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好好玩

語言也會「寄生上流」? 從「四樓」知道你的社會階級 |語言好好玩 S03 EP10


Listen Later

['

上一集介紹了臺灣的幾種「加密語言」。事後很多聽眾朋友給了回饋,例如:韓國也有類似哩哩仔話的加字加密語;日本有「バビ語」,甚至泰國的「Lu語」是反切類型的(上一集並沒有介紹這類型),主要是跨性別的社群在使用。另外,如果談到書寫的「加密語言」的話,「女書」就是一種。大家有興趣可以到Facebook粉絲專頁看相關議題的補充。

\n

而上一集談到的加密語言解答,請聽Podcast的內容。

\n

 

\n

上流社會,上流語言?

\n

《寄生上流》這部橫掃奧斯卡的電影談論了在韓國社會底層的一個家庭,希望晉升到上流社會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談論相關的議題──語言和社會階級的故事。

\n

第二季第五集〈守護石虎也要守護母語\u3000從韓國瑜「母語在家學」政策談起〉曾提到「雙層語言(Diglossia)」。1959年Ferguson提出「雙層語言」理論認為:有些社會存在於兩種語言──威望較高的H語言,以及威望較低的L語言,而這兩種語言通常是極度相關的。

\n

當時我們曾以「雙層語言」來談臺灣閩南語之所以會沒落,是因為當時被政府刻意打壓,被視為L語言的緣故。今天並不是談語言類型,而是比較細微的「口音」。

\n

人的口音常讓人有不同的想像。舉例來說,每每我在台北坐計程車,計程車司機總會問我:「你是哪裡來的?」當我回答我是從高雄來的,常會聽到司機們回答:「咦?你的口音不像高雄人啊?」

\n

這句話當然沒有所謂的價值判斷,就是在談我的口音是否帶有「高雄人」的群體特色而已。什麼是「高雄人口音」呢?臺灣各地又會有什麼樣的「口音」?

\n

「口音」,不只是個語言現象,它背後象徵著你的教育背景、生長環境以及文化。

\n

 

\n

Labov的四樓實驗

\n

今天要介紹一個很有趣的實驗──Labov的「四樓」實驗。Labov是名知名的社會語言學家,他發現──發音習慣可能會隨著社會階級的不同而改變。

\n

為了要討論階級與口音之間的關係,Labov特別選擇了一個當時明顯的發音差異來做研究。第二季第三集〈我的孩子有了英國腔!?從兒童語言習得\u3000看神祕佩佩豬效應〉曾提到一個知名口音的差異:「rhotic/non-rhotic accent」;也就是r在母音後面到底要不要發出來。美式英文屬於rhotic accent,它會把car的/r/發得很明顯;但有些地方的腔調是non-rhotic(如英國),也就是/r/是不太發音的。

\n

儘管這組rhotic的口音現在被認為是英式和美式的差異,但二戰前的紐約可是流行non-rhotic的唸法,直到二戰後才變成rhotic。

\n

這個rhotic的口音後來似乎跟社會階層有關係。在Labov做實驗的前後(大約1966年),偏上流的階層的人會使用rhotic的口音,但比較下層的人則比較傾向non-rhotic的口音。這雖然是個發現,但該如何證明呢?

\n

Labov「四樓」實驗第一個貢獻,就是它在實驗法上有了突破。一般而言,若邀請受試者到語音實驗室做實驗,即使沒有說明實驗希望談「發音」和「階級」的關係,受試者受到環境或心理狀態的影響,仍會試著將每個字都唸得字正腔圓,使得得到的實驗結果不夠準確。因此,Labov並沒有找受試者到語音實驗室去。

\n

反之,Labov選擇了自然的語言情境──百貨公司。他選擇了三間百貨公司,分別是Saks、Macy’s和Kleins。在他們的研究中,認為Saks的顧客社會階層最高、Macy’s次之,Kleins最後。他們的判斷並不是無憑無據,而是分析了這三間百貨公司幾項指標,例如:廣告刊登在哪類型的報紙(New York Time的讀者較多是中產階級、Daily Post較多勞工階級,故Saks多發廣告在New York Times)、百貨公司的洋裝均價、樓層的擺設方式、員工福利、甚至是他們標價的方式(高級的多報整數如120,但較便宜則是報小數點)等等。

\n

由於Labov認為:員工們在這些場域工作會為了要切合他們所在的身份,會盡力去配合說話者的說話方式,所以他們選擇的受試者就是百貨公司內的員工(收銀員、售貨員、補貨員等)。實驗總計找到Saks的68位員工、Macy’s的125位員工及Kleins的71位員工,實驗大概花了大概6小時半。

\n

為了讓語境更為自然,他們偽裝成顧客去問員工問題。他們已經事先知道四樓是「女裝部」,便故作鎮定地問店員:

\n

A: Excuse me, where are the women’s shoes?

