與了其中;但是只有當被儲存到嗅緣皮質後,受試者才記得住,所以才會出現嗅緣皮質活動和記憶表現正向關的現象。

\n

上述的這種解釋方法,就是所謂的「記憶固化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 of consolidation)。這個模型理論認為,記憶一開始形成時,海馬迴和其他相關腦區都會涉入,但是在記憶固化的過程中,海馬迴會慢慢淡出,最後完全交給儲存記憶的腦區去處理。

\n

不過,關於「記憶固化標準模型」,其實還有一些爭議。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無法深入解說,希望下次有機會再來幫大家多做介紹。

\n

總結以上,在今天的內容中,我們介紹了長期記憶的提取。生理方面,我們介紹了記憶的神經機制,包含微觀的長期增強作用、髓鞘的變化,以及巨觀的大腦關聯。最後在理論方面,我們則討論了記憶的固化現象。

\n

關於以上的介紹,如果大家有問題的話,歡迎到鏡好聽的粉專或instagram,或是我的臉書上留言。我是大腦好好玩的節目主持人謝伯讓,用科學故事,讓腦說話。我們下次再見!」

\n\n

 

\n

問卷填起來,限量好禮等你拿!

\n

你是否在聽完鏡好聽的節目後覺得大開眼界?又或者從記者的報導故事,聽見人性社會的更多面向?

\n

你還希望鏡好聽的節目推出哪些新內容?又或者你心目中有個理想節目,但到現在仍遲遲找不著?

\n

現在只要填寫本次鏡好聽的 Podcast 回饋問卷,不但有機會可以抽到耳機、旅行萬用轉接頭或鏡文學精選書籍,還有機會將你的願望一併實現!

\n
    \n
  • 「知識好好玩」回饋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3vm2D
  • \n
  • 「記者手札」回饋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LYwQe
  • \n
  • 「新聞幕後記者說」回饋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ObKkq
  • \n
\n

 

\n

🕺想聽更多聲音節目?

\n

2019年10月鏡週刊推出全新聲音平台《鏡好聽》,聽記者聊採訪幕後,聽作家談創作,還有聽名人朗讀好書。讓我們的聲音,陪你度過各個你通勤、跑步、洗碗的零碎時間。

\n
    \n
  • 用Apple 訂閱:https://apple.co/2M5rF0y
  • \n
  • 網站桌機簡單聽:https://voice.mirrorfiction.com/
  • \n
  • 最多獨家更新內容只在《鏡好聽》: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 \n
\n

若為Android系統使用者,可下載Google Podcasts或其他聆聽Podcast的軟體,並搜尋「知識好好玩」

\n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知識好好玩By 鏡好聽

  • 4.4
  • 4.4
  • 4.4
  • 4.4
  • 4.4

4.4

3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知識好好玩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3 Listeners

一起文學吧 by 鏡好聽

一起文學吧

11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5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33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2 Listeners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by PanSci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10 Listeners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by 水尢水某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128 Listeners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by 報導者 The Reporter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303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87 Listeners

迷誠品 by 誠品 eslite

迷誠品

41 Listeners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by 鄉下叫獸、水某、東海狐、成功喬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18 Listeners

一個人的收藏 by 姚謙x鏡好聽

一個人的收藏

1 Listeners

診間裡的女人 by 林靜儀×鏡好聽

診間裡的女人

9 Listeners

香港來的風 by 張潔平×鏡好聽

香港來的風

5 Listeners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by 鄭麗君x鏡好聽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12 Listeners

娛樂住海邊 by 鏡週刊x鏡好聽

娛樂住海邊

0 Listeners

博音 by 曾博恩

博音

203 Listeners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by Fiona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7 Listeners

哇賽讀心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讀心書

18 Listeners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by 陳德政x鏡好聽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7 Listeners

親愛的少年 by 王意中X鏡好聽

親愛的少年

1 Listeners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by 瑪法達x鏡好聽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2 Listeners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by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辦公室X鏡好聽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0 Listeners

周慕姿放心說 by 周慕姿

周慕姿放心說

52 Listeners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by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24 Listeners

我城與我們 by 鏡好聽

我城與我們

0 Listeners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by Taiwan Connection x 鏡好聽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4 Listeners

藝文大師好好聊 by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x 鏡好聽

藝文大師好好聊

2 Listeners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by 鏡好聽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0 Listeners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by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0 Listeners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by 鏡好聽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0 Listeners

投資不踩雷 by 鏡好聽

投資不踩雷

0 Listeners

人性指南下載區 by 鏡好聽

人性指南下載區

0 Listeners

裴社長吃喝玩樂 by 鏡好聽

裴社長吃喝玩樂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