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好好玩

這個方程式太美了,不可能會錯!【張嘉泓|物理好好玩S01EP01】


Listen Later

['

科學提供了我們,面對自然世界,一個珍貴而不可或缺的觀點。而且以這個觀點來了解自然,是充滿了樂趣的。歡迎收聽【物理好好玩】,我是張嘉泓,讓我來告訴你,科學多麼有趣。這樣的樂趣,不能只有科學家知道。

\n

 

\n

我與物理的邂逅是小學的時候。在父親的書架上,有一本泛黃的量子物理概述,我經常會拿下來翻看。那時自然看不懂。但就是感覺量子這個詞,聽來十分神奇,在日常的背後,似乎有個迷人的祕密,等著被發掘。

\n

量子物理是1920年代一個驚人的科學革命,詭異處撼動我們一貫對自然的認知。但不像相對論充滿個人色彩,量子物理比較像卡司陣容堅強的賀歲片。丹麥的波爾是革命派的領袖,以哥本哈根為堂口,匯聚了追求創新的一群年輕人。帥氣時尚的德國人海森堡是個中翹楚,他穿著入時,群性極好。但也有像維也納來的包立這樣永遠長不大的天才,尖酸刻薄,喜歡流連聲色場所。相對的則是愛因斯坦所領導的保守派,其中有法國的德布羅意王子,提出電子波的想法,還有花心的薛丁格,他在偷情之旅中,幫忙寫下了電子波的方程式。兩派人馬,對自己的主張都非常堅持,原來在物理世界中,也有兩黨對決的戲碼。

\n

 

\n

物理學家通常覺得,用如此優雅的方式,所得到的方程式很美

\n

 

\n

而在這一群奇怪的人之中,最奇怪的應該是狄拉克。波爾就直接形容他是Strangest Man。迪拉克是英國人,和歐陸其他人有點格格不入,這不奇怪。但據說他真的是史上最孤僻、最寡言的物理學家。有作者追溯原因到狄拉克嚴苛的父親,相傳為了學習目的,他的父親要求在餐桌上只能講法語,這對幼小的狄拉克當然是過份了。於是他乾脆選擇沈默,但也就養成了少話的習慣。因此,狄拉克在物理上的工作有一點獨行俠、斜槓的味道。還好在科學上這也不見得是壞事。

\n

狄拉克有自己的方程式。他在1928年寫下了描述電子的基本方程式,就以他來命名。我說「寫下」,是因為這個方程式無法由更基本的物理定律推導,而是被猜出來的。更精確一點說:狄拉克指出,根據幾個簡單合理的原則,以及電子已觀察到的性質,描述電子的方程式就只能長得這個樣子,沒有其他可能了。物理學家通常覺得,用如此優雅的方式,所得到的方程式很美。

\n

不過,有一個問題。這個方程式有一個預測,電子一定要有一個反粒子,帶相反電性,但其他性質完全相同。在當時,完全沒有這樣的粒子存在的跡象,所以嚴格說,根據當時的實驗事實,這個方程式其實是錯的。但只過了4年,這樣的粒子,果真就在宇宙射線中被發現,稱為正子。正子一產生不久就會與周圍無所不在的電子抵消湮滅,因此在自然界不能長久存在。但當宇宙射線撞擊大氣層時,或加速器中的粒子互相碰撞後,的確會產生正子。原本與觀測不符的方程式,原來只是時候未到。因此狄拉克有一句名言:一個方程式,長得美比符合實驗結果更重要。It is more important to have beauty in one’s equation than to have them fit experiment.

\n

 

\n

真理的特徵就是美而簡單的

\n

 

\n

對物理的美的耽溺在物理社群影響很大。物理學家Bondi就描述,他曾向愛因斯坦提出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物理點子。但讓他很挫折的是,愛因斯坦完全不爭辯這個點子合理與否,只說了一句:「喔,好醜呀!」你可以想像愛因斯坦鄙夷的眼神,好似在嘲笑,你怎麼會浪費時間在這麼醜的東西。在愛因斯坦的心中,美就是科學的指導準則。

