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好好玩

犯罪是先天還是後天? 犯罪學之父龍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論|犯罪心理學S01 EP03


Listen Later

['

歡迎收聽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犯罪心理學大解析,我是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伸峰,很高興在這個平台上與各位聽眾朋友們聊犯罪、談心理,解析犯罪心理學。

\n

各位聽眾朋友們,我們《犯罪心理學大解析》已經進入到第三集囉。在前兩集中,我們探討了犯罪心理學的字面定義以及它的研究內涵,此外,也探討了我們臺灣目前的犯罪現況及趨勢等議題。

\n

一開始,想先請問一個問題:「請問犯罪人跟一般人在出生當下是不是一樣的?」

\n

先不要問什麼叫犯罪人,什麼叫一般人,怎樣是「一樣」。總之,你直觀認為犯罪人跟一般人在從媽媽肚子裡出生,那一瞬間,是否是一樣的?接下來,將會說明一下這兩個答案如何影響您心中的態度。

\n

第一類答案,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聽眾朋友,您心中想到的答案是「當然是一樣的啊!」。小嬰兒在出生當下,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完全沒有被汙染、沾髒的痕跡嘛,怎麼會不一樣呢?在歷次的演講或是課堂上,現場約有90%左右的聽眾都會支持此類意見。那選擇此項答案的您,大概就是佔了大概90%左右的民意了,也就是壓倒性的多數。持這樣的意見,代表您心中對於犯罪行為人跟犯罪的原因這件事情,您偏向一套學問:犯罪社會學。

\n

\u3000

\n犯罪是先天還是後天?\u3000犯罪社會學VS.體型犯罪論\n

什麼叫做犯罪社會學呢?犯罪社會學,主要探討的就是假定犯罪人跟一般人出生當下都是相同的,所以犯罪必定為社會環境原因造成的。舉例來說,父母養育不良、家庭功能失衡啦、學校教育不佳、社會經濟不景氣、住在一個不好的環境裡啦…等等。

\n

如果您認同「犯罪人跟一般人在出生的當下無差所幾」,前述的原因就會更受重視。而這些原因,通常都來自環境。那麼如何才能協助犯罪人重新回歸正當的生活、軌道上面?通常便會採取環境改善,或是使用環境懲罰的觀點。舉例來說,我們可能會監禁他,處罰他,比方說抓去監獄關起來,或是教育他其他的生活技能,或是對於其調整改善生活環境,透過這些環境上的改善,以改變、矯正犯罪人的行為。

\n

歷次以來的演講,即使在各大學的心理系,會在第二個答案舉手的同學仍不到一成。然而,這個「不一樣」的答案坦白來講很少人敢舉手。我每次在現場觀察時,發現舉這個選項的同學都有點畏畏縮縮的,手大概都是舉一半,想舉又不敢舉,又怕被老師點到。

\n

其實這個也蠻有趣的,在所謂平等觀的觀念裡,向來都覺得人生而平等,所以怎麼會可能不一樣呢?但是當我們認真思考,其實有一些人在出生當下很有可能有一點點的不同。比方說,腦神經功能的差異,或是他可能生病了,或者是他可能有一些接近犯罪的人格特質。因而他終其一生都較有可能在犯罪議題裡打轉;換句話說,也就是遇到相同情境時,可能他們會比其他一般人更傾向用犯罪的方式來因應,所以就較有可能成為犯罪人。

\n

如果,犯罪人跟一般人在出生當下是不一樣的,這時候聽眾朋友們心中可能就有一個疑惑了,這些人到底應該算是病人還是犯人呢?

\n

\u3000

\n犯罪學之父龍布羅梭(Cesave Lombroso)\u3000從顱相學研究犯罪?\n

前述的第一個問題花了些時間,釐清大眾心中對於犯罪議題的思考方向,接下來就要進入犯罪心理學,如何探討的犯罪人的長相。

\n

各位思考一下,腦中先畫一個犯罪人的長相,回想在你腦中浮現過、媒體上看過的犯罪人的長相、外型,您可能想到的是臺北捷運殺人事件、早期殺人魔徐東志⋯⋯好多犯罪人。媒體往往用一種非常嚴重的、驚悚的成語或形容詞來形容這些犯罪人,這些詞彙怎麼聽都覺得不舒服啦:獐頭鼠目、狼狽為奸、面目可憎、腦滿腸肥、蓬首垢面…。總覺得這些人的長相,就會對應到你想像中,豎目橫眉、一副暴戾之氣的外型,都是那樣子的感覺。

