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混沌FM,我是刀姐。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新机会,一波新红利,一个正在蓄势待发的新市场,就是农业市场。
为什么今天想要聊聊农业?
因为前几天在我们听友群里,一位同学发起了一个讨论,未来十年,线上还是线下有十倍好的机会?这个问题你是不是也思考过。
我的看法哈,
首先,这个问题很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其次呢,未来一切产业都是线上线下融合的,不会再有简单的线上线下的划分;
但重要的是,所有产业都会朝着效率提高的方向渐进。怎样提高效率呢?其实近年来,科技在产业革命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在改变一个一个的行业。
有句话说得好,一切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尤其是那些落后的生意。哪里效率低,哪里就是洼地,哪里就是机会。照这个标准,农业的机会可就太大了。我先来跟你概述一下当前农业、农村的几点特征:
第一,中国农业就业人口在不断下滑。原因包括,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年轻人不爱干农活,老年人干不动了,结果就是农田不断抛荒。
第二,近年来土地集中度有所提高。过去,我国长期都是土地分散经营,地块狭小,农业技术投入不足;这几年因为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很多农田慢慢集中到了种植大户、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开始增多。
第三,中国目前的农业效率很低。中美对比一下,美国农业就业人口是200多万,中国是2个多亿,而中美两国的耕地面积几乎相当。做一个简单的算术,美国用中国不到2%的农业劳动力,就完成了中国1.17倍耕地总面积的生产劳动。那美国是怎么做到的呢?肯定不是1个美国人能干100个中国人的活,而是高度的规模化、机械化的结果。
概括一下,中国目前的农业、农村特征可以说是,竞争水平不高,过去劳动密集的生产模式难以为继,规模化经营的趋势渐露头角。
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有很多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纷纷跨界农业。比如,网易创始人丁磊的养猪、养鸡生意,是正儿八经的网易农业事业部;联想真的在做水果的种植、进口,农业板块目前每年收入过百亿。还有无人机里的头两名,大疆与极飞,都开始做农业无人机,做得相当不错,几乎垄断了全球农业无人机的市场。
上周六,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也来混沌实战家栏目,讲了自己创业13年的经历。
彭斌是谁呢?在创立极飞之前,他是微软的明星工程师,连续三年获得微软内部“最有价值专家”称号,是一个标准的技术极客。他因为极其热爱无人机技术,离开微软创业。
他是一下子就发现农业市场的吗?也不是,一开始啊,极飞也什么都尝试,用航模测绘、送快递等等。后来彭斌的一个客户跟他说,我觉得在新疆,无人机一定大有作为。彭斌就半信半疑,半旅游半考察的心态去了新疆,还带了一台无人机。
到了新疆,一看广袤的棉田,彭斌当时就兴奋了。可能有同学知道,新疆的棉花产量占我国棉花产量的85%,到了摘棉花的季节,从内地有几十万人坐火车去新疆摘棉花。
摘棉花的问题,首先就是棉花跟叶片黏在一起,得一朵朵掰开,严重影响效率。
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喷除叶剂,叶子掉了,棉花还在,这样摘起来快得多。
但是,除叶剂怎么喷呢?手工喷农药,首先是不安全,大风一吹,全刮脸上;其次是喷不均匀;然后是又慢又贵。如果用拖拉机拽着管子去喷,拖拉机会直接损耗5%的收成。总之是太痛苦了。
彭斌当时带了一个无人机,加上矿泉水瓶改装了一下,现场试验,诶,还真有可能用无人机来洒农药。
从新疆回来以后,彭斌就决定派12个人在新疆扎一年,在现场摸需求,摸研发难点,彻底跑通了这个产品。目前,极飞的无人机可以做到每小时265亩的农药喷洒效率,与纯人工相比,效率差可达80倍。
这里插一个小段子,在美国,以前农业的人工成本太高,一度要放弃本土的水稻种植,大米全部进口。直到后来用飞机给水稻打药,才大幅降低了成本,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国之一。大家可以看到,农业机械化对产业效率的改变。
因为农业无人机,极飞科技连续拿到了两轮融资,拿下了农业无人机赛道的50%的市场份额,现在也是年营收好几亿的知名科技企业了。
仔细听彭斌讲他的创业经历,我认为最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是他的思维方式,更讲究逻辑、证据、验证,是科学家式的,更能穿透现象,看到本质。
第一,数据化的思维方式。
现代管理学有一个重要观点:不能衡量的,就无法管理。
极飞在进入农业市场以后,充分发挥了工程师的严谨务实,他们详细描绘了一张“作物成长全景图”,把一种作物的成长,分为8个阶段,23个环节,计算出来每个环节需要几个人参与,有多少成本,目前的机械化程度如何,常见的问题是啥。在这些环节中,有哪些是极飞有能力参与的,他们的机器有可能替代人工或者现有的农机。
过去小农经济下,管理是粗放的,做不到精准衡量,也就找不到突破点。
所以,数据化的精细管理能力,是极飞在农业市场的认知降维打击。
第二,第一性原理式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呢?就是从问题的最本质出发。
我们平时做事儿,经常会按照约定俗成的惯性往下走,很少有机会能停下来审视。但很多外行新入行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行业的背景,反而会带着新鲜的眼光,挑战所有假设。比如马云前几天说,自己是金融界的外行,他还说世界往往是被那些不懂的人搞翻天的。某种程度上,颇有道理。
彭斌也是这样,他通过成本分析,发现水稻生产管理中1/3的成本都花在管水上,他就问他的同事,水稻一定要种在水里吗?同事一下子愣住了。仔细想一下,水稻种在水里,是因为稻子不怕水但是杂草怕水,最早种在水里,是因为除草的技术不过关。但现在环境变了,还在沿用过去的老办法。
所以在极飞,经常就有类似“水稻为啥要种水里”这种“最灵魂的拷问”。彭斌要求同事做物理性的分析,不要做经验性的分析,说别人都是这样,所以我们也要这样,这在极飞内部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所以,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彭斌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无论是数据化的思维方式,还是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听上去都是动脑子的轻松事情。不过如果你打算搞农业,还是得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彭斌说,如果两个背景相近的候选人让他选,他一定会选农村背景的孩子。做农业就得下农村,即便是产品经理,也得做田埂上的产品经理。
好,今天的FM,我为你介绍了农业当下的状况,跟你分享了一家成功的农业科技公司极飞科技,以及他的创始人怎样用领先的思维方式,找到了原有模式下的突破点。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老师曾经说过,中国内需难以开发,主要是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国内市场厚度不够,农业与农村是中国经济的“冻土层”。所以农业一定会变,一定要变。这变化之中,尽是机会。
如果你在农村长大,那也许你可以抽个空,回老家看看,说不定会发现很多新变化与新机会,也欢迎你在评论区里与大家分享。
在此,也向你推荐彭斌的新课《极飞科技:如何探索智慧农业大市场》,你可以点击到文稿区进入该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在前沿课实战家栏目下找到。
今天的FM就到这里了。希望你有所收获,我是刀姐,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