\n

著名的物理學者徐一鴻,在科普暢銷書「可畏的對稱」中,也有這樣一段話:「物理學家是在尋求美,我們認為,最高設計者在設計宇宙時,當然只會用美的方程式!讀者或許認為物理是一個精確而有預測力的科學,並不適合以主觀的審美角度來考慮。但審美已經成為物理尋求新知的強大工具。也就是,物理學家發現了一件很奇妙的事,原來自然是設計得很美的:Nature, at the fundamental level, is beautifully designed. 」

\n

讀者讀到這裡,可能很混淆,到底什麼是物理所謂的美?美又怎麼能推動物理進展呢?還是這些物理學家故意擺出一個姿態,讓一般人對他們多一份尊敬呢?我們可以從另一句名言中開始試著找到一點線索。20世紀最有風采的物理學家費曼,相傳曾經說過:「你可以由它的美與簡單來辨認出真理。You can recognise truth by its beauty and simplicity.」意思是真理的特徵就是美而簡單的。物理學家常常把美和簡單放在一起講,像是同一件事。這是有跡可循的,托勒密的天動說,與哥白尼的地動說,其實同樣都可以描述天文觀測的結果。但如果有兩個一樣有用、都可以描述自然的理論,我們當然會選擇簡單而美的那一個。在這紛雜的世界,簡單給人一個超越的、美的感覺。而找到一個道理,可以將原本看來複雜、難以掌握的自然現象,解釋得其實非常簡單而自然,這不正就是科學所謂理解宇宙的意義嗎?當看清楚複雜的事其實是簡單的,我們就說我們理解了。

\n

 

\n

對稱的美感影響了20世紀的物理學家的思維

\n

 

\n

這一類的道理或原則,在現代物理裡面,最有用的就是對稱性的原則。對稱其實是日常生活中就有的概念,對稱的東西有穩定和諧感,也就很美。對稱有一個操作定義,例如我們很清楚總統府的形狀是左右對稱的,意思是如果以中央為分界,把總統府左半部與右半部交換過來,你不會察覺與交換前有任何不同。再例如地球是旋轉對稱的,這是因為把地球繞地心作任一個旋轉,旋轉前後形狀也是完全一樣。如此平常的概念在科學中竟也能用,例如把左、右兩個概念互換,對物理定律應該完全沒有影響才對。又例如,想像我們把整個宇宙所有東西,都作一個旋轉,物理定理也會保持不變。意外的是,對稱考慮竟然對物理定律本身有很強的限制,尤其在近代物理裡面,它的限制強到剩餘的選擇已經不多了。剛剛提到的狄拉克方程式,就是由旋轉對稱、左右對稱、相對論性對稱等幾個原則出發,這些原則完全限制了方程式能採取的形式。換句話說,只要規定電子必須服從這幾個原則,連上帝都沒有選擇了。所以,神祕的電子的行為,也就可以看成是非常簡單的少數規則,所得出的自然結果。於是,我們就理解電子了。這是一種非常迷人的感覺,如同看到一個雕像,在粗糙大理石上,竟能呈現出玲瓏有致的曲線,曲線對照於石材,真是美。

\n

無疑地,對稱的美感影響了20世紀的物理學家的思維,楊振寧的規範對稱就是這樣的創見。如果剛剛講的旋轉對稱是全球化的對稱,意思是整個宇宙是一起轉同一個角度,規範對稱就是一個在地化的對稱,它讓物理系統所作的變化在每個位置與時間,可以有程度的差異,再要求變化前後物理定律還是必須不變。這當然是一個很過分的要求。但楊振寧指出如果非得如此的話,也不是不行,我們得額外加上一個粒子,稱為規範粒子。規範粒子的特點就是能媒介其他粒子彼此之間的力。光子就是一個規範粒子,而它就媒介粒子之間的電力。而眾多光子就形成了光,所以,我們幾乎可以說:光,就是為了成就規範對稱這樣一個抽象的數學原則,而不得不出現在舞台上的。

\n

 

\n

如果不是因為楊振寧看重美多於真,真相恐怕還隱藏在自然的深處

\n

 

\n

鄭洪教授是第一位介紹我認識規範理論的老師,他就用一個很聳動的說法來描述這個感覺:「創世紀時,所有東西都已被上帝創造出來了,但宇宙還是黑暗的。這時,規範對稱說了:讓人間有光吧!於是,光就誕生了。」我至今難忘。