\n

當心理學探討人類行為時,本來就是先看到外顯行為,而外顯行為,最重要的當然就來自於我們的表情、五官或者是體型,果不其然,其實當犯罪學這個議題形成學問的時候,第一位將犯罪學這個學理系統化予以探討的,被尊稱為犯罪學之父,也討論到這個問題。

\n

犯罪學之父,其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學者,叫做龍布羅梭(Cesave Lombroso)。龍布羅梭其實本身是一位醫生,他也有精神科醫治的專業,同時也擁有非常廣泛的興趣,他在當時,也就是19世紀末,其實對當時流行的一套學問非常有興趣,這套學問叫做顱相學。

\n

什麼叫做顱相學呢?顱就是頭顱的顱,顱相學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套學問,它所指的就是人的外觀,也就是五官長相,透過分析這些頭骨,或是由頭骨復原出來的人的長相,來看看犯罪人跟一般人的頭顱到底有沒有不一樣。

\n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研究方法?其實人類脫離原始進入文明也不過百來年,19世紀末期時,還是有非常多斷頭台的設計,的確有比較多機會,在罪犯處刑現場得到顱相學的相關資料。龍布羅梭這位學者對顱相學很有興趣,(畢竟當年人權觀念沒有那麼完善),他蒐集犯罪人被處刑的顱相,予以分析後,提出一個非常震撼人心的說法。他認為,犯罪人有一種天生的長相型態,他把這種長相型態濃縮再濃縮之後,提出了一個震古鑠今的理論叫做「18犯罪人相說」。

\n

「18犯罪人相」當時其實是由歐洲人的觀點出發的。舉個例子來說,其中提到的一些微小特徵,根本就是在形容亞洲人。比方說塌鼻子,對於歐洲人來講亞洲人根本就像是小眼塌鼻民族,也就是說其實在龍布羅梭的年代,他已經漸漸地觀察到,有些人長相跟一般社會大眾有所不同,當時他不知道怎麼解釋這個現象,為什麼犯罪人的顱相有偏高的比例跟一般人長得有點不一樣,歸納出18種,就是18犯罪人相說。

\n

18犯罪人相說提出後,當然受到非常大的震撼跟討論。龍布羅梭又趁勝追擊繼續探討體型,即生理體型跟犯罪之間的關係。他也提到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比方說,手長過膝。中國古代也有一些名人手長過膝嘛,我們稱做帝王之相,結果,沒想到在歐洲竟然變成一種犯罪人的體格啊。蠻有趣的!他提出非常多關於犯罪人的體型、體相跟顱相之間的說明。

\n

之後他提出一個很震撼的論點,這個論點將他一舉拱上「犯罪學之父」寶座。在提出18犯罪人相說,再加上體型研究,加以統整後,他提出了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稱為「天生犯罪人論」,什麼叫做天生犯罪人論呢?他認為犯罪人是天生的。這個論點一講出來造成極大的迴響,但也有非常多的學者提出反證,他們認為這些天生犯罪人具有特異的長相、特殊體型,這些特異的長相、特殊的體型讓他特別容易被看到。

\n

在那一個年代,19世紀末期的歐洲,龍布羅梭覺得這些特異的長相跟體型有點像是什麼人呢?——達爾文進化論裡面所提到的原始現象。因此,第二個重點,他認為,所謂的犯罪人,是進化到文明階段的文明人裡出現幾個返祖現象。返祖現象,可能擁有前述提到的塌鼻子、捲頭髮、眼窩較淺的些外型長相,還有手長過膝、肩膀寬或肌肉發達等體型特徵,跟當時歐洲主流美學是截然不同,他覺得這些長相比較像是類人猿。

\n

因此他認為,天生犯罪人的犯罪原因,就是因為在已開化的文明人中,有些人不小心又出現返祖現象,就像原始人的狀態,這些人怎麼講都教不聽,搞不懂文明,在文明社會下,他就成為犯罪人。當然,這是從歐洲人的審美觀出發。

