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寧靜,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態度。」—范欽慧
\n\n
你有多久,沒有真正聽見身邊的世界?當我們日復一日被城市的喧囂包圍,我們失去的,或許不只是寧靜,而是聆聽這個與生俱來的本能。
\n\n
這一集,我們把「寧靜」重新定義為一種選擇:先把習慣的大聲放下,讓耳朵回到環境與他者。當你願意好好聽,就能從城市的聲景(Soundscape)中,聽懂聲音背後的故事,那些關於土地的記憶、生命的消逝,以及我們能如何溫柔對待這個世界。
\n接下來,先把耳朵借給城市吧!你會聽見那些一直都在、也需要你守護的聲音。
\n\n
來賓介紹
\n范欽慧:自然作家、節目製作主持人、紀錄片編導與野地錄音師。1997起以聲音記錄台灣生態,2013推動「寂靜山徑」、2015創立台灣聲景協會並任理事長。現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製作主持,持續以跨域創作與教育推動聲景保護。
\n
💡本集重點:
\n(02:22) 想錄鳥叫卻只錄到飛機聲?原來「寧靜」不是用找的!
(05:38) 不只動物會絕種,聲音也會
\n(08:41) 先把世界從「背景音」救出來!有了覺察,聆聽才會長出行動
\n(09:26) 聲音試聽①:沿冰河遷徙、在台灣演化的中海拔特有種之聲
\n(15:50) 聲音試聽②:歐洲人的天籟 vs. 台灣人的魔神仔記憶
\n(21:56) 當震撼鼓聲響起,為何森林下起一場「蜜蜂屍體雨」?
\n(28:16) 聲音的隱形帳單:你為城市噪音付了多少代價?
\n(33:44) 聲音試聽③:誰說台北只有摩托車聲?陽明山的搖滾派對!
\n(42:43) 台灣聲景協會十年來的行動:從倡議到落地
\n(47:01) 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先練習當個「聆聽者」
\n\n
聲景提供:范欽慧(Soundcloud)
\n
【《城市聆聽》為「財團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鏡好鏡製播】
\n———————————
\n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關注「城市噪音」議題,啟動藝術與永續─城市聆聽計畫,以「聆聽」為導引,既是溫柔的邀請,也是意識的喚醒。透過與臺北市「白晝之夜」合作,邀請曾獲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再拒劇團」聯手製作「城市聆聽」計畫首部曲《如如在耳》及相關講座,同時與「鏡好聽」合作規劃Podcast節目,邀請來自公衛病理學、醫學、神經科學與野地錄音師等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噪音是甚麼」與「寧靜的力量」。
\n
📍相關資訊
\n\n
製作團隊
\n製作人:吳芳怡
片頭設計:劉寶苓
\n錄音後製:劉寶苓
\n行銷統籌:李思源
\n社群行銷:陳玟如
\n視覺設計:陳克宇
\n攝影:陳克宇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寧靜,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態度。」—范欽慧
\n\n
你有多久,沒有真正聽見身邊的世界?當我們日復一日被城市的喧囂包圍,我們失去的,或許不只是寧靜,而是聆聽這個與生俱來的本能。
\n\n
這一集,我們把「寧靜」重新定義為一種選擇:先把習慣的大聲放下,讓耳朵回到環境與他者。當你願意好好聽,就能從城市的聲景(Soundscape)中,聽懂聲音背後的故事,那些關於土地的記憶、生命的消逝,以及我們能如何溫柔對待這個世界。
\n接下來,先把耳朵借給城市吧!你會聽見那些一直都在、也需要你守護的聲音。
\n\n
來賓介紹
\n范欽慧:自然作家、節目製作主持人、紀錄片編導與野地錄音師。1997起以聲音記錄台灣生態,2013推動「寂靜山徑」、2015創立台灣聲景協會並任理事長。現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製作主持,持續以跨域創作與教育推動聲景保護。
\n
💡本集重點:
\n(02:22) 想錄鳥叫卻只錄到飛機聲?原來「寧靜」不是用找的!
