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好好玩

台灣這美麗的矽島——聊一聊半導體物理【張嘉泓|物理好好玩S1EP08】


Listen Later

['

【物理好好玩S1EP08】台灣這美麗的矽島:聊一聊半導體物理

\n

 

\n

曾幾何時,當初被稱為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現在改以矽島著稱於世。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延續已成熟的科技環境,藉著精緻、可靠又有彈性的製造,促成了全球半導體科技的發展,全面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從手機、電視、直到汽車、軍火,這些現代產品,無一不依賴半導體晶片來控制。因此矽島的住民,即使沒有大把的鈔票或股票作為誘因,應該還是對半導體很感興趣才對。的確,物質可以導電,真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神蹟。

\n

 

\n

導電是電子的流動,而物質來自電子與原子核所形成的原子。你可能會直覺地想,那導體裡面滿滿都是電子,導電應該是易如反掌才對。但更仔細地想一想,就會發現事情並不是如此簡單。這些原子裡面的電子,處於非常舒服的狀態。它的電子波瀰漫在原子核周圍,但分布的範圍很小。換言之,電子是穩定地被吸引束縛於一個原子之內。這些電子是宅電子,要讓他們離開溫暖的家,行走到遠方,談何容易。單單從他們的房間,把電子趕到巷子口,就必須耗費極大的門檻能量,術語稱為「束縛能」。因此,若以常識判斷,導電必須花費很大力氣,不是輕易可以辦到。

\n

 

\n

到底是什麼因素,把宅男變成外送員呢?

\n

 

\n

但另一方面,若聽眾家裡有可調亮度的電燈,你一定會注意到,開關只要稍微打開一點點,電燈立刻就亮了。這表示加上一點點電壓,導線就會很快地反應、電流立刻開始流動。可見導體內的電子不是宅男,而是外送員,隨時等著你給它的訊息,立即行動。到底是什麼因素,把宅男變成外送員呢?關鍵的秘訣在於:導體內的原子,並不是獨立存在。這些原子非常整齊地排列成格子,而且彼此的距離非常靠近,大概就在3、4個原子的大小以下。因此屬於某一個原子的電子,也會感覺到周圍其他原子核的吸引。這些本來很宅的電子,現在如同住在大樓裡,整齊排列的一個個分租套房內,而且房間間隔很小,雞犬相聞。如此,許多電子的活動,很自然會超過自己房間的範圍。比較躁動、能量高的,就會開始串門子、漸漸地就把整棟大樓當成自己的家。於是原來只屬於一個原子的宅電子,有一些就會在固體內作長距離的移動,它們就變成了公共財產。就是這些傳導電子讓導體可以導電。

\n

 

\n

這樣的圖像有助於我們了解導電性,但還是無法解釋為什麼有些材料是導體,有些卻是絕緣體。二十世紀初,物理學家經過計算發現,這些公共電子的電子波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性質,與單一原子內的電子完全不同。如果將電子的狀態依能量高低排列,單一原子內電子的能量是一階一階的能階,有點像公寓的樓層,只是沒有樓梯可走。要改變能量,只能跳上跳下,所以單一原子,一般來說是很穩定的。而固體中公共電子的可能能量,卻形成一區一區連續的帶狀,稱為能帶。如果能帶很空,電子是可以很細微地增加或減少能量,正如車子停在斜坡式的停車場一樣。更特別的是:能帶與能帶之間一般有很大的空隙,所以如果電子能量已經到達一個能帶的頂點,要再增加就不是那麼容易,又得像單一原子的電子一樣做跳躍運動了。

\n

 

\n

導體的特徵,是它的電子,在填完幾個能帶後,還有些許剩餘

\n

 

\n

讓我們用一個狹長小島形成的島鏈,來想像電子的能帶。把能帶能量由低而高的排列,對應到南北狹長的島,在島鏈中由南而北的分布,位置越北對應的能量越高。如同能帶,島上是住民可以居住的連續空間,但島與島之間卻隔著很寬的海峽,自然不能住人,這就對應剛剛提到能帶之間的空隙。想像移民從島鏈的最南端登陸,很自然地,由南向北遷徙。住民會先將到達的一個島佔滿了,才會再跨過海峽,向北邊的下一個島繼續移民。

\n

 

