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音樂中真的存在性別差異嗎?1920年代,在一場作曲比賽中,當評審得知並列第一的作品之一竟出自女性之手後,立即改變決定,只承認男性作曲家的勝利。可悲的是,這種性別歧視並非特例:19世紀的芬妮·孟德爾頌被迫隱藏在弟弟名下發表作品,20世紀初的雷貝卡·克拉克不得不用男性化名參賽。為何歷史上女性作曲家得面對這種待遇?
\n\n
更深入地說,純粹用聽的,我們真的能分辨出作曲家的性別嗎?從樂器的選擇到音樂的詮釋,男女音樂家是否只能遵循所謂的「性別特質」?本集邀請到古典小提琴家陳鈺雯和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林映辰,分別從古典與爵士樂的視角進行討論外,也會聊聊那些跳脫性別框架、專注於音樂本質的傑出女性音樂家們。
\n\n
來賓介紹
\n《振聲:古典到實驗的陰性力量》策展人
\n陳鈺雯:古典小提琴家,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n林映辰: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King Cake紐奧良爵士樂團領班
\n
本集重點:
\n\n
【本節目由國家兩廳院企劃製作、鏡好聽錄製播出】
\n錄音剪輯:劉寶苓
\n攝影:林育全(國家兩廳院提供)
\n
🎧現在就下載《鏡好聽》APP,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ㅤ|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ㅤ|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nㅤ|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ㅤ|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ㅤ|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音樂中真的存在性別差異嗎?1920年代,在一場作曲比賽中,當評審得知並列第一的作品之一竟出自女性之手後,立即改變決定,只承認男性作曲家的勝利。可悲的是,這種性別歧視並非特例:19世紀的芬妮·孟德爾頌被迫隱藏在弟弟名下發表作品,20世紀初的雷貝卡·克拉克不得不用男性化名參賽。為何歷史上女性作曲家得面對這種待遇?
\n\n
更深入地說,純粹用聽的,我們真的能分辨出作曲家的性別嗎?從樂器的選擇到音樂的詮釋,男女音樂家是否只能遵循所謂的「性別特質」?本集邀請到古典小提琴家陳鈺雯和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林映辰,分別從古典與爵士樂的視角進行討論外,也會聊聊那些跳脫性別框架、專注於音樂本質的傑出女性音樂家們。
\n\n
來賓介紹
\n《振聲:古典到實驗的陰性力量》策展人
\n陳鈺雯:古典小提琴家,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n林映辰: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King Cake紐奧良爵士樂團領班
\n
本集重點:
\n\n
【本節目由國家兩廳院企劃製作、鏡好聽錄製播出】
\n錄音剪輯:劉寶苓
\n攝影:林育全(國家兩廳院提供)
\n
🎧現在就下載《鏡好聽》APP,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ㅤ|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ㅤ|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nㅤ|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ㅤ|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ㅤ|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4.3
3232 ratings
音樂中真的存在性別差異嗎?1920年代,在一場作曲比賽中,當評審得知並列第一的作品之一竟出自女性之手後,立即改變決定,只承認男性作曲家的勝利。可悲的是,這種性別歧視並非特例:19世紀的芬妮·孟德爾頌被迫隱藏在弟弟名下發表作品,20世紀初的雷貝卡·克拉克不得不用男性化名參賽。為何歷史上女性作曲家得面對這種待遇?
\n\n
更深入地說,純粹用聽的,我們真的能分辨出作曲家的性別嗎?從樂器的選擇到音樂的詮釋,男女音樂家是否只能遵循所謂的「性別特質」?本集邀請到古典小提琴家陳鈺雯和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林映辰,分別從古典與爵士樂的視角進行討論外,也會聊聊那些跳脫性別框架、專注於音樂本質的傑出女性音樂家們。
\n\n
來賓介紹
\n《振聲:古典到實驗的陰性力量》策展人
\n陳鈺雯:古典小提琴家,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n林映辰: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King Cake紐奧良爵士樂團領班
\n
本集重點:
\n\n
【本節目由國家兩廳院企劃製作、鏡好聽錄製播出】
\n錄音剪輯:劉寶苓
\n攝影:林育全(國家兩廳院提供)
\n
🎧現在就下載《鏡好聽》APP,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ㅤ|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ㅤ|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nㅤ|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ㅤ|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ㅤ|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音樂中真的存在性別差異嗎?1920年代,在一場作曲比賽中,當評審得知並列第一的作品之一竟出自女性之手後,立即改變決定,只承認男性作曲家的勝利。可悲的是,這種性別歧視並非特例:19世紀的芬妮·孟德爾頌被迫隱藏在弟弟名下發表作品,20世紀初的雷貝卡·克拉克不得不用男性化名參賽。為何歷史上女性作曲家得面對這種待遇?
\n\n
更深入地說,純粹用聽的,我們真的能分辨出作曲家的性別嗎?從樂器的選擇到音樂的詮釋,男女音樂家是否只能遵循所謂的「性別特質」?本集邀請到古典小提琴家陳鈺雯和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林映辰,分別從古典與爵士樂的視角進行討論外,也會聊聊那些跳脫性別框架、專注於音樂本質的傑出女性音樂家們。
\n\n
來賓介紹
\n《振聲:古典到實驗的陰性力量》策展人
\n陳鈺雯:古典小提琴家,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n林映辰:爵士薩克斯風演奏家,King Cake紐奧良爵士樂團領班
\n
本集重點:
\n\n
【本節目由國家兩廳院企劃製作、鏡好聽錄製播出】
\n錄音剪輯:劉寶苓
\n攝影:林育全(國家兩廳院提供)
\n
🎧現在就下載《鏡好聽》APP,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ㅤ|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ㅤ|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nㅤ|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ㅤ|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ㅤ|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250 Listeners
146 Listeners
124 Listeners
138 Listeners
158 Listeners
10 Listeners
13 Listeners
305 Listeners
175 Listeners
38 Listeners
70 Listeners
405 Listeners
81 Listeners
5 Listeners
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