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好好玩

台灣手語也有南北差異?!原來台灣手語這麼有趣|語言好好玩 S04 EP10


Listen Later

['

這集《語言好好玩》是做Podcast以來最困難的挑戰。Podcast大多是純聲音節目,但這集要帶大家談一個視覺的語言──手語。要怎麼用Podcast談手語呢?這次很榮幸地請到了同樣是語言學研究所,而且也是手語翻譯員的彥哲來跟我們分享手語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想法。受限於篇幅,這次的訪談將以大意形式呈現,但有相當多精采論述、舉例只有在Podcast才聽得到,請一定要收聽哦。

\n

 

\n

問:彥哲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下開始研究手語呢?

\n

中正語言所其中一個重點研究即是手語,通識中心與語言所合作在校內開設了台灣手語的課程,彥哲進入了語言所後,就去試著學習。第一次課後,他很驚訝原來手語如此有趣,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校內的手語教學比較學術,所以他也到校外尋找資源學習,越學越起勁,甚至後來也決定論文要寫跟手語有關的題目。

\n

 

\n

問:今天節目來談談幾個和手語有關的常見誤解,以及台灣手語的獨特性。第一個問題,手語和比手畫腳有什麼不一樣?它能夠被稱為一種語言嗎?

\n

最近各家新聞報導了台灣一項清醒腦部手術,對象是一位第一語言為台灣手語的聾人,報導記載:

\n

江女士是一位聾啞人士,4歲時因外傷喪失聽力與語言能力,2年前發現頭暈不適,多次就醫後被診斷是星狀膠質瘤……她第一次術後狀況很差,腫瘤還復發。為了保住語言及認知功能,醫生建議採用清醒開顱,並在今年2月完成手術,是全台首例,也是全球第三位聾啞人士清醒開顱。

\n

彥哲點出這段報導有個很大的問題:既然4歲時喪失了「語言能力」,開顱卻又是要為了保住她的「語言及認知功能」,那這位女士究竟有沒有語言能力呢?光這一段話就可以看到其實大眾對「手語是語言」的概念還不是非常清楚。

\n

之前彥哲在演講前調查聽眾對手語的想法,當詢問大家「手語是語言嗎?」時所有的人都肯定手語是語言;但為什麼會這樣認定?大家的回答卻很多樣。大致的回應都是因為手語「可以溝通」,不過彥哲引導大家去思考:Line貼圖也可以溝通,它是不是語言呢?後來有些聽眾寫到了手語「具有系統性」,這就是一個討論手語是不是語言的關鍵點。語言學家有很多種定義語言的方法或原則,「結構性」就是一個重點;一般語言有發音規則、詞性或文法等等的概念,手語也有結構性。

\n

如果以手語以教學來說,最一開始會提到的就是一個手語詞彙的內部組成元素(有點像是子音與母音)。一個手語詞彙基本上可以拆解成更小區別意義的四種單位──手形、位置、動作跟朝向(手心或指尖)。

\n

 

\n

問:可以分別解釋這四種單位嗎?

\n

「手形」指的是雙手的形狀跟樣態;「位置」是談手形所比的位置;「動作」指的是手勢上的變化或轉動等;有時候還會加上手心或指尖的「朝向」。

\n

學習手語時要去學習它的手形。台灣手語目前的手形有些認為是62種,坊間流行的手語教科書《手能生橋》則是列出56種,基本上大多數都是重複的。如果兩個手語詞彙的位置、動作跟朝向都相同,手形不同仍會形成語意上的差別。舉例來說,台灣手語的「請」跟「中午」在位置、動作跟朝向都相同,只有手形不同,見下面兩張圖。

\n

 

\n

「中午」與「請」都是掌心朝側邊,貼在眉心額頭處,但它們的手形不同;「中午」是 /棕/(此為手形的口語名稱。為避免與一般語義混淆,手形的名稱會使用/ /做為標示),「請」是 /胡/,不同的手形造成語義上的差異。

\n

 

\n

問:臉上的表情也是手語的一部分嗎?