\n

楊振寧建議同樣的規範對稱,也可以適用於宇宙其他基本力,例如質子與中子間的核力。但他與當年的狄拉克遇到一樣的問題,他的計算預測核力的規範粒子必須沒有質量的。但當時完全沒有這樣粒子存在的痕跡,而且輕的粒子應該更早更容易就被看到了才對。於是,楊振寧說:「我們試了半天,就是沒辦法讓我們的理論符合實驗的結果。最後我們想,就算與事實不符,這個理論這麼美,就值得發表了。」換句話說,楊振寧相信「這個方程式太美了,不可能會錯!」

\n

還要經過20幾年,我們才了解:原來核力這個無質量的規範粒子是被永遠囚禁在質子或中子之中的,所以外界本來就不會看見它們。因此,規範對稱這個美麗的想法原本以為與事實不符,原來只是因為我們對事實的認識還不夠完整。如果不是因為楊振寧看重美多於真,真相恐怕還隱藏在自然的深處呢。據說包立更早就已想到規範對稱的概念了,但就因為他太聰明了,知道預測失真,所以,立刻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n

 

\n

物理學家另一個更重要的特質就是務實

\n

 

\n

只是經過這樣的介紹,聽眾/讀者一定感覺這種美,恐怕已經與藝術的美越離越遠了,物理學家運用數學進行推理時,感覺到簡單的原則所帶來的美感,如同曲線與形式在材質或畫布上呈現時,兩者形成的張力。但藝術上的美感經驗,已經大大超出了原初的概念,我們已經學會了震撼的衝擊會有美感、痛苦的刺激會有美感,甚至醜也會有美感,更別說現代藝術中不對稱的美,這些要連接到科學上,就實在有點勉強了。

\n

而且,除了愛美,物理學家另一個更重要的特質就是務實。事實雖然一時之間不見得是可靠的判準,但是否符合事實,終究最後,還是判定一個想法死活,唯一的判準。我在哈佛大學唸書時的指導教授Georgi最有名的工作,就是大統一場論。這個理論把電力、核力及弱力個別的規範對稱統合成一個更大的規範對稱,一般公認是一個很美的想法。他自己告訴我們,當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演講完畢,費曼問他,你真的相信大統一理論嗎?Georgi很自然地回答他:「這個理論太美了,不可能會錯!」可惜經過了近30年,大統一理論的關鍵預測:質子衰變,就是沒有被看到,到現在質子都是一個完全穩定的基本粒子。就這樣,我的老師的諾貝爾獎夢,隨著時光流逝,也跟著破碎了。再美的理論,還是可能會錯的。

\n

所以或許我們公開地大談物理之美,可能是有點撈過界了。但一個比較狹窄意義的物理審美經驗,還是可以接受的。當你面對這複雜黏膩的自然世界,在推理間突然豁然開朗,所有隱藏的都展現無遺,這樣的科學的確很迷人的。我們會感覺超越了物質的枷鎖,所發現的究竟是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這個動作。如同藝術家以形式超越材質的束縛時,所感覺的美感一般,科學家也因超越,而感覺滿足。在這個意義上,物理真是美。

\n

 

\n

謝謝大家收聽,我們下集見!

\n

 

\n

鏡好聽全新改版上線!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n

[email protected]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

科學提供了我們,面對自然世界,一個珍貴而不可或缺的觀點。而且以這個觀點來了解自然,是充滿了樂趣的。歡迎收聽【物理好好玩】,我是張嘉泓,讓我來告訴你,科學多麼有趣。這樣的樂趣,不能只有科學家知道。

\n

 

\n

我與物理的邂逅是小學的時候。在父親的書架上,有一本泛黃的量子物理概述,我經常會拿下來翻看。那時自然看不懂。但就是感覺量子這個詞,聽來十分神奇,在日常的背後,似乎有個迷人的祕密,等著被發掘。

\n

量子物理是1920年代一個驚人的科學革命,詭異處撼動我們一貫對自然的認知。但不像相對論充滿個人色彩,量子物理比較像卡司陣容堅強的賀歲片。丹麥的波爾是革命派的領袖,以哥本哈根為堂口,匯聚了追求創新的一群年輕人。帥氣時尚的德國人海森堡是個中翹楚,他穿著入時,群性極好。但也有像維也納來的包立這樣永遠長不大的天才,尖酸刻薄,喜歡流連聲色場所。相對的則是愛因斯坦所領導的保守派,其中有法國的德布羅意王子,提出電子波的想法,還有花心的薛丁格,他在偷情之旅中,幫忙寫下了電子波的方程式。兩派人馬,對自己的主張都非常堅持,原來在物理世界中,也有兩黨對決的戲碼。