\n

B: Fourth floor.

\n

A: Excuse me?

\n

B: Fourth floor.

\n

這段對話中,「fourth」和「floor」都有一個可以判斷是否為rhotic的「r」,再加上重複地詢問,所以一共可以得到四個/r/的語料。而第一次的回答和第二次強調性的回答,不同的語境也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n

 

\n

實驗結果到底如何?

\n

首先,「4th」和「floor」在發音上發/r/的機率是有差異的。無論階級,「4th」都較少rhotic,但「floor」則會比較傾向把r發出來;而第一次和第二次強調也有一點對比。或許因為Labov假裝自己聽不懂對話,所以店員們在第二次的強調發音時,有機會將/r/會發得比第一次還明顯。

\n

現在問題來了。假設實驗前預設在當時的紐約,rhotic的語音是偏上流階層的人所說的,這樣的結果是不是真的會呈現在百貨公司的員工回答上呢?答案,是真的。Saks員工唸「4th」時rhetoic的比例第一次是30%、強調後變40%;「floor」的rhotic比例更高,甚至到63%到64%。代表中產階級的Macy’s,他們的員工「4th」的rhotic的比例不超過30%,但「floor」這個詞第一次rhotic比例只有44%,但到了第二次強調時,居然到了61%,幾乎跟上層百貨公司的現象差不多了!而被視為社會階級較低的Kleins使用rhotic的比例,幾乎都不到20%,甚至第一次只有10%。

\n

總而言之,實驗結果顯示:在被認為社會階層較高的地方,這些員工的口音也切合了這種被認為是上流社會的rhotic口音;反之,社會階層較低的地方,口音反應出來也就是non-rhotic。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代表中產階級的Macy’s,他們的員工第一次唸的時候幾乎都是non-rhotic的口音,但第二次他們卻會特別把這個語音唸出來,比例佔到了61%。Labov認為,這是因為這些位於中產階級百貨公司的員工更注意「口音」所代表的意義,因而去改變它的唸法。

\n

 

\n

口音不只是口音

\n

Labov的實驗後續在學界有許多的衍伸研究和討論,當然也有不少批評;但不可否認,這項實驗無論是研究法或結果,都對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有相當大的影響。第一件事,它將實驗的環境從實驗室改到了實際的場景──百貨公司;第二件事,他確認了口音和社會階層有些關係。

\n

口音真的能夠完全反應一個人的社會階級嗎?我們雖然不能全然地依照口音就依此認定,但它確實有些關係。後來有些社會語言學的研究也有提到,有些人會刻意迎合或想打入某些群體,而在口音上「矯枉過正」。像某些政治人物可能會過於刻意地「捲舌」希望獲得某些選民的青睞,不但捲舌得特別用力,有些時候在不該捲舌的地方也捲舌。這個現象當然也是希望透過口音來拉近彼此的距離。這都顯示,「口音」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判斷人的身份文化及群體的一個指標。

\n

今天這集就到這裡囉,也謝謝大家這一季的支持與鼓勵,也歡迎來Facebook粉專玩「語言好難玩RPG」測測你們這三季以來學到了什麼,更可以參加抽獎;更別忘了來Instagram和我們互動。我們下次見!

\n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語言好好玩》】

\n

封面繪圖:許逸如

\n

 

\n

鏡好聽全新改版上線!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

上一集介紹了臺灣的幾種「加密語言」。事後很多聽眾朋友給了回饋,例如:韓國也有類似哩哩仔話的加字加密語;日本有「バビ語」,甚至泰國的「Lu語」是反切類型的(上一集並沒有介紹這類型),主要是跨性別的社群在使用。另外,如果談到書寫的「加密語言」的話,「女書」就是一種。大家有興趣可以到Facebook粉絲專頁看相關議題的補充。

\n

而上一集談到的加密語言解答,請聽Podcast的內容。

\n

 

\n

上流社會,上流語言?