\n

在這個情況之下,龍布羅梭提出天生犯罪人論、返祖現象這兩大主軸的理念,之後他就漸漸被歸類在犯罪學中前導、帶領的角色。

\n

至此,的確出了一個問題,意即倘若這些東西都是外顯、外表的,那內在到底是什麼呢?後續在許多其他學者舉證之下,龍布羅梭也不得不對自己的犯罪觀提出修正,最早他先是撤回(相對強硬)的天生犯罪人論,之後,緊接著也撤回18犯罪人相,畢竟太容易成為霸凌藉口了。撤回這兩大理論後,他的學理便獲得不同學派,或者來自於不同專業學者的補充跟挑戰,其實龍布羅梭的觀念,直到今天都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追隨者。

\n

一般人沒有機會在臺灣各地的監獄進行研究,或實地接觸到犯罪人。過去我有不少機會到監獄執行研究,也認識了不少犯罪人朋友。我相信相由心生,有時候您真的會感覺,在監獄裡面的收容人,一直接受較良好的教育與生活環境上的保護,所謂的暴戾之氣真的降了很多,相反的,正在犯罪現場,比方說吵架啦或是街頭上鬥毆的青少年,好像在長相上面比較暴戾一點,倒也難怪當時龍布羅梭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

\n

\u3000

\n體型犯罪論:生理如何影響犯罪行為?\u3000談談所謂的內/中/外胚\n

龍布羅梭發現這個現象之後,後續的討論開始避免論及長相,此類容易造成偏差跟刻板印象的說法,而進入體型犯罪論。體型犯罪論開始結合生理學,這時很多犯罪心理學家、犯罪生理學家,陸續提出一個體型犯罪論的觀點。當時最有名也最普及的一種說法,就是所謂的內胚型、中胚型、外胚型。

\n

內胚、中胚、外胚在體型學上的說法是:內胚指偏向比較胖一點、中廣體型的;中胚就是比較倒三角的運動員體型,肌肉量較大,體脂肪低一點,運動健將型的;外胚就是瘦高或是細瘦的,感覺扁扁的、瘦瘦的、靈活的這種。

\n

當時在二次大戰的前期左右,一次大戰末到二次大戰前,也就是1920-1930年代左右,體型犯罪論成為大家很喜歡討論、研究的方向。當時的犯罪學者們認為,外胚型,身材瘦瘦細細的這些人,讓人覺得他很容易在牆壁之間鑽來鑽去嘛,一個小小的縫就可以溜到你家裡頭,他們覺得這種人執行偷竊、竊盜、扒竊相對來講是比較容易的,說明外胚型的人容易偷竊。

\n

而那些肌肉壯碩、猛男型的人呢?感覺起來就是隨時帶肌肉啊、力量用不完,隨時就有跟人家幹架的感覺,所以犯罪學者就認為衝動的、暴力的身體型犯罪,應該是這些中胚型的人犯下的。

\n

至於內胚型的朋友們呢?由於中廣身材圓圓胖胖的,讓人感覺非常的安心,這種人因為很容易招人信任,被推測較容易犯下詐欺罪。至此,這3類體型犯罪學說是真的嗎?其實現在看來,不是這樣的。但在早期,對於不同體型的人的確有一種錯誤的犯罪類型歸類方式,漸漸地,這種體型犯罪論當然也受到極大挑戰,這種挑戰隨著什麼東西開始呢?答案是心理測量工具的演進。

\n

\u3000

\n心智運作層面的犯罪人分析\u3000比較笨的人才會犯罪?\n

隨著心理測量工具的演進,漸漸地人們開始發現犯罪這檔事不是外貌、外表所能決定的。很多時候,其實跟人內在的心智運作歷程有關係,尤其在智力測驗風行之後,漸漸開始有人針對同年齡層的犯罪人跟一般人進行智力測驗的分析。果不其然,從臺灣的收容人跟同年齡層的一般人的研究中可以發現,收容人的智能平均分數的確會比一般同年齡的對照組要來的低。

\n

而這個「低」,不管有沒有達到統計上面的顯著意義,總之,給了一個刻板印象,就是犯罪都是笨的人才會做的事情。這個就很弔詭了喔。當然,智能表現研究中,講犯罪人笨其實是錯誤的說法,精確來說應該是IQ分數上有差異,犯罪者只是呈現分數較低,而一般人比較高而已。

\n

但是比較低就是笨嗎?其實這倒不見得。隨著我們智力測驗工具的演進以及它的完善化,的確發現其實智力有很多面向,你在某面向特別好不代表你在所有的智力面向上都很好。像戴老師也考過智力測驗,當時在考預備軍官時,我記得我預官分數都考得很好,但是智力測驗發下來,我看了快嚇到了。因為我的分數寫了79分,下面蓋了一個大大的紅色字,四字印「疑似智障」。天哪!晴天霹靂,各位聽眾可能現在都把收音機關起來了,反正聽個疑似智障的人在這裡講話,哈哈哈。