\n

現在假設住民的總數恰好佔滿了五個島,那麼在這些佔滿的島上,住民的移動意願會很低,與宅電子差別不大。即使大聲呼籲,都無法使住民願意在島內或島間旅行。畢竟島內已經擠滿,訂不到住宿,而下一個島又要跨越海峽、十分遙遠。這樣一幅宅住民的圖像,就是無法導電的絕緣體。絕緣體內的公共電子恰好把幾個能帶佔滿,下一個空的能帶又隔著空隙。如果外界給電子加一點動能,驅使電子流動,效果不會很大。這是因為能帶已滿,加了能量的電子也無處可去,自然不能流動了。

\n

 

\n

如果是導體,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導體的特徵,是它的電子,在填完幾個能帶後,還有些許剩餘,因此他們會繼續填下一個能帶。在我們的島嶼傳說中,如果住民數目占滿了五個島之後,還有剩餘,他們必得跨過海峽,移入空曠的第六個島上。不像擠在其他五個島的同胞,這些先驅住民,擁有第六個島整個綿延連續的空間,自由自在,很容易就能在島內四處走動,移動率可是非常驚人的。具有這種部分填滿能帶的材料就是導體,能帶沒有滿,很容易外加電壓,就使其中的電子,提升到多一點能量的狀態,於是這些動起來的電子,就可以從負極運動到達正極,電流就產生了,於是宅電子升級為極有效率的外送員了。但別忘了,在前五個島上,完全填滿的能帶中的電子,可還是很宅的,他們可就不參與外送的工作呦!

\n

 

\n

某些絕緣體,它的填滿能帶與全空能帶間的空隙非常小。這樣的材料就是半導體

\n

 

\n

因此物體的導電性,完全由它的能帶結構、以及電子數量所決定。有了這樣的認識,現在,我們的主角終於可以上場了。物理學家發現,某些絕緣體,它的填滿能帶與全空能帶間的空隙非常小。這樣的材料就是半導體,矽就是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在島鏈的比喻中,就對應:全滿的島與全空的島之間,隔著一個非常狹窄的海峽。如此的話,住民在兩島之間的旅行,就不會那麼困難了。可能就有不少好動的人,會試著跨海一遊,而且夏天旅行旺季時,旅客人數還會比平時更多呢。所以物理學家觀察到:半導體在溫度高時,導電性會變好,這與一般絕緣體正好相反。

\n

 

\n

有了狹窄的海峽,我們還可以想出更厲害的點子,來鼓勵旅遊:如果能在海峽上,靠近島的岸邊,建造人工礁,那就能更進一步降低遊客來往的成本、選擇也會更多了。這些人工礁,在真實的物理裡面,是由人為滲透進入半導體材料內的雜質所提供。例如:矽原子的外層電子有四個,那我們可以引入性質相近,但少一個電子的雜質,一般就採用外層電子有三個的鎵。大約每百萬個矽原子,只要有一個鎵原子就足夠了。如此在原本已經安排妥善的電子狀態中,就少了電子,反過來說,也就多了一個個空的位置。這就相當於在填滿的島的岸邊,多了無人居住的礁。

\n

 

\n

如此,島上的住民,很容易,就能偶而到礁上去度個假。而他們留在島上的公寓,就可以透過Airbnb招租,讓島上其他地方的人,可以移動過來度假。就這樣島內的移動旅遊,就會興盛起來了。這些招租的空房,物理學家稱為「電洞」,因為這是可以填入電子的洞。移過來填入電洞的電子,又在自己原來的位置留下一個電洞,可以再讓另一個電子來填。

\n

 

\n

以帶正電的粒子來導電的固態導體,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n

 

\n

這樣的圖像可以看成,電洞在固體中移動傳導,於是材料內的導電載體不再是電子,而是電洞,可以把它看成帶正電的粒子。以帶正電的粒子來導電的固態導體,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因此這是一種人類利用半導體所發明的新材料,就稱為p型半導體。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引入比矽多一個電子的雜質,例如外層電子有五個的砷,這會等同於在全空的島的岸邊,多了一個有住民的礁。因為這個礁與全空的島很近,這位住民就很容易偶而登島,自由活動。於是半導體中會多出許多帶負電、可以傳導的電子,這樣的材料就稱為n型半導體。

\n

 