\n

非手部信號也很重要,如臉上的表情、眼神甚至到整個軀體方向等等都會有影響;在打手語時表情有一點像是口語中的聲調。舉例來說,標準的台灣手語的「要」(見圖b-1)除了手形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點──臉部的鼓頰;比較特別的是,有時候甚至純粹鼓頰也可以單獨表示「要」的意思。

\n

 

\n

問:台灣手語有什麼獨特性?

\n

美國手語在表達一些文字時,它們會使用「指拼」(fingerspelling),就是用每一個字母對應的手形來拼出一個英文單字。不過我們的語言並非拼音式的,所以台灣手語和其他語言相較起來比較特別的是「文字手語」,也就是用來描述漢字的手語。【註:另有一個近似的詞為「文法手語」,是以台灣華語的語法規則去打的手語】

\n

舉例來說,「許」這個姓氏就有一個專門的手勢用來表示「許」(見圖c-1)。它的主要動作手打剛剛的「中午」;另外一隻手 /男/ 的手形放在臉旁邊,表示的是「許」這個字的「言」的部分,用這樣的方式拼湊出「許」這個字。彥哲也特別去詢問中國那裡是否也有文字手語,卻發現那裡是使用拼音的方式(如「許」會以「xu」拼出)。

\n

 

\n

問:世界各地的手語為什麼會不同呢?

\n

很多人都以為世界各地的手語都一樣,但實際上有不少差異;它的使用並非以地域來劃分,它的關鍵應該是在「教育」上。像是台灣的手語系統和中國不太像,反而跟日本手語比較相近。

\n

最早與手語教學的書面資料是15世紀法國的一間修道院,當時為了傳教,他們發明了指拼手勢(自然狀況下發展的手語應該是更早就有了)。後來社會開始注重聾人教育後,學校就成了聾人社群群聚的一個重要場所,也因此促發了語言的發展。18世紀時,法國聾人學校的老師到美國建立了聾人學校,當地的原始美國手語可能就漸漸地因為教育的關係,跟法國手語接觸而受到影響;因此,現在美國手語跟法國手語可以說是有親緣關係的語言,反而與英國手語沒有那麼大的關係。

\n

 

\n

問:如果世界各地的手語都不同,那不同語言區的手語人士要如何相互溝通?

\n

世界聾人聯盟委員基於不同國家使用手語時可能交流會有困難,因此發明了人造手語「國際手語」,它詞彙大量從美國手語而來。不過它使用的場合只會出現在特定的場合,不然其他時候大多使用自己國家的手語系統。

\n

 

\n

問:台灣自己內部的手語也會不一樣嗎?

\n

日治時期,日本啟聰學校的老師來台灣設立學校,但因為他們建立聾校的系統有東京及大阪兩個手語系統,所以台北啟聰的手語系統是承襲自東京,台南則是以大阪為主,不過差異主要是在詞彙的層面。因此同一個意思,手語卻有南部和北部不同的打法。舉例來說,「謝謝」就有南部和北部的打法(參考圖d-1及d-2),日本目前「謝謝」的打法就是南部的打法。

\n

 

\n

另外,根據觀察事物的視角或是認知不同,不同地方的手語也會有差異。像是「鹿」這個詞(參考圖e-1及e-2),北部打法是 /守/ 的手形,模擬鹿的角 ; 但南部卻是用 /一/ 的手形在頭上某一側,指尖朝斜上方,雙手交替向外移動,也是取鹿角的意象來表示「鹿」的概念。雖然都聚焦在鹿角,但南、北的表達方式卻不相同。

\n

 

\n

 

\n

更有趣的是,中部手語也有一些特色。彥哲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機車」。一般來說,如果要表達「機車」,需要先打出「機車」這個手語(參考圖f-1),再使用「代形詞」(直接用一個手勢表示該物體)來表現它的移動。像是機車或腳踏車這類型的兩輪交通工具,台灣手語普遍來說會使用 /句/ 的手形(參考圖f-2),並且通常掌心朝向。有趣的是,中部的「機車」就有自己的特殊的代形詞(參考圖f-3),這個手形比較特別,並沒有在正式的台灣手語手形表出現,目前只使用在中部代表機車的表達上,如圖中的手形。

\n

 

\n

 

\n

 

\n

問:台灣手語有語法的規範嗎?它的語法順序和我們的一般語言有沒有差異?