\n

不過呢,我另外一種智力卻非常高分,就是語文智力。所以其實智力的內容呈現本身就有不一樣的內涵,真正要講一般人跟犯罪人是否在智力表現上有所差異,這個部份要持非常審慎的態度。普遍上來講,的確沒有錯!就一般智能來說,普通人會稍高於犯罪人。

\n

但是其實有越來越多的犯罪人隨著犯罪類型的演進,比方說網路詐騙、駭客犯罪,這類犯罪沒有高智商的人是辦不來的,像我這種3C白癡啊、電腦白癡,怎麼犯下這樣的犯罪呢?可能就沒有這個執行能力了。

\n

總而言之,智能與犯罪的關係漸漸地進入了大家開啟的一扇研究之門,就是也許犯罪真的受到一些內在心理運作的影響喔。那這些內在心理運作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在節目第三集跟第四集會一系列的呈現給各位,我們在下一集時候再跟各位聽眾朋友們說明。

\n

 

\n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n

 

\n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n

 

\n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

歡迎收聽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犯罪心理學大解析,我是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伸峰,很高興在這個平台上與各位聽眾朋友們聊犯罪、談心理,解析犯罪心理學。

\n

各位聽眾朋友們,我們《犯罪心理學大解析》已經進入到第三集囉。在前兩集中,我們探討了犯罪心理學的字面定義以及它的研究內涵,此外,也探討了我們臺灣目前的犯罪現況及趨勢等議題。

\n

一開始,想先請問一個問題:「請問犯罪人跟一般人在出生當下是不是一樣的?」

\n

先不要問什麼叫犯罪人,什麼叫一般人,怎樣是「一樣」。總之,你直觀認為犯罪人跟一般人在從媽媽肚子裡出生,那一瞬間,是否是一樣的?接下來,將會說明一下這兩個答案如何影響您心中的態度。

\n

第一類答案,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聽眾朋友,您心中想到的答案是「當然是一樣的啊!」。小嬰兒在出生當下,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完全沒有被汙染、沾髒的痕跡嘛,怎麼會不一樣呢?在歷次的演講或是課堂上,現場約有90%左右的聽眾都會支持此類意見。那選擇此項答案的您,大概就是佔了大概90%左右的民意了,也就是壓倒性的多數。持這樣的意見,代表您心中對於犯罪行為人跟犯罪的原因這件事情,您偏向一套學問:犯罪社會學。

\n

\u3000

\n犯罪是先天還是後天?\u3000犯罪社會學VS.體型犯罪論\n

什麼叫做犯罪社會學呢?犯罪社會學,主要探討的就是假定犯罪人跟一般人出生當下都是相同的,所以犯罪必定為社會環境原因造成的。舉例來說,父母養育不良、家庭功能失衡啦、學校教育不佳、社會經濟不景氣、住在一個不好的環境裡啦…等等。

\n

如果您認同「犯罪人跟一般人在出生的當下無差所幾」,前述的原因就會更受重視。而這些原因,通常都來自環境。那麼如何才能協助犯罪人重新回歸正當的生活、軌道上面?通常便會採取環境改善,或是使用環境懲罰的觀點。舉例來說,我們可能會監禁他,處罰他,比方說抓去監獄關起來,或是教育他其他的生活技能,或是對於其調整改善生活環境,透過這些環境上的改善,以改變、矯正犯罪人的行為。

\n

歷次以來的演講,即使在各大學的心理系,會在第二個答案舉手的同學仍不到一成。然而,這個「不一樣」的答案坦白來講很少人敢舉手。我每次在現場觀察時,發現舉這個選項的同學都有點畏畏縮縮的,手大概都是舉一半,想舉又不敢舉,又怕被老師點到。

\n

其實這個也蠻有趣的,在所謂平等觀的觀念裡,向來都覺得人生而平等,所以怎麼會可能不一樣呢?但是當我們認真思考,其實有一些人在出生當下很有可能有一點點的不同。比方說,腦神經功能的差異,或是他可能生病了,或者是他可能有一些接近犯罪的人格特質。因而他終其一生都較有可能在犯罪議題裡打轉;換句話說,也就是遇到相同情境時,可能他們會比其他一般人更傾向用犯罪的方式來因應,所以就較有可能成為犯罪人。

\n

如果,犯罪人跟一般人在出生當下是不一樣的,這時候聽眾朋友們心中可能就有一個疑惑了,這些人到底應該算是病人還是犯人呢?