\n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慢慢遺忘,這美麗卻有點累贅的島嶼傳說。接下來對半導體應用的討論,聽眾只要記得一個最要緊的事實就行:我們利用雜質滲入的技術,在一塊半導體晶體內,可以自由製成兩種類似導體的材料。這兩種材料,導電的分別是帶正電的電洞、亦或是帶負電的電子。科學家可以利用這兩種材料,來組合出許多的花樣。最基本的應用是在一塊半導體中,左邊一半製成p型,右邊一半製成n型,中間就會出現一個所謂p-n介面。這個介面非常特別,它的左邊是p型半導體,裡面有許多電洞,而右邊是n型半導體,裡面有電子可以移動。從緊鄰介面的右邊,會有許多電子滲透進到左邊,填入電洞之中。於是在介面的兩邊會有一個很薄的區域,如同兩韓間的非軍事區一樣,完全沒有電流的載體。

\n

 

\n

如果要導電,介面緊鄰的右邊缺少電子,得增加電子,那麼把電子從右端的n向左往介面送去,正好恢復介面的導電性,如此電子可以越過介面繼續流向p。但若是你反向將電子從左端的p向右往介面送,非軍事區正好缺乏電洞來容納它們通過,電子就寸步難行了。所以p-n介面只容許電子朝一個方向流動,就稱為整流計。

\n

 

\n

人類幾千年來的夢想:自動計算機就可以實現了

\n

 

\n

而半導體應用最關鍵的是電晶體,這個元件的兩端是兩個n型半導體,中間如三明治一樣夾一片p型半導體。在元件兩端加上電壓,如果沒有夾層,電晶體就是一整塊n型半導體,電流是可以在兩端之間自由流動的。但中間夾了p型半導體之後,兩個n型半導體之間,出現了兩個相反方向的p-n介面,如此無論往左或往右的電流,無法避免會被其中一個介面阻擋,而無法流動,所以導電性就變成零。但如果在中間的p型半導體的上方,隔一層薄絕緣體加一個正電壓,那p型半導體夾層內的電子會被這個正電壓吸引過去,聚集在絕緣體的邊上,那麼這個區域就形成擁有過多電子的n型半導體。這個如租界一樣的區域,從左邊的n蔓延連接到右邊的n,如同在p內形成一條n的通道。透過通道,左右兩端的n型半導體連接起來了,電流就能流過這個通道。因此,夾層的p型半導體形成一個控制的閘門,當閘門不加電壓時,電流無法通過,但若閘門加上電壓,電流就能自由通過電晶體。

\n

 

\n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流過電晶體的電流量,完全可以由閘門外加的正電壓所控制,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自由控制導電性。一個非常直接的應用就是放大器,如果把一個微弱的電壓信號,例如麥克風收到的一個聲音,接在夾層的p型半導體上,電晶體的導電性就會隨著信號的大小而跟著變化,因此這個信號的漲落就會複製在流過電晶體的電流上。換句話說,這個信號就可以等比例地被放大。

\n

 

\n

另一種更重要的應用,是把電晶體當成一個開關,以閘門的電壓控制導電性,也就是電流的開啟與關閉,用來代表二進位數字表示法的0與1。把電晶體作適當的組合,就可以運算邏輯的and 及or,組成電路後,就能夠作二進位數字的計算。於是人類幾千年來的夢想:自動計算機就可以實現了。

\n

 

\n

一個接著一個的步驟,有條不紊,如此,就可以大量機械化生產

\n

 

\n

以上所描述的電晶體配置有一個很長的名字: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型電晶體 MOSFET,比起傳統的雙極型電晶體,場效電晶體更適合於平面的半導體大量製造,而且體積可以極度縮小。如上所述,場效電晶體的主體是由p型與n型半導體分布組成,這個分布可以規劃在二維平面上,於是由電晶體所組成的電路就可以在一片平板上展開。製作時會以矽為晶片基板,第一步先全部摻雜為p型半導體。接著先設計好藍圖,在平面上安排出n型半導體的位置。第三步,在基板上塗一層感光的光阻劑,然後將設計畫在一片光罩上,當光罩放置於基板上時,光罩的圖案會遮蓋規劃為p型半導體的區域。接著以紫外線曝照,消除掉光罩圖案未遮蓋處的光阻劑,於是規劃為n型半導體區域的基板就曝露在外。最後,將此曝露的部分滲進適當雜質,就得到所設計的n型半導體分布,而光阻劑覆蓋的部分則維持原來的p型。利用這樣的製程就可以在晶片上建構出你所設計的分布,其他如絕緣層、導電線路與電極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往上堆疊建構。

\n

 