\n

既然是語言,就應該有語法規範,只是我們不曉得而已。台灣手語有自己一套語法規則,而且是因為視覺-空間而發展出來的規則。舉例來說,像「那台機車撞上樹幹」這句話,手語便會先打「樹」的手語(/菜/ 的手形,如圖g-1),並會保留主要的手(即圖之右手),再以台中限定版的「機車」代形詞移動向「樹」並模仿撞上的樣子。所以並不需要表現動詞「撞」,就直接展現在代形詞上。在動詞的分類上,這叫做「空間動詞」。

\n

還有另外兩類的動詞,一種是「呼應動詞」,一種是「普通動詞」。呼應動詞藉由動作的移動來標示「做動作者」與「被動作影響者」,比如「問」(參考圖h-1),主手 /五/ 的手形,掌心朝側,指尖朝向副手 /男/ 的手形(副手可省略);如果是「我問你」的話,說話者就將這個 /五/ 的手形由自己這邊(也就是動作起始點)往對方(動作終點)的方向移動,就表示「我問你」這個句子;如果動作起始點跟終點相反,就變成是「你問我」。

\n

普通動詞是不藉手部移動來標示做動作者與被動作影響者的動詞。比如「喜歡」(參考圖i-1)我們無法確認是誰喜歡誰。手語有比較強的「主題優先特質」或是所謂的「主題-評論結構」的性質,所以通常語序一般來說會看起來像是「受詞-主詞-動詞(OSV)」結構;如果想說「我喜歡你」,那通常會先打「你」再打「我」再打「喜歡」。不過台灣的聾人現在也有出現「SVO」的打法出現,也許是受華語影響(沒有明確證據證明)。不過根據文獻的顯示,美國手語似乎SVO的語序更為普遍,所以不同手語之間可能還是有些差異,有待大家研究。

\n

 

\n

問:談談手語與教育之間的關係。

\n

先來談談所謂的「聾人」這個詞彙,指的是聽力有程度與一般人有異,且主要以手語為溝通方式的族群;與之相對的就是「聽人」。「聾人」的概念是一種比較傾向文化的概念,意思是他們是作為一種「社會族群」,有自己的語言與生活習慣;而像是其他說法如「聽損」就是以醫療角度來看,僅僅看到這些人身上的缺損。目前可能比較中性的說法是「聽障人士」或「聽覺困難」,而一般大眾常用的「聾啞」是比較不正確的稱呼,因為聾不一定不能說話。

\n

聾人社群中,「聾人」跟「聽障」又可以指稱不一樣的兩群人,聽障指的是使用口語溝通的「口語族」,當然也有同時會使用手語跟口語的人,那就看他的自我認同是哪一種。

\n

現今的狀況來看,因為助聽科技(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進步,且多數聽力異常的兒童都出生在聽人家庭,學習手語的幼兒已經越來越少。不過助聽科技的出現讓聾人社群慢慢地消失,也會讓人擔心是否手語文化會消失。甚至社會上有一個迷思,認為學手語會對口語有負面影響,更影響手語的傳承;但至今研究完全沒有辦法證實手語會對語言學習有負影響,甚至有研究認為學習手語其實會對小孩有正面的影響,因為他們才能及早有語言的輸入及刺激,未來也可以成為他們的「第二語言」。

\n

 

\n

問:台灣本土語言有很多語言都已經面臨失傳,那手語呢?

\n

台灣在討論《國家語言發展法》時也納入了「手語」,對於手語保存有正面的幫助;但因為它是一個文化部的政策,但手語卻也和教育、醫療等體系有關,所以它的細部執行未來仍需要繼續努力。彥哲提醒,從法規層面作保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大家對於手語的認識,知識面如果能夠越普及,對手語的認識越清楚,這對手語的存續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n

 

\n

問:如果想要更瞭解聾人社群,有什麼樣的資源呢?