\n

\u3000

\n犯罪學之父龍布羅梭(Cesave Lombroso)\u3000從顱相學研究犯罪?\n

前述的第一個問題花了些時間,釐清大眾心中對於犯罪議題的思考方向,接下來就要進入犯罪心理學,如何探討的犯罪人的長相。

\n

各位思考一下,腦中先畫一個犯罪人的長相,回想在你腦中浮現過、媒體上看過的犯罪人的長相、外型,您可能想到的是臺北捷運殺人事件、早期殺人魔徐東志⋯⋯好多犯罪人。媒體往往用一種非常嚴重的、驚悚的成語或形容詞來形容這些犯罪人,這些詞彙怎麼聽都覺得不舒服啦:獐頭鼠目、狼狽為奸、面目可憎、腦滿腸肥、蓬首垢面…。總覺得這些人的長相,就會對應到你想像中,豎目橫眉、一副暴戾之氣的外型,都是那樣子的感覺。

\n

當心理學探討人類行為時,本來就是先看到外顯行為,而外顯行為,最重要的當然就來自於我們的表情、五官或者是體型,果不其然,其實當犯罪學這個議題形成學問的時候,第一位將犯罪學這個學理系統化予以探討的,被尊稱為犯罪學之父,也討論到這個問題。

\n

犯罪學之父,其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學者,叫做龍布羅梭(Cesave Lombroso)。龍布羅梭其實本身是一位醫生,他也有精神科醫治的專業,同時也擁有非常廣泛的興趣,他在當時,也就是19世紀末,其實對當時流行的一套學問非常有興趣,這套學問叫做顱相學。

\n

什麼叫做顱相學呢?顱就是頭顱的顱,顱相學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套學問,它所指的就是人的外觀,也就是五官長相,透過分析這些頭骨,或是由頭骨復原出來的人的長相,來看看犯罪人跟一般人的頭顱到底有沒有不一樣。

\n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研究方法?其實人類脫離原始進入文明也不過百來年,19世紀末期時,還是有非常多斷頭台的設計,的確有比較多機會,在罪犯處刑現場得到顱相學的相關資料。龍布羅梭這位學者對顱相學很有興趣,(畢竟當年人權觀念沒有那麼完善),他蒐集犯罪人被處刑的顱相,予以分析後,提出一個非常震撼人心的說法。他認為,犯罪人有一種天生的長相型態,他把這種長相型態濃縮再濃縮之後,提出了一個震古鑠今的理論叫做「18犯罪人相說」。

\n

「18犯罪人相」當時其實是由歐洲人的觀點出發的。舉個例子來說,其中提到的一些微小特徵,根本就是在形容亞洲人。比方說塌鼻子,對於歐洲人來講亞洲人根本就像是小眼塌鼻民族,也就是說其實在龍布羅梭的年代,他已經漸漸地觀察到,有些人長相跟一般社會大眾有所不同,當時他不知道怎麼解釋這個現象,為什麼犯罪人的顱相有偏高的比例跟一般人長得有點不一樣,歸納出18種,就是18犯罪人相說。

\n

18犯罪人相說提出後,當然受到非常大的震撼跟討論。龍布羅梭又趁勝追擊繼續探討體型,即生理體型跟犯罪之間的關係。他也提到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比方說,手長過膝。中國古代也有一些名人手長過膝嘛,我們稱做帝王之相,結果,沒想到在歐洲竟然變成一種犯罪人的體格啊。蠻有趣的!他提出非常多關於犯罪人的體型、體相跟顱相之間的說明。

\n

之後他提出一個很震撼的論點,這個論點將他一舉拱上「犯罪學之父」寶座。在提出18犯罪人相說,再加上體型研究,加以統整後,他提出了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稱為「天生犯罪人論」,什麼叫做天生犯罪人論呢?他認為犯罪人是天生的。這個論點一講出來造成極大的迴響,但也有非常多的學者提出反證,他們認為這些天生犯罪人具有特異的長相、特殊體型,這些特異的長相、特殊的體型讓他特別容易被看到。