\n

《寄生上流》這部橫掃奧斯卡的電影談論了在韓國社會底層的一個家庭,希望晉升到上流社會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談論相關的議題──語言和社會階級的故事。

\n

第二季第五集〈守護石虎也要守護母語\u3000從韓國瑜「母語在家學」政策談起〉曾提到「雙層語言(Diglossia)」。1959年Ferguson提出「雙層語言」理論認為:有些社會存在於兩種語言──威望較高的H語言,以及威望較低的L語言,而這兩種語言通常是極度相關的。

\n

當時我們曾以「雙層語言」來談臺灣閩南語之所以會沒落,是因為當時被政府刻意打壓,被視為L語言的緣故。今天並不是談語言類型,而是比較細微的「口音」。

\n

人的口音常讓人有不同的想像。舉例來說,每每我在台北坐計程車,計程車司機總會問我:「你是哪裡來的?」當我回答我是從高雄來的,常會聽到司機們回答:「咦?你的口音不像高雄人啊?」

\n

這句話當然沒有所謂的價值判斷,就是在談我的口音是否帶有「高雄人」的群體特色而已。什麼是「高雄人口音」呢?臺灣各地又會有什麼樣的「口音」?

\n

「口音」,不只是個語言現象,它背後象徵著你的教育背景、生長環境以及文化。

\n

 

\n

Labov的四樓實驗

\n

今天要介紹一個很有趣的實驗──Labov的「四樓」實驗。Labov是名知名的社會語言學家,他發現──發音習慣可能會隨著社會階級的不同而改變。

\n

為了要討論階級與口音之間的關係,Labov特別選擇了一個當時明顯的發音差異來做研究。第二季第三集〈我的孩子有了英國腔!?從兒童語言習得\u3000看神祕佩佩豬效應〉曾提到一個知名口音的差異:「rhotic/non-rhotic accent」;也就是r在母音後面到底要不要發出來。美式英文屬於rhotic accent,它會把car的/r/發得很明顯;但有些地方的腔調是non-rhotic(如英國),也就是/r/是不太發音的。

\n

儘管這組rhotic的口音現在被認為是英式和美式的差異,但二戰前的紐約可是流行non-rhotic的唸法,直到二戰後才變成rhotic。

\n

這個rhotic的口音後來似乎跟社會階層有關係。在Labov做實驗的前後(大約1966年),偏上流的階層的人會使用rhotic的口音,但比較下層的人則比較傾向non-rhotic的口音。這雖然是個發現,但該如何證明呢?

\n

Labov「四樓」實驗第一個貢獻,就是它在實驗法上有了突破。一般而言,若邀請受試者到語音實驗室做實驗,即使沒有說明實驗希望談「發音」和「階級」的關係,受試者受到環境或心理狀態的影響,仍會試著將每個字都唸得字正腔圓,使得得到的實驗結果不夠準確。因此,Labov並沒有找受試者到語音實驗室去。

\n

反之,Labov選擇了自然的語言情境──百貨公司。他選擇了三間百貨公司,分別是Saks、Macy’s和Kleins。在他們的研究中,認為Saks的顧客社會階層最高、Macy’s次之,Kleins最後。他們的判斷並不是無憑無據,而是分析了這三間百貨公司幾項指標,例如:廣告刊登在哪類型的報紙(New York Time的讀者較多是中產階級、Daily Post較多勞工階級,故Saks多發廣告在New York Times)、百貨公司的洋裝均價、樓層的擺設方式、員工福利、甚至是他們標價的方式(高級的多報整數如120,但較便宜則是報小數點)等等。

\n

由於Labov認為:員工們在這些場域工作會為了要切合他們所在的身份,會盡力去配合說話者的說話方式,所以他們選擇的受試者就是百貨公司內的員工(收銀員、售貨員、補貨員等)。實驗總計找到Saks的68位員工、Macy’s的125位員工及Kleins的71位員工,實驗大概花了大概6小時半。

\n

為了讓語境更為自然,他們偽裝成顧客去問員工問題。他們已經事先知道四樓是「女裝部」,便故作鎮定地問店員:

\n

A: Excuse me, where are the women’s shoes?

\n

B: Fourth floor.

\n

A: Excuse me?

\n

B: Fourth floor.

\n

這段對話中,「fourth」和「floor」都有一個可以判斷是否為rhotic的「r」,再加上重複地詢問,所以一共可以得到四個/r/的語料。而第一次的回答和第二次強調性的回答,不同的語境也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n

 

\n

實驗結果到底如何?