\n

各縣市都有聾人或聽障相關的協會。目前組織規模比較大一點的,像是台北的中華民國聾人協會,或是台灣手語翻譯協會、聲暉相關協會,網站都可以找到一些活動或參與的資訊。學術方面的話,中正大學語言所算是專門投注研究的單位了。以下彥哲也分別推薦一些相關資源:

\n
    \n
  • 書籍:《背離親緣》(上冊)第二章、《抱殘守缺》〈21世紀的聾研究:「耳聾得益」與人類多樣性的未來〉
  • \n
  • 電影動畫:《聲之形》、《The End》、《噤界》(其中的Millicent Simmonds聾人演員)
  • \n
  • 節目:公視手語新聞、聽聽看、聾視聞
  • \n
  • 演藝人員:王曉書、Nyle DiMarco
  • \n
  • 網站:中正大學台灣線上手語辭典、高立德大學
  • \n
\n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語言好好玩》】

\n

封面繪圖:許逸如

\n

 

\n

鏡好聽全新改版上線!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

這集《語言好好玩》是做Podcast以來最困難的挑戰。Podcast大多是純聲音節目,但這集要帶大家談一個視覺的語言──手語。要怎麼用Podcast談手語呢?這次很榮幸地請到了同樣是語言學研究所,而且也是手語翻譯員的彥哲來跟我們分享手語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想法。受限於篇幅,這次的訪談將以大意形式呈現,但有相當多精采論述、舉例只有在Podcast才聽得到,請一定要收聽哦。

\n

 

\n

問:彥哲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下開始研究手語呢?

\n

中正語言所其中一個重點研究即是手語,通識中心與語言所合作在校內開設了台灣手語的課程,彥哲進入了語言所後,就去試著學習。第一次課後,他很驚訝原來手語如此有趣,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校內的手語教學比較學術,所以他也到校外尋找資源學習,越學越起勁,甚至後來也決定論文要寫跟手語有關的題目。

\n

 

\n

問:今天節目來談談幾個和手語有關的常見誤解,以及台灣手語的獨特性。第一個問題,手語和比手畫腳有什麼不一樣?它能夠被稱為一種語言嗎?

\n

最近各家新聞報導了台灣一項清醒腦部手術,對象是一位第一語言為台灣手語的聾人,報導記載:

\n

江女士是一位聾啞人士,4歲時因外傷喪失聽力與語言能力,2年前發現頭暈不適,多次就醫後被診斷是星狀膠質瘤……她第一次術後狀況很差,腫瘤還復發。為了保住語言及認知功能,醫生建議採用清醒開顱,並在今年2月完成手術,是全台首例,也是全球第三位聾啞人士清醒開顱。

\n

彥哲點出這段報導有個很大的問題:既然4歲時喪失了「語言能力」,開顱卻又是要為了保住她的「語言及認知功能」,那這位女士究竟有沒有語言能力呢?光這一段話就可以看到其實大眾對「手語是語言」的概念還不是非常清楚。

\n

之前彥哲在演講前調查聽眾對手語的想法,當詢問大家「手語是語言嗎?」時所有的人都肯定手語是語言;但為什麼會這樣認定?大家的回答卻很多樣。大致的回應都是因為手語「可以溝通」,不過彥哲引導大家去思考:Line貼圖也可以溝通,它是不是語言呢?後來有些聽眾寫到了手語「具有系統性」,這就是一個討論手語是不是語言的關鍵點。語言學家有很多種定義語言的方法或原則,「結構性」就是一個重點;一般語言有發音規則、詞性或文法等等的概念,手語也有結構性。

\n

如果以手語以教學來說,最一開始會提到的就是一個手語詞彙的內部組成元素(有點像是子音與母音)。一個手語詞彙基本上可以拆解成更小區別意義的四種單位──手形、位置、動作跟朝向(手心或指尖)。

\n

 

\n

問:可以分別解釋這四種單位嗎?