\n

在那一個年代,19世紀末期的歐洲,龍布羅梭覺得這些特異的長相跟體型有點像是什麼人呢?——達爾文進化論裡面所提到的原始現象。因此,第二個重點,他認為,所謂的犯罪人,是進化到文明階段的文明人裡出現幾個返祖現象。返祖現象,可能擁有前述提到的塌鼻子、捲頭髮、眼窩較淺的些外型長相,還有手長過膝、肩膀寬或肌肉發達等體型特徵,跟當時歐洲主流美學是截然不同,他覺得這些長相比較像是類人猿。

\n

因此他認為,天生犯罪人的犯罪原因,就是因為在已開化的文明人中,有些人不小心又出現返祖現象,就像原始人的狀態,這些人怎麼講都教不聽,搞不懂文明,在文明社會下,他就成為犯罪人。當然,這是從歐洲人的審美觀出發。

\n

在這個情況之下,龍布羅梭提出天生犯罪人論、返祖現象這兩大主軸的理念,之後他就漸漸被歸類在犯罪學中前導、帶領的角色。

\n

至此,的確出了一個問題,意即倘若這些東西都是外顯、外表的,那內在到底是什麼呢?後續在許多其他學者舉證之下,龍布羅梭也不得不對自己的犯罪觀提出修正,最早他先是撤回(相對強硬)的天生犯罪人論,之後,緊接著也撤回18犯罪人相,畢竟太容易成為霸凌藉口了。撤回這兩大理論後,他的學理便獲得不同學派,或者來自於不同專業學者的補充跟挑戰,其實龍布羅梭的觀念,直到今天都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追隨者。

\n

一般人沒有機會在臺灣各地的監獄進行研究,或實地接觸到犯罪人。過去我有不少機會到監獄執行研究,也認識了不少犯罪人朋友。我相信相由心生,有時候您真的會感覺,在監獄裡面的收容人,一直接受較良好的教育與生活環境上的保護,所謂的暴戾之氣真的降了很多,相反的,正在犯罪現場,比方說吵架啦或是街頭上鬥毆的青少年,好像在長相上面比較暴戾一點,倒也難怪當時龍布羅梭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

\n

\u3000

\n體型犯罪論:生理如何影響犯罪行為?\u3000談談所謂的內/中/外胚\n

龍布羅梭發現這個現象之後,後續的討論開始避免論及長相,此類容易造成偏差跟刻板印象的說法,而進入體型犯罪論。體型犯罪論開始結合生理學,這時很多犯罪心理學家、犯罪生理學家,陸續提出一個體型犯罪論的觀點。當時最有名也最普及的一種說法,就是所謂的內胚型、中胚型、外胚型。

\n

內胚、中胚、外胚在體型學上的說法是:內胚指偏向比較胖一點、中廣體型的;中胚就是比較倒三角的運動員體型,肌肉量較大,體脂肪低一點,運動健將型的;外胚就是瘦高或是細瘦的,感覺扁扁的、瘦瘦的、靈活的這種。

\n

當時在二次大戰的前期左右,一次大戰末到二次大戰前,也就是1920-1930年代左右,體型犯罪論成為大家很喜歡討論、研究的方向。當時的犯罪學者們認為,外胚型,身材瘦瘦細細的這些人,讓人覺得他很容易在牆壁之間鑽來鑽去嘛,一個小小的縫就可以溜到你家裡頭,他們覺得這種人執行偷竊、竊盜、扒竊相對來講是比較容易的,說明外胚型的人容易偷竊。

\n

而那些肌肉壯碩、猛男型的人呢?感覺起來就是隨時帶肌肉啊、力量用不完,隨時就有跟人家幹架的感覺,所以犯罪學者就認為衝動的、暴力的身體型犯罪,應該是這些中胚型的人犯下的。

\n

至於內胚型的朋友們呢?由於中廣身材圓圓胖胖的,讓人感覺非常的安心,這種人因為很容易招人信任,被推測較容易犯下詐欺罪。至此,這3類體型犯罪學說是真的嗎?其實現在看來,不是這樣的。但在早期,對於不同體型的人的確有一種錯誤的犯罪類型歸類方式,漸漸地,這種體型犯罪論當然也受到極大挑戰,這種挑戰隨著什麼東西開始呢?答案是心理測量工具的演進。