\n

 

\n

物理學家通常覺得,用如此優雅的方式,所得到的方程式很美

\n

 

\n

而在這一群奇怪的人之中,最奇怪的應該是狄拉克。波爾就直接形容他是Strangest Man。迪拉克是英國人,和歐陸其他人有點格格不入,這不奇怪。但據說他真的是史上最孤僻、最寡言的物理學家。有作者追溯原因到狄拉克嚴苛的父親,相傳為了學習目的,他的父親要求在餐桌上只能講法語,這對幼小的狄拉克當然是過份了。於是他乾脆選擇沈默,但也就養成了少話的習慣。因此,狄拉克在物理上的工作有一點獨行俠、斜槓的味道。還好在科學上這也不見得是壞事。

\n

狄拉克有自己的方程式。他在1928年寫下了描述電子的基本方程式,就以他來命名。我說「寫下」,是因為這個方程式無法由更基本的物理定律推導,而是被猜出來的。更精確一點說:狄拉克指出,根據幾個簡單合理的原則,以及電子已觀察到的性質,描述電子的方程式就只能長得這個樣子,沒有其他可能了。物理學家通常覺得,用如此優雅的方式,所得到的方程式很美。

\n

不過,有一個問題。這個方程式有一個預測,電子一定要有一個反粒子,帶相反電性,但其他性質完全相同。在當時,完全沒有這樣的粒子存在的跡象,所以嚴格說,根據當時的實驗事實,這個方程式其實是錯的。但只過了4年,這樣的粒子,果真就在宇宙射線中被發現,稱為正子。正子一產生不久就會與周圍無所不在的電子抵消湮滅,因此在自然界不能長久存在。但當宇宙射線撞擊大氣層時,或加速器中的粒子互相碰撞後,的確會產生正子。原本與觀測不符的方程式,原來只是時候未到。因此狄拉克有一句名言:一個方程式,長得美比符合實驗結果更重要。It is more important to have beauty in one’s equation than to have them fit experiment.

\n

 

\n

真理的特徵就是美而簡單的

\n

 

\n

對物理的美的耽溺在物理社群影響很大。物理學家Bondi就描述,他曾向愛因斯坦提出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物理點子。但讓他很挫折的是,愛因斯坦完全不爭辯這個點子合理與否,只說了一句:「喔,好醜呀!」你可以想像愛因斯坦鄙夷的眼神,好似在嘲笑,你怎麼會浪費時間在這麼醜的東西。在愛因斯坦的心中,美就是科學的指導準則。

\n

著名的物理學者徐一鴻,在科普暢銷書「可畏的對稱」中,也有這樣一段話:「物理學家是在尋求美,我們認為,最高設計者在設計宇宙時,當然只會用美的方程式!讀者或許認為物理是一個精確而有預測力的科學,並不適合以主觀的審美角度來考慮。但審美已經成為物理尋求新知的強大工具。也就是,物理學家發現了一件很奇妙的事,原來自然是設計得很美的:Nature, at the fundamental level, is beautifully designed. 」

\n

讀者讀到這裡,可能很混淆,到底什麼是物理所謂的美?美又怎麼能推動物理進展呢?還是這些物理學家故意擺出一個姿態,讓一般人對他們多一份尊敬呢?我們可以從另一句名言中開始試著找到一點線索。20世紀最有風采的物理學家費曼,相傳曾經說過:「你可以由它的美與簡單來辨認出真理。You can recognise truth by its beauty and simplicity.」意思是真理的特徵就是美而簡單的。物理學家常常把美和簡單放在一起講,像是同一件事。這是有跡可循的,托勒密的天動說,與哥白尼的地動說,其實同樣都可以描述天文觀測的結果。但如果有兩個一樣有用、都可以描述自然的理論,我們當然會選擇簡單而美的那一個。在這紛雜的世界,簡單給人一個超越的、美的感覺。而找到一個道理,可以將原本看來複雜、難以掌握的自然現象,解釋得其實非常簡單而自然,這不正就是科學所謂理解宇宙的意義嗎?當看清楚複雜的事其實是簡單的,我們就說我們理解了。