\n

上一段描述是不是讓你感覺很枯燥、很機械化?那就對了,一個接著一個的步驟,有條不紊,如此,就可以大量機械化生產。而且平面化的設計,可以將電路非常節省空間地集中在一塊小晶片上,這就稱為積體電路。它的最大好處在於,只要你的藍圖光罩夠精細,電晶體的大小幾乎可以無限地縮小。如此我們才能把驚人的計算能力,置於一個日常生活能夠輕鬆攜帶的裝置。積體電路在1960年代出現,大概從1980年之後就成為半導體製造的主流。那時一片晶片上,大約放入百萬顆電晶體,從此這個數字就以每10年增加10倍的速度增加,現在的典型數字已是每個晶片上有百億顆電晶體,蘋果公司設計放在MacBook筆電上的M1晶片,大概就有一百六十億顆電晶體。現在的世界紀錄是Cerebras的人工智慧晶片Wafer Scale Engine 2,由台積電代工,總共有2.6兆顆電晶體。

\n

 

\n

科學家似乎一直能找到非常聰明的方法來繼續縮小製程

\n

 

\n

未來的挑戰很明顯的是繼續這樣的微縮努力,當然不久就會碰到一些自然的障礙,例如莫爾極限(例如散熱、電流流失、電子的量子效應等因素,會使得每兩年電晶體數將加倍的莫爾定律預測,遇到極限),但科學家似乎一直能找到非常聰明的方法來繼續縮小製程。例如多閘極場效電晶體技術,就開始將電晶體的建構由二維推向三維。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在最新3奈米製程,台積電已宣布將繼續採用已經拿手的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三星則切入更新的尖端技術:環繞式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單單聽這些名詞,就讓我們對這些科學家十分佩服、充滿信心了。最新的紀錄是IBM剛宣布的2奈米晶片,就是用環繞式閘極所建構的3D晶片,閘極的長度只有12奈米。技術如此先進,也因此半導體產業變成一個非常寡占的供應鏈,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掌握在少數的公司手上。我最近讀到一篇《紐約時報》的文章寫道:為了製造出奈米級的積體電路,光罩的光必須使用遠紫外線,才能使光的波長夠小,而這種技術只有荷蘭的ASML公司才有。這台機器,造價一億美金,要交貨,需要40個貨櫃、20台卡車、再加上三架波音747飛機才能完成。到現在只有台積電、三星及IBM能買,從2017年推出之後,總共賣出100台左右。

\n

 

\n

從1公分到12奈米,無疑地,這是一個偉大的旅程,人類由無開始,在約五十年的光陰之間,創造了一個奇蹟。半導體無疑是進展最快,卻也最深入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門科技了。非常有可能地,不久之後,這樣的半導體裝置,可以使我們能製造出非常類似於智慧的機械能力。未來它會帶領我們走向哪裡,走到哪裡呢?我回頭看著過去這五十年的快速發展,想像六零年代發明電晶體的巴丁、布萊頓及蕭克利,會如何地驚訝又欣喜地看到電晶體今日的面貌,我不禁只能停下我的筆,讓靜默去帶領你我的遐思。

\n

 

\n

科學最大的樂趣,或許不是得到股票和分紅,而是科學研究到處充滿意外、一切都有可能。

\n

 

\n

下一回的【物理好好玩】,我將和大家分享,「莊子與愛因斯坦的淵源——淺談宇宙論」,歡迎大家繼續收聽。

\n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物理好好玩》】 

\n

每月第一個週二   上線全新一集

\n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n

圖:Shutterstock    錄音師:曾海芬     製作人:林文珮 

\n

 

\n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

【物理好好玩S1EP08】台灣這美麗的矽島:聊一聊半導體物理

\n

 

\n

曾幾何時,當初被稱為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現在改以矽島著稱於世。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延續已成熟的科技環境,藉著精緻、可靠又有彈性的製造,促成了全球半導體科技的發展,全面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從手機、電視、直到汽車、軍火,這些現代產品,無一不依賴半導體晶片來控制。因此矽島的住民,即使沒有大把的鈔票或股票作為誘因,應該還是對半導體很感興趣才對。的確,物質可以導電,真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神蹟。

\n

 

\n

導電是電子的流動,而物質來自電子與原子核所形成的原子。你可能會直覺地想,那導體裡面滿滿都是電子,導電應該是易如反掌才對。但更仔細地想一想,就會發現事情並不是如此簡單。這些原子裡面的電子,處於非常舒服的狀態。它的電子波瀰漫在原子核周圍,但分布的範圍很小。換言之,電子是穩定地被吸引束縛於一個原子之內。這些電子是宅電子,要讓他們離開溫暖的家,行走到遠方,談何容易。單單從他們的房間,把電子趕到巷子口,就必須耗費極大的門檻能量,術語稱為「束縛能」。因此,若以常識判斷,導電必須花費很大力氣,不是輕易可以辦到。

\n

 

\n

到底是什麼因素,把宅男變成外送員呢?