\n

「手形」指的是雙手的形狀跟樣態;「位置」是談手形所比的位置;「動作」指的是手勢上的變化或轉動等;有時候還會加上手心或指尖的「朝向」。

\n

學習手語時要去學習它的手形。台灣手語目前的手形有些認為是62種,坊間流行的手語教科書《手能生橋》則是列出56種,基本上大多數都是重複的。如果兩個手語詞彙的位置、動作跟朝向都相同,手形不同仍會形成語意上的差別。舉例來說,台灣手語的「請」跟「中午」在位置、動作跟朝向都相同,只有手形不同,見下面兩張圖。

\n

 

\n

「中午」與「請」都是掌心朝側邊,貼在眉心額頭處,但它們的手形不同;「中午」是 /棕/(此為手形的口語名稱。為避免與一般語義混淆,手形的名稱會使用/ /做為標示),「請」是 /胡/,不同的手形造成語義上的差異。

\n

 

\n

問:臉上的表情也是手語的一部分嗎?

\n

非手部信號也很重要,如臉上的表情、眼神甚至到整個軀體方向等等都會有影響;在打手語時表情有一點像是口語中的聲調。舉例來說,標準的台灣手語的「要」(見圖b-1)除了手形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點──臉部的鼓頰;比較特別的是,有時候甚至純粹鼓頰也可以單獨表示「要」的意思。

\n

 

\n

問:台灣手語有什麼獨特性?

\n

美國手語在表達一些文字時,它們會使用「指拼」(fingerspelling),就是用每一個字母對應的手形來拼出一個英文單字。不過我們的語言並非拼音式的,所以台灣手語和其他語言相較起來比較特別的是「文字手語」,也就是用來描述漢字的手語。【註:另有一個近似的詞為「文法手語」,是以台灣華語的語法規則去打的手語】

\n

舉例來說,「許」這個姓氏就有一個專門的手勢用來表示「許」(見圖c-1)。它的主要動作手打剛剛的「中午」;另外一隻手 /男/ 的手形放在臉旁邊,表示的是「許」這個字的「言」的部分,用這樣的方式拼湊出「許」這個字。彥哲也特別去詢問中國那裡是否也有文字手語,卻發現那裡是使用拼音的方式(如「許」會以「xu」拼出)。

\n

 

\n

問:世界各地的手語為什麼會不同呢?

\n

很多人都以為世界各地的手語都一樣,但實際上有不少差異;它的使用並非以地域來劃分,它的關鍵應該是在「教育」上。像是台灣的手語系統和中國不太像,反而跟日本手語比較相近。

\n

最早與手語教學的書面資料是15世紀法國的一間修道院,當時為了傳教,他們發明了指拼手勢(自然狀況下發展的手語應該是更早就有了)。後來社會開始注重聾人教育後,學校就成了聾人社群群聚的一個重要場所,也因此促發了語言的發展。18世紀時,法國聾人學校的老師到美國建立了聾人學校,當地的原始美國手語可能就漸漸地因為教育的關係,跟法國手語接觸而受到影響;因此,現在美國手語跟法國手語可以說是有親緣關係的語言,反而與英國手語沒有那麼大的關係。

\n

 

\n

問:如果世界各地的手語都不同,那不同語言區的手語人士要如何相互溝通?

\n

世界聾人聯盟委員基於不同國家使用手語時可能交流會有困難,因此發明了人造手語「國際手語」,它詞彙大量從美國手語而來。不過它使用的場合只會出現在特定的場合,不然其他時候大多使用自己國家的手語系統。

\n

 

\n

問:台灣自己內部的手語也會不一樣嗎?