\n

 

\n

對稱的美感影響了20世紀的物理學家的思維

\n

 

\n

這一類的道理或原則,在現代物理裡面,最有用的就是對稱性的原則。對稱其實是日常生活中就有的概念,對稱的東西有穩定和諧感,也就很美。對稱有一個操作定義,例如我們很清楚總統府的形狀是左右對稱的,意思是如果以中央為分界,把總統府左半部與右半部交換過來,你不會察覺與交換前有任何不同。再例如地球是旋轉對稱的,這是因為把地球繞地心作任一個旋轉,旋轉前後形狀也是完全一樣。如此平常的概念在科學中竟也能用,例如把左、右兩個概念互換,對物理定律應該完全沒有影響才對。又例如,想像我們把整個宇宙所有東西,都作一個旋轉,物理定理也會保持不變。意外的是,對稱考慮竟然對物理定律本身有很強的限制,尤其在近代物理裡面,它的限制強到剩餘的選擇已經不多了。剛剛提到的狄拉克方程式,就是由旋轉對稱、左右對稱、相對論性對稱等幾個原則出發,這些原則完全限制了方程式能採取的形式。換句話說,只要規定電子必須服從這幾個原則,連上帝都沒有選擇了。所以,神祕的電子的行為,也就可以看成是非常簡單的少數規則,所得出的自然結果。於是,我們就理解電子了。這是一種非常迷人的感覺,如同看到一個雕像,在粗糙大理石上,竟能呈現出玲瓏有致的曲線,曲線對照於石材,真是美。

\n

無疑地,對稱的美感影響了20世紀的物理學家的思維,楊振寧的規範對稱就是這樣的創見。如果剛剛講的旋轉對稱是全球化的對稱,意思是整個宇宙是一起轉同一個角度,規範對稱就是一個在地化的對稱,它讓物理系統所作的變化在每個位置與時間,可以有程度的差異,再要求變化前後物理定律還是必須不變。這當然是一個很過分的要求。但楊振寧指出如果非得如此的話,也不是不行,我們得額外加上一個粒子,稱為規範粒子。規範粒子的特點就是能媒介其他粒子彼此之間的力。光子就是一個規範粒子,而它就媒介粒子之間的電力。而眾多光子就形成了光,所以,我們幾乎可以說:光,就是為了成就規範對稱這樣一個抽象的數學原則,而不得不出現在舞台上的。

\n

 

\n

如果不是因為楊振寧看重美多於真,真相恐怕還隱藏在自然的深處

\n

 

\n

鄭洪教授是第一位介紹我認識規範理論的老師,他就用一個很聳動的說法來描述這個感覺:「創世紀時,所有東西都已被上帝創造出來了,但宇宙還是黑暗的。這時,規範對稱說了:讓人間有光吧!於是,光就誕生了。」我至今難忘。

\n

楊振寧建議同樣的規範對稱,也可以適用於宇宙其他基本力,例如質子與中子間的核力。但他與當年的狄拉克遇到一樣的問題,他的計算預測核力的規範粒子必須沒有質量的。但當時完全沒有這樣粒子存在的痕跡,而且輕的粒子應該更早更容易就被看到了才對。於是,楊振寧說:「我們試了半天,就是沒辦法讓我們的理論符合實驗的結果。最後我們想,就算與事實不符,這個理論這麼美,就值得發表了。」換句話說,楊振寧相信「這個方程式太美了,不可能會錯!」

\n

還要經過20幾年,我們才了解:原來核力這個無質量的規範粒子是被永遠囚禁在質子或中子之中的,所以外界本來就不會看見它們。因此,規範對稱這個美麗的想法原本以為與事實不符,原來只是因為我們對事實的認識還不夠完整。如果不是因為楊振寧看重美多於真,真相恐怕還隱藏在自然的深處呢。據說包立更早就已想到規範對稱的概念了,但就因為他太聰明了,知道預測失真,所以,立刻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n

 

\n

物理學家另一個更重要的特質就是務實

\n

 