\n

 

\n

但另一方面,若聽眾家裡有可調亮度的電燈,你一定會注意到,開關只要稍微打開一點點,電燈立刻就亮了。這表示加上一點點電壓,導線就會很快地反應、電流立刻開始流動。可見導體內的電子不是宅男,而是外送員,隨時等著你給它的訊息,立即行動。到底是什麼因素,把宅男變成外送員呢?關鍵的秘訣在於:導體內的原子,並不是獨立存在。這些原子非常整齊地排列成格子,而且彼此的距離非常靠近,大概就在3、4個原子的大小以下。因此屬於某一個原子的電子,也會感覺到周圍其他原子核的吸引。這些本來很宅的電子,現在如同住在大樓裡,整齊排列的一個個分租套房內,而且房間間隔很小,雞犬相聞。如此,許多電子的活動,很自然會超過自己房間的範圍。比較躁動、能量高的,就會開始串門子、漸漸地就把整棟大樓當成自己的家。於是原來只屬於一個原子的宅電子,有一些就會在固體內作長距離的移動,它們就變成了公共財產。就是這些傳導電子讓導體可以導電。

\n

 

\n

這樣的圖像有助於我們了解導電性,但還是無法解釋為什麼有些材料是導體,有些卻是絕緣體。二十世紀初,物理學家經過計算發現,這些公共電子的電子波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性質,與單一原子內的電子完全不同。如果將電子的狀態依能量高低排列,單一原子內電子的能量是一階一階的能階,有點像公寓的樓層,只是沒有樓梯可走。要改變能量,只能跳上跳下,所以單一原子,一般來說是很穩定的。而固體中公共電子的可能能量,卻形成一區一區連續的帶狀,稱為能帶。如果能帶很空,電子是可以很細微地增加或減少能量,正如車子停在斜坡式的停車場一樣。更特別的是:能帶與能帶之間一般有很大的空隙,所以如果電子能量已經到達一個能帶的頂點,要再增加就不是那麼容易,又得像單一原子的電子一樣做跳躍運動了。

\n

 

\n

導體的特徵,是它的電子,在填完幾個能帶後,還有些許剩餘

\n

 

\n

讓我們用一個狹長小島形成的島鏈,來想像電子的能帶。把能帶能量由低而高的排列,對應到南北狹長的島,在島鏈中由南而北的分布,位置越北對應的能量越高。如同能帶,島上是住民可以居住的連續空間,但島與島之間卻隔著很寬的海峽,自然不能住人,這就對應剛剛提到能帶之間的空隙。想像移民從島鏈的最南端登陸,很自然地,由南向北遷徙。住民會先將到達的一個島佔滿了,才會再跨過海峽,向北邊的下一個島繼續移民。

\n

 

\n

現在假設住民的總數恰好佔滿了五個島,那麼在這些佔滿的島上,住民的移動意願會很低,與宅電子差別不大。即使大聲呼籲,都無法使住民願意在島內或島間旅行。畢竟島內已經擠滿,訂不到住宿,而下一個島又要跨越海峽、十分遙遠。這樣一幅宅住民的圖像,就是無法導電的絕緣體。絕緣體內的公共電子恰好把幾個能帶佔滿,下一個空的能帶又隔著空隙。如果外界給電子加一點動能,驅使電子流動,效果不會很大。這是因為能帶已滿,加了能量的電子也無處可去,自然不能流動了。

\n

 

\n

如果是導體,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導體的特徵,是它的電子,在填完幾個能帶後,還有些許剩餘,因此他們會繼續填下一個能帶。在我們的島嶼傳說中,如果住民數目占滿了五個島之後,還有剩餘,他們必得跨過海峽,移入空曠的第六個島上。不像擠在其他五個島的同胞,這些先驅住民,擁有第六個島整個綿延連續的空間,自由自在,很容易就能在島內四處走動,移動率可是非常驚人的。具有這種部分填滿能帶的材料就是導體,能帶沒有滿,很容易外加電壓,就使其中的電子,提升到多一點能量的狀態,於是這些動起來的電子,就可以從負極運動到達正極,電流就產生了,於是宅電子升級為極有效率的外送員了。但別忘了,在前五個島上,完全填滿的能帶中的電子,可還是很宅的,他們可就不參與外送的工作呦!