\n

日治時期,日本啟聰學校的老師來台灣設立學校,但因為他們建立聾校的系統有東京及大阪兩個手語系統,所以台北啟聰的手語系統是承襲自東京,台南則是以大阪為主,不過差異主要是在詞彙的層面。因此同一個意思,手語卻有南部和北部不同的打法。舉例來說,「謝謝」就有南部和北部的打法(參考圖d-1及d-2),日本目前「謝謝」的打法就是南部的打法。

\n

 

\n

另外,根據觀察事物的視角或是認知不同,不同地方的手語也會有差異。像是「鹿」這個詞(參考圖e-1及e-2),北部打法是 /守/ 的手形,模擬鹿的角 ; 但南部卻是用 /一/ 的手形在頭上某一側,指尖朝斜上方,雙手交替向外移動,也是取鹿角的意象來表示「鹿」的概念。雖然都聚焦在鹿角,但南、北的表達方式卻不相同。

\n

 

\n

 

\n

更有趣的是,中部手語也有一些特色。彥哲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機車」。一般來說,如果要表達「機車」,需要先打出「機車」這個手語(參考圖f-1),再使用「代形詞」(直接用一個手勢表示該物體)來表現它的移動。像是機車或腳踏車這類型的兩輪交通工具,台灣手語普遍來說會使用 /句/ 的手形(參考圖f-2),並且通常掌心朝向。有趣的是,中部的「機車」就有自己的特殊的代形詞(參考圖f-3),這個手形比較特別,並沒有在正式的台灣手語手形表出現,目前只使用在中部代表機車的表達上,如圖中的手形。

\n

 

\n

 

\n

 

\n

問:台灣手語有語法的規範嗎?它的語法順序和我們的一般語言有沒有差異?

\n

既然是語言,就應該有語法規範,只是我們不曉得而已。台灣手語有自己一套語法規則,而且是因為視覺-空間而發展出來的規則。舉例來說,像「那台機車撞上樹幹」這句話,手語便會先打「樹」的手語(/菜/ 的手形,如圖g-1),並會保留主要的手(即圖之右手),再以台中限定版的「機車」代形詞移動向「樹」並模仿撞上的樣子。所以並不需要表現動詞「撞」,就直接展現在代形詞上。在動詞的分類上,這叫做「空間動詞」。

\n

還有另外兩類的動詞,一種是「呼應動詞」,一種是「普通動詞」。呼應動詞藉由動作的移動來標示「做動作者」與「被動作影響者」,比如「問」(參考圖h-1),主手 /五/ 的手形,掌心朝側,指尖朝向副手 /男/ 的手形(副手可省略);如果是「我問你」的話,說話者就將這個 /五/ 的手形由自己這邊(也就是動作起始點)往對方(動作終點)的方向移動,就表示「我問你」這個句子;如果動作起始點跟終點相反,就變成是「你問我」。

\n

普通動詞是不藉手部移動來標示做動作者與被動作影響者的動詞。比如「喜歡」(參考圖i-1)我們無法確認是誰喜歡誰。手語有比較強的「主題優先特質」或是所謂的「主題-評論結構」的性質,所以通常語序一般來說會看起來像是「受詞-主詞-動詞(OSV)」結構;如果想說「我喜歡你」,那通常會先打「你」再打「我」再打「喜歡」。不過台灣的聾人現在也有出現「SVO」的打法出現,也許是受華語影響(沒有明確證據證明)。不過根據文獻的顯示,美國手語似乎SVO的語序更為普遍,所以不同手語之間可能還是有些差異,有待大家研究。

\n

 

\n

問:談談手語與教育之間的關係。

\n

先來談談所謂的「聾人」這個詞彙,指的是聽力有程度與一般人有異,且主要以手語為溝通方式的族群;與之相對的就是「聽人」。「聾人」的概念是一種比較傾向文化的概念,意思是他們是作為一種「社會族群」,有自己的語言與生活習慣;而像是其他說法如「聽損」就是以醫療角度來看,僅僅看到這些人身上的缺損。目前可能比較中性的說法是「聽障人士」或「聽覺困難」,而一般大眾常用的「聾啞」是比較不正確的稱呼,因為聾不一定不能說話。

\n

聾人社群中,「聾人」跟「聽障」又可以指稱不一樣的兩群人,聽障指的是使用口語溝通的「口語族」,當然也有同時會使用手語跟口語的人,那就看他的自我認同是哪一種。

\n

現今的狀況來看,因為助聽科技(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進步,且多數聽力異常的兒童都出生在聽人家庭,學習手語的幼兒已經越來越少。不過助聽科技的出現讓聾人社群慢慢地消失,也會讓人擔心是否手語文化會消失。甚至社會上有一個迷思,認為學手語會對口語有負面影響,更影響手語的傳承;但至今研究完全沒有辦法證實手語會對語言學習有負影響,甚至有研究認為學習手語其實會對小孩有正面的影響,因為他們才能及早有語言的輸入及刺激,未來也可以成為他們的「第二語言」。

\n

 

\n

問:台灣本土語言有很多語言都已經面臨失傳,那手語呢?