\n

只是經過這樣的介紹,聽眾/讀者一定感覺這種美,恐怕已經與藝術的美越離越遠了,物理學家運用數學進行推理時,感覺到簡單的原則所帶來的美感,如同曲線與形式在材質或畫布上呈現時,兩者形成的張力。但藝術上的美感經驗,已經大大超出了原初的概念,我們已經學會了震撼的衝擊會有美感、痛苦的刺激會有美感,甚至醜也會有美感,更別說現代藝術中不對稱的美,這些要連接到科學上,就實在有點勉強了。

\n

而且,除了愛美,物理學家另一個更重要的特質就是務實。事實雖然一時之間不見得是可靠的判準,但是否符合事實,終究最後,還是判定一個想法死活,唯一的判準。我在哈佛大學唸書時的指導教授Georgi最有名的工作,就是大統一場論。這個理論把電力、核力及弱力個別的規範對稱統合成一個更大的規範對稱,一般公認是一個很美的想法。他自己告訴我們,當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演講完畢,費曼問他,你真的相信大統一理論嗎?Georgi很自然地回答他:「這個理論太美了,不可能會錯!」可惜經過了近30年,大統一理論的關鍵預測:質子衰變,就是沒有被看到,到現在質子都是一個完全穩定的基本粒子。就這樣,我的老師的諾貝爾獎夢,隨著時光流逝,也跟著破碎了。再美的理論,還是可能會錯的。

\n

所以或許我們公開地大談物理之美,可能是有點撈過界了。但一個比較狹窄意義的物理審美經驗,還是可以接受的。當你面對這複雜黏膩的自然世界,在推理間突然豁然開朗,所有隱藏的都展現無遺,這樣的科學的確很迷人的。我們會感覺超越了物質的枷鎖,所發現的究竟是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這個動作。如同藝術家以形式超越材質的束縛時,所感覺的美感一般,科學家也因超越,而感覺滿足。在這個意義上,物理真是美。

\n

 

\n

謝謝大家收聽,我們下集見!

\n

 

\n

鏡好聽全新改版上線!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訂閱《鏡好聽》並下載 APP 收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n

 

\n

|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plus

\n

|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n

|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

\n

[email protected]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知識好好玩By 鏡好聽

  • 4.4
  • 4.4
  • 4.4
  • 4.4
  • 4.4

4.4

3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知識好好玩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2 Listeners

一起文學吧 by 鏡好聽

一起文學吧

11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5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34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2 Listeners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by PanSci

泛泛泛科學之思想實驗室

10 Listeners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by 水尢水某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129 Listeners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by 報導者 The Reporter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302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88 Listeners

迷誠品 by 誠品 eslite

迷誠品

41 Listeners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by 鄉下叫獸、水某、東海狐、成功喬

法學叫獸的X話群組

18 Listeners

一個人的收藏 by 姚謙x鏡好聽

一個人的收藏

1 Listeners

診間裡的女人 by 林靜儀×鏡好聽

診間裡的女人

9 Listeners

香港來的風 by 張潔平×鏡好聽

香港來的風

5 Listeners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by 鄭麗君x鏡好聽

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

12 Listeners

娛樂住海邊 by 鏡週刊x鏡好聽

娛樂住海邊

0 Listeners

博音 by 曾博恩

博音

202 Listeners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by Fiona

別人的工作最有趣

7 Listeners

哇賽讀心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讀心書

18 Listeners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by 陳德政x鏡好聽

朝聖──永恆的安娜普納

7 Listeners

親愛的少年 by 王意中X鏡好聽

親愛的少年

1 Listeners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by 瑪法達x鏡好聽

瑪法達:星座萬物論

2 Listeners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by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辦公室X鏡好聽

好好評新聞──公評人來了!

0 Listeners

周慕姿放心說 by 周慕姿

周慕姿放心說

53 Listeners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by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24 Listeners

我城與我們 by 鏡好聽

我城與我們

0 Listeners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by Taiwan Connection x 鏡好聽

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4 Listeners

藝文大師好好聊 by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x 鏡好聽

藝文大師好好聊

2 Listeners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by 鏡好聽

許書華的診間連線

0 Listeners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by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山之事──給漫遊者的探索手札

0 Listeners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by 鏡好聽

你的心理師上線中

0 Listeners

投資不踩雷 by 鏡好聽

投資不踩雷

0 Listeners

人性指南下載區 by 鏡好聽

人性指南下載區

0 Listeners

裴社長吃喝玩樂 by 鏡好聽

裴社長吃喝玩樂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