\n

\u3000

\n心智運作層面的犯罪人分析\u3000比較笨的人才會犯罪?\n

隨著心理測量工具的演進,漸漸地人們開始發現犯罪這檔事不是外貌、外表所能決定的。很多時候,其實跟人內在的心智運作歷程有關係,尤其在智力測驗風行之後,漸漸開始有人針對同年齡層的犯罪人跟一般人進行智力測驗的分析。果不其然,從臺灣的收容人跟同年齡層的一般人的研究中可以發現,收容人的智能平均分數的確會比一般同年齡的對照組要來的低。

\n

而這個「低」,不管有沒有達到統計上面的顯著意義,總之,給了一個刻板印象,就是犯罪都是笨的人才會做的事情。這個就很弔詭了喔。當然,智能表現研究中,講犯罪人笨其實是錯誤的說法,精確來說應該是IQ分數上有差異,犯罪者只是呈現分數較低,而一般人比較高而已。

\n

但是比較低就是笨嗎?其實這倒不見得。隨著我們智力測驗工具的演進以及它的完善化,的確發現其實智力有很多面向,你在某面向特別好不代表你在所有的智力面向上都很好。像戴老師也考過智力測驗,當時在考預備軍官時,我記得我預官分數都考得很好,但是智力測驗發下來,我看了快嚇到了。因為我的分數寫了79分,下面蓋了一個大大的紅色字,四字印「疑似智障」。天哪!晴天霹靂,各位聽眾可能現在都把收音機關起來了,反正聽個疑似智障的人在這裡講話,哈哈哈。

\n

不過呢,我另外一種智力卻非常高分,就是語文智力。所以其實智力的內容呈現本身就有不一樣的內涵,真正要講一般人跟犯罪人是否在智力表現上有所差異,這個部份要持非常審慎的態度。普遍上來講,的確沒有錯!就一般智能來說,普通人會稍高於犯罪人。

\n

但是其實有越來越多的犯罪人隨著犯罪類型的演進,比方說網路詐騙、駭客犯罪,這類犯罪沒有高智商的人是辦不來的,像我這種3C白癡啊、電腦白癡,怎麼犯下這樣的犯罪呢?可能就沒有這個執行能力了。

\n

總而言之,智能與犯罪的關係漸漸地進入了大家開啟的一扇研究之門,就是也許犯罪真的受到一些內在心理運作的影響喔。那這些內在心理運作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在節目第三集跟第四集會一系列的呈現給各位,我們在下一集時候再跟各位聽眾朋友們說明。

\n

 

\n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n

 

\n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n

 

\n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知識好好玩By 鏡好聽

  • 4.4
  • 4.4
  • 4.4
  • 4.4
  • 4.4

4.4

3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知識好好玩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3 Listeners

一起文學吧 by 鏡好聽

一起文學吧

11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5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34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2 Listeners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by PanSci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10 Listeners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by 水尢水某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127 Listeners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by 報導者 The Reporter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303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87 Listeners

迷誠品 by 誠品 eslite

迷誠品

41 Listeners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by 鄉下叫獸、水某、東海狐、成功喬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18 Listeners

一個人的收藏 by 姚謙x鏡好聽

一個人的收藏

1 Listeners

診間裡的女人 by 林靜儀×鏡好聽

診間裡的女人

9 Listeners

香港來的風 by 張潔平×鏡好聽

香港來的風

5 Listeners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by 鄭麗君x鏡好聽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12 Listeners

娛樂住海邊 by 鏡週刊x鏡好聽

娛樂住海邊

0 Listeners

博音 by 曾博恩

博音

203 Listeners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by Fiona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7 Listeners

哇賽讀心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讀心書

18 Listeners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by 陳德政x鏡好聽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7 Listeners

親愛的少年 by 王意中X鏡好聽

親愛的少年

1 Listeners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by 瑪法達x鏡好聽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2 Listeners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by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辦公室X鏡好聽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0 Listeners

周慕姿放心說 by 周慕姿

周慕姿放心說

52 Listeners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by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24 Listeners

我城與我們 by 鏡好聽

我城與我們

0 Listeners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by Taiwan Connection x 鏡好聽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4 Listeners

藝文大師好好聊 by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x 鏡好聽

藝文大師好好聊

2 Listeners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by 鏡好聽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0 Listeners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by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0 Listeners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by 鏡好聽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0 Listeners

投資不踩雷 by 鏡好聽

投資不踩雷

0 Listeners

人性指南下載區 by 鏡好聽

人性指南下載區

0 Listeners

裴社長吃喝玩樂 by 鏡好聽

裴社長吃喝玩樂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