\n

首先,「4th」和「floor」在發音上發/r/的機率是有差異的。無論階級,「4th」都較少rhotic,但「floor」則會比較傾向把r發出來;而第一次和第二次強調也有一點對比。或許因為Labov假裝自己聽不懂對話,所以店員們在第二次的強調發音時,有機會將/r/會發得比第一次還明顯。

\n

現在問題來了。假設實驗前預設在當時的紐約,rhotic的語音是偏上流階層的人所說的,這樣的結果是不是真的會呈現在百貨公司的員工回答上呢?答案,是真的。Saks員工唸「4th」時rhetoic的比例第一次是30%、強調後變40%;「floor」的rhotic比例更高,甚至到63%到64%。代表中產階級的Macy’s,他們的員工「4th」的rhotic的比例不超過30%,但「floor」這個詞第一次rhotic比例只有44%,但到了第二次強調時,居然到了61%,幾乎跟上層百貨公司的現象差不多了!而被視為社會階級較低的Kleins使用rhotic的比例,幾乎都不到20%,甚至第一次只有10%。

\n

總而言之,實驗結果顯示:在被認為社會階層較高的地方,這些員工的口音也切合了這種被認為是上流社會的rhotic口音;反之,社會階層較低的地方,口音反應出來也就是non-rhotic。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代表中產階級的Macy’s,他們的員工第一次唸的時候幾乎都是non-rhotic的口音,但第二次他們卻會特別把這個語音唸出來,比例佔到了61%。Labov認為,這是因為這些位於中產階級百貨公司的員工更注意「口音」所代表的意義,因而去改變它的唸法。

\n

 

\n

口音不只是口音

\n

Labov的實驗後續在學界有許多的衍伸研究和討論,當然也有不少批評;但不可否認,這項實驗無論是研究法或結果,都對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有相當大的影響。第一件事,它將實驗的環境從實驗室改到了實際的場景──百貨公司;第二件事,他確認了口音和社會階層有些關係。

\n

口音真的能夠完全反應一個人的社會階級嗎?我們雖然不能全然地依照口音就依此認定,但它確實有些關係。後來有些社會語言學的研究也有提到,有些人會刻意迎合或想打入某些群體,而在口音上「矯枉過正」。像某些政治人物可能會過於刻意地「捲舌」希望獲得某些選民的青睞,不但捲舌得特別用力,有些時候在不該捲舌的地方也捲舌。這個現象當然也是希望透過口音來拉近彼此的距離。這都顯示,「口音」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判斷人的身份文化及群體的一個指標。

\n

今天這集就到這裡囉,也謝謝大家這一季的支持與鼓勵,也歡迎來Facebook粉專玩「語言好難玩RPG」測測你們這三季以來學到了什麼,更可以參加抽獎;更別忘了來Instagram和我們互動。我們下次見!

\n

 

\n

【本集節目是由鏡好聽製作播出的《語言好好玩》】

\n

封面繪圖:許逸如

\n

 

\n

鏡好聽全新改版上線!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知識好好玩By 鏡好聽

  • 4.4
  • 4.4
  • 4.4
  • 4.4
  • 4.4

4.4

3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知識好好玩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3 Listeners

一起文學吧 by 鏡好聽

一起文學吧

11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5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34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2 Listeners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by PanSci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10 Listeners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by 水尢水某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127 Listeners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by 報導者 The Reporter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303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87 Listeners

迷誠品 by 誠品 eslite

迷誠品

41 Listeners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by 鄉下叫獸、水某、東海狐、成功喬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18 Listeners

一個人的收藏 by 姚謙x鏡好聽

一個人的收藏

1 Listeners

診間裡的女人 by 林靜儀×鏡好聽

診間裡的女人

9 Listeners

香港來的風 by 張潔平×鏡好聽

香港來的風

5 Listeners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by 鄭麗君x鏡好聽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12 Listeners

娛樂住海邊 by 鏡週刊x鏡好聽

娛樂住海邊

0 Listeners

博音 by 曾博恩

博音

204 Listeners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by Fiona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7 Listeners

哇賽讀心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讀心書

18 Listeners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by 陳德政x鏡好聽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7 Listeners

親愛的少年 by 王意中X鏡好聽

親愛的少年

1 Listeners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by 瑪法達x鏡好聽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2 Listeners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by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辦公室X鏡好聽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0 Listeners

周慕姿放心說 by 周慕姿

周慕姿放心說

52 Listeners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by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24 Listeners

我城與我們 by 鏡好聽

我城與我們

0 Listeners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by Taiwan Connection x 鏡好聽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4 Listeners

藝文大師好好聊 by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x 鏡好聽

藝文大師好好聊

2 Listeners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by 鏡好聽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0 Listeners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by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0 Listeners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by 鏡好聽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0 Listeners

投資不踩雷 by 鏡好聽

投資不踩雷

0 Listeners

人性指南下載區 by 鏡好聽

人性指南下載區

0 Listeners

裴社長吃喝玩樂 by 鏡好聽

裴社長吃喝玩樂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