\n

 

\n

某些絕緣體,它的填滿能帶與全空能帶間的空隙非常小。這樣的材料就是半導體

\n

 

\n

因此物體的導電性,完全由它的能帶結構、以及電子數量所決定。有了這樣的認識,現在,我們的主角終於可以上場了。物理學家發現,某些絕緣體,它的填滿能帶與全空能帶間的空隙非常小。這樣的材料就是半導體,矽就是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在島鏈的比喻中,就對應:全滿的島與全空的島之間,隔著一個非常狹窄的海峽。如此的話,住民在兩島之間的旅行,就不會那麼困難了。可能就有不少好動的人,會試著跨海一遊,而且夏天旅行旺季時,旅客人數還會比平時更多呢。所以物理學家觀察到:半導體在溫度高時,導電性會變好,這與一般絕緣體正好相反。

\n

 

\n

有了狹窄的海峽,我們還可以想出更厲害的點子,來鼓勵旅遊:如果能在海峽上,靠近島的岸邊,建造人工礁,那就能更進一步降低遊客來往的成本、選擇也會更多了。這些人工礁,在真實的物理裡面,是由人為滲透進入半導體材料內的雜質所提供。例如:矽原子的外層電子有四個,那我們可以引入性質相近,但少一個電子的雜質,一般就採用外層電子有三個的鎵。大約每百萬個矽原子,只要有一個鎵原子就足夠了。如此在原本已經安排妥善的電子狀態中,就少了電子,反過來說,也就多了一個個空的位置。這就相當於在填滿的島的岸邊,多了無人居住的礁。

\n

 

\n

如此,島上的住民,很容易,就能偶而到礁上去度個假。而他們留在島上的公寓,就可以透過Airbnb招租,讓島上其他地方的人,可以移動過來度假。就這樣島內的移動旅遊,就會興盛起來了。這些招租的空房,物理學家稱為「電洞」,因為這是可以填入電子的洞。移過來填入電洞的電子,又在自己原來的位置留下一個電洞,可以再讓另一個電子來填。

\n

 

\n

以帶正電的粒子來導電的固態導體,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n

 

\n

這樣的圖像可以看成,電洞在固體中移動傳導,於是材料內的導電載體不再是電子,而是電洞,可以把它看成帶正電的粒子。以帶正電的粒子來導電的固態導體,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因此這是一種人類利用半導體所發明的新材料,就稱為p型半導體。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引入比矽多一個電子的雜質,例如外層電子有五個的砷,這會等同於在全空的島的岸邊,多了一個有住民的礁。因為這個礁與全空的島很近,這位住民就很容易偶而登島,自由活動。於是半導體中會多出許多帶負電、可以傳導的電子,這樣的材料就稱為n型半導體。

\n

 

\n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慢慢遺忘,這美麗卻有點累贅的島嶼傳說。接下來對半導體應用的討論,聽眾只要記得一個最要緊的事實就行:我們利用雜質滲入的技術,在一塊半導體晶體內,可以自由製成兩種類似導體的材料。這兩種材料,導電的分別是帶正電的電洞、亦或是帶負電的電子。科學家可以利用這兩種材料,來組合出許多的花樣。最基本的應用是在一塊半導體中,左邊一半製成p型,右邊一半製成n型,中間就會出現一個所謂p-n介面。這個介面非常特別,它的左邊是p型半導體,裡面有許多電洞,而右邊是n型半導體,裡面有電子可以移動。從緊鄰介面的右邊,會有許多電子滲透進到左邊,填入電洞之中。於是在介面的兩邊會有一個很薄的區域,如同兩韓間的非軍事區一樣,完全沒有電流的載體。

\n

 

\n

如果要導電,介面緊鄰的右邊缺少電子,得增加電子,那麼把電子從右端的n向左往介面送去,正好恢復介面的導電性,如此電子可以越過介面繼續流向p。但若是你反向將電子從左端的p向右往介面送,非軍事區正好缺乏電洞來容納它們通過,電子就寸步難行了。所以p-n介面只容許電子朝一個方向流動,就稱為整流計。

\n

 

\n

人類幾千年來的夢想:自動計算機就可以實現了

\n

 