\n

台灣在討論《國家語言發展法》時也納入了「手語」,對於手語保存有正面的幫助;但因為它是一個文化部的政策,但手語卻也和教育、醫療等體系有關,所以它的細部執行未來仍需要繼續努力。彥哲提醒,從法規層面作保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大家對於手語的認識,知識面如果能夠越普及,對手語的認識越清楚,這對手語的存續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n

 

\n

問:如果想要更瞭解聾人社群,有什麼樣的資源呢?

\n

各縣市都有聾人或聽障相關的協會。目前組織規模比較大一點的,像是台北的中華民國聾人協會,或是台灣手語翻譯協會、聲暉相關協會,網站都可以找到一些活動或參與的資訊。學術方面的話,中正大學語言所算是專門投注研究的單位了。以下彥哲也分別推薦一些相關資源:

\n
    \n
  • 書籍:《背離親緣》(上冊)第二章、《抱殘守缺》〈21世紀的聾研究:「耳聾得益」與人類多樣性的未來〉
  • \n
  • 電影動畫:《聲之形》、《The End》、《噤界》(其中的Millicent Simmonds聾人演員)
  • \n
  • 節目:公視手語新聞、聽聽看、聾視聞
  • \n
  • 演藝人員:王曉書、Nyle DiMarco
  • \n
  • 網站:中正大學台灣線上手語辭典、高立德大學
  • \n
\n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語言好好玩》】

\n

封面繪圖:許逸如

\n

 

\n

鏡好聽全新改版上線!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知識好好玩By 鏡好聽

  • 4.4
  • 4.4
  • 4.4
  • 4.4
  • 4.4

4.4

3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知識好好玩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3 Listeners

一起文學吧 by 鏡好聽

一起文學吧

11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5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33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2 Listeners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by PanSci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10 Listeners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by 水尢水某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128 Listeners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by 報導者 The Reporter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303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87 Listeners

迷誠品 by 誠品 eslite

迷誠品

41 Listeners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by 鄉下叫獸、水某、東海狐、成功喬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18 Listeners

一個人的收藏 by 姚謙x鏡好聽

一個人的收藏

1 Listeners

診間裡的女人 by 林靜儀×鏡好聽

診間裡的女人

9 Listeners

香港來的風 by 張潔平×鏡好聽

香港來的風

5 Listeners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by 鄭麗君x鏡好聽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12 Listeners

娛樂住海邊 by 鏡週刊x鏡好聽

娛樂住海邊

0 Listeners

博音 by 曾博恩

博音

203 Listeners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by Fiona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7 Listeners

哇賽讀心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讀心書

18 Listeners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by 陳德政x鏡好聽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7 Listeners

親愛的少年 by 王意中X鏡好聽

親愛的少年

1 Listeners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by 瑪法達x鏡好聽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2 Listeners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by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辦公室X鏡好聽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0 Listeners

周慕姿放心說 by 周慕姿

周慕姿放心說

52 Listeners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by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24 Listeners

我城與我們 by 鏡好聽

我城與我們

0 Listeners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by Taiwan Connection x 鏡好聽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4 Listeners

藝文大師好好聊 by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x 鏡好聽

藝文大師好好聊

2 Listeners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by 鏡好聽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0 Listeners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by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0 Listeners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by 鏡好聽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0 Listeners

投資不踩雷 by 鏡好聽

投資不踩雷

0 Listeners

人性指南下載區 by 鏡好聽

人性指南下載區

0 Listeners

裴社長吃喝玩樂 by 鏡好聽

裴社長吃喝玩樂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