\n

而半導體應用最關鍵的是電晶體,這個元件的兩端是兩個n型半導體,中間如三明治一樣夾一片p型半導體。在元件兩端加上電壓,如果沒有夾層,電晶體就是一整塊n型半導體,電流是可以在兩端之間自由流動的。但中間夾了p型半導體之後,兩個n型半導體之間,出現了兩個相反方向的p-n介面,如此無論往左或往右的電流,無法避免會被其中一個介面阻擋,而無法流動,所以導電性就變成零。但如果在中間的p型半導體的上方,隔一層薄絕緣體加一個正電壓,那p型半導體夾層內的電子會被這個正電壓吸引過去,聚集在絕緣體的邊上,那麼這個區域就形成擁有過多電子的n型半導體。這個如租界一樣的區域,從左邊的n蔓延連接到右邊的n,如同在p內形成一條n的通道。透過通道,左右兩端的n型半導體連接起來了,電流就能流過這個通道。因此,夾層的p型半導體形成一個控制的閘門,當閘門不加電壓時,電流無法通過,但若閘門加上電壓,電流就能自由通過電晶體。

\n

 

\n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流過電晶體的電流量,完全可以由閘門外加的正電壓所控制,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自由控制導電性。一個非常直接的應用就是放大器,如果把一個微弱的電壓信號,例如麥克風收到的一個聲音,接在夾層的p型半導體上,電晶體的導電性就會隨著信號的大小而跟著變化,因此這個信號的漲落就會複製在流過電晶體的電流上。換句話說,這個信號就可以等比例地被放大。

\n

 

\n

另一種更重要的應用,是把電晶體當成一個開關,以閘門的電壓控制導電性,也就是電流的開啟與關閉,用來代表二進位數字表示法的0與1。把電晶體作適當的組合,就可以運算邏輯的and 及or,組成電路後,就能夠作二進位數字的計算。於是人類幾千年來的夢想:自動計算機就可以實現了。

\n

 

\n

一個接著一個的步驟,有條不紊,如此,就可以大量機械化生產

\n

 

\n

以上所描述的電晶體配置有一個很長的名字: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型電晶體 MOSFET,比起傳統的雙極型電晶體,場效電晶體更適合於平面的半導體大量製造,而且體積可以極度縮小。如上所述,場效電晶體的主體是由p型與n型半導體分布組成,這個分布可以規劃在二維平面上,於是由電晶體所組成的電路就可以在一片平板上展開。製作時會以矽為晶片基板,第一步先全部摻雜為p型半導體。接著先設計好藍圖,在平面上安排出n型半導體的位置。第三步,在基板上塗一層感光的光阻劑,然後將設計畫在一片光罩上,當光罩放置於基板上時,光罩的圖案會遮蓋規劃為p型半導體的區域。接著以紫外線曝照,消除掉光罩圖案未遮蓋處的光阻劑,於是規劃為n型半導體區域的基板就曝露在外。最後,將此曝露的部分滲進適當雜質,就得到所設計的n型半導體分布,而光阻劑覆蓋的部分則維持原來的p型。利用這樣的製程就可以在晶片上建構出你所設計的分布,其他如絕緣層、導電線路與電極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往上堆疊建構。

\n

 

\n

上一段描述是不是讓你感覺很枯燥、很機械化?那就對了,一個接著一個的步驟,有條不紊,如此,就可以大量機械化生產。而且平面化的設計,可以將電路非常節省空間地集中在一塊小晶片上,這就稱為積體電路。它的最大好處在於,只要你的藍圖光罩夠精細,電晶體的大小幾乎可以無限地縮小。如此我們才能把驚人的計算能力,置於一個日常生活能夠輕鬆攜帶的裝置。積體電路在1960年代出現,大概從1980年之後就成為半導體製造的主流。那時一片晶片上,大約放入百萬顆電晶體,從此這個數字就以每10年增加10倍的速度增加,現在的典型數字已是每個晶片上有百億顆電晶體,蘋果公司設計放在MacBook筆電上的M1晶片,大概就有一百六十億顆電晶體。現在的世界紀錄是Cerebras的人工智慧晶片Wafer Scale Engine 2,由台積電代工,總共有2.6兆顆電晶體。

\n

 

\n

科學家似乎一直能找到非常聰明的方法來繼續縮小製程

\n

 

\n

未來的挑戰很明顯的是繼續這樣的微縮努力,當然不久就會碰到一些自然的障礙,例如莫爾極限(例如散熱、電流流失、電子的量子效應等因素,會使得每兩年電晶體數將加倍的莫爾定律預測,遇到極限),但科學家似乎一直能找到非常聰明的方法來繼續縮小製程。例如多閘極場效電晶體技術,就開始將電晶體的建構由二維推向三維。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在最新3奈米製程,台積電已宣布將繼續採用已經拿手的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三星則切入更新的尖端技術:環繞式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單單聽這些名詞,就讓我們對這些科學家十分佩服、充滿信心了。最新的紀錄是IBM剛宣布的2奈米晶片,就是用環繞式閘極所建構的3D晶片,閘極的長度只有12奈米。技術如此先進,也因此半導體產業變成一個非常寡占的供應鏈,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掌握在少數的公司手上。我最近讀到一篇《紐約時報》的文章寫道:為了製造出奈米級的積體電路,光罩的光必須使用遠紫外線,才能使光的波長夠小,而這種技術只有荷蘭的ASML公司才有。這台機器,造價一億美金,要交貨,需要40個貨櫃、20台卡車、再加上三架波音747飛機才能完成。到現在只有台積電、三星及IBM能買,從2017年推出之後,總共賣出100台左右。

\n

 

\n

從1公分到12奈米,無疑地,這是一個偉大的旅程,人類由無開始,在約五十年的光陰之間,創造了一個奇蹟。半導體無疑是進展最快,卻也最深入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門科技了。非常有可能地,不久之後,這樣的半導體裝置,可以使我們能製造出非常類似於智慧的機械能力。未來它會帶領我們走向哪裡,走到哪裡呢?我回頭看著過去這五十年的快速發展,想像六零年代發明電晶體的巴丁、布萊頓及蕭克利,會如何地驚訝又欣喜地看到電晶體今日的面貌,我不禁只能停下我的筆,讓靜默去帶領你我的遐思。

\n

 

\n

科學最大的樂趣,或許不是得到股票和分紅,而是科學研究到處充滿意外、一切都有可能。

\n

 

\n

下一回的【物理好好玩】,我將和大家分享,「莊子與愛因斯坦的淵源——淺談宇宙論」,歡迎大家繼續收聽。

\n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物理好好玩》】 

\n

每月第一個週二   上線全新一集

\n

開啟小鈴鐺、按下追蹤,持續關注最新節目 

\n

圖:Shutterstock    錄音師:曾海芬     製作人:林文珮 

\n

 

\n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知識好好玩By 鏡好聽

  • 4.4
  • 4.4
  • 4.4
  • 4.4
  • 4.4

4.4

3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知識好好玩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4 Listeners

一起文學吧 by 鏡好聽

一起文學吧

11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5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33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2 Listeners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by PanSci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10 Listeners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by 水尢水某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129 Listeners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by 報導者 The Reporter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303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90 Listeners

迷誠品 by 誠品 eslite

迷誠品

40 Listeners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by 鄉下叫獸、水某、東海狐、成功喬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18 Listeners

一個人的收藏 by 姚謙x鏡好聽

一個人的收藏

1 Listeners

診間裡的女人 by 林靜儀×鏡好聽

診間裡的女人

9 Listeners

香港來的風 by 張潔平×鏡好聽

香港來的風

5 Listeners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by 鄭麗君x鏡好聽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12 Listeners

娛樂住海邊 by 鏡週刊x鏡好聽

娛樂住海邊

0 Listeners

博音 by 曾博恩

博音

199 Listeners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by Fiona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7 Listeners

哇賽讀心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讀心書

19 Listeners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by 陳德政x鏡好聽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7 Listeners

親愛的少年 by 王意中X鏡好聽

親愛的少年

1 Listeners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by 瑪法達x鏡好聽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2 Listeners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by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辦公室X鏡好聽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0 Listeners

周慕姿放心說 by 周慕姿

周慕姿放心說

50 Listeners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by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24 Listeners

我城與我們 by 鏡好聽

我城與我們

0 Listeners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by Taiwan Connection x 鏡好聽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4 Listeners

藝文大師好好聊 by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x 鏡好聽

藝文大師好好聊

2 Listeners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by 鏡好聽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0 Listeners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by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0 Listeners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by 鏡好聽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0 Listeners

投資不踩雷 by 鏡好聽

投資不踩雷

0 Listeners

人性指南下載區 by 鏡好聽

人性指南下載區

0 Listeners

裴社長吃喝玩樂 by 鏡好聽

裴社長吃喝玩樂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