(05:38) 不只動物會絕種,聲音也會
\n(08:41) 先把世界從「背景音」救出來!有了覺察,聆聽才會長出行動
\n(09:26) 聲音試聽①:沿冰河遷徙、在台灣演化的中海拔特有種之聲
\n(15:50) 聲音試聽②:歐洲人的天籟 vs. 台灣人的魔神仔記憶
\n(21:56) 當震撼鼓聲響起,為何森林下起一場「蜜蜂屍體雨」?
\n(28:16) 聲音的隱形帳單:你為城市噪音付了多少代價?
\n(33:44) 聲音試聽③:誰說台北只有摩托車聲?陽明山的搖滾派對!
\n(42:43) 台灣聲景協會十年來的行動:從倡議到落地
\n(47:01) 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先練習當個「聆聽者」
\n\n
聲景提供:范欽慧(Soundcloud)
\n
【《城市聆聽》為「財團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鏡好鏡製播】
\n———————————
\n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關注「城市噪音」議題,啟動藝術與永續─城市聆聽計畫,以「聆聽」為導引,既是溫柔的邀請,也是意識的喚醒。透過與臺北市「白晝之夜」合作,邀請曾獲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再拒劇團」聯手製作「城市聆聽」計畫首部曲《如如在耳》及相關講座,同時與「鏡好聽」合作規劃Podcast節目,邀請來自公衛病理學、醫學、神經科學與野地錄音師等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噪音是甚麼」與「寧靜的力量」。
\n
📍相關資訊
\n\n
製作團隊
\n製作人:吳芳怡
片頭設計:劉寶苓
\n錄音後製:劉寶苓
\n行銷統籌:李思源
\n社群行銷:陳玟如
\n視覺設計:陳克宇
\n攝影:陳克宇
')])]4.4
3333 ratings
「寧靜,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態度。」—范欽慧
\n\n
你有多久,沒有真正聽見身邊的世界?當我們日復一日被城市的喧囂包圍,我們失去的,或許不只是寧靜,而是聆聽這個與生俱來的本能。
\n\n
這一集,我們把「寧靜」重新定義為一種選擇:先把習慣的大聲放下,讓耳朵回到環境與他者。當你願意好好聽,就能從城市的聲景(Soundscape)中,聽懂聲音背後的故事,那些關於土地的記憶、生命的消逝,以及我們能如何溫柔對待這個世界。
\n接下來,先把耳朵借給城市吧!你會聽見那些一直都在、也需要你守護的聲音。
\n\n
來賓介紹
\n范欽慧:自然作家、節目製作主持人、紀錄片編導與野地錄音師。1997起以聲音記錄台灣生態,2013推動「寂靜山徑」、2015創立台灣聲景協會並任理事長。現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製作主持,持續以跨域創作與教育推動聲景保護。
\n
💡本集重點:
\n(02:22) 想錄鳥叫卻只錄到飛機聲?原來「寧靜」不是用找的!
(05:38) 不只動物會絕種,聲音也會
\n(08:41) 先把世界從「背景音」救出來!有了覺察,聆聽才會長出行動
\n(09:26) 聲音試聽①:沿冰河遷徙、在台灣演化的中海拔特有種之聲
\n(15:50) 聲音試聽②:歐洲人的天籟 vs. 台灣人的魔神仔記憶
\n(21:56) 當震撼鼓聲響起,為何森林下起一場「蜜蜂屍體雨」?
\n(28:16) 聲音的隱形帳單:你為城市噪音付了多少代價?
\n(33:44) 聲音試聽③:誰說台北只有摩托車聲?陽明山的搖滾派對!
\n(42:43) 台灣聲景協會十年來的行動:從倡議到落地
\n(47:01) 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先練習當個「聆聽者」
\n\n
聲景提供:范欽慧(Soundcloud)
\n
【《城市聆聽》為「財團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鏡好鏡製播】
\n———————————
\n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關注「城市噪音」議題,啟動藝術與永續─城市聆聽計畫,以「聆聽」為導引,既是溫柔的邀請,也是意識的喚醒。透過與臺北市「白晝之夜」合作,邀請曾獲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再拒劇團」聯手製作「城市聆聽」計畫首部曲《如如在耳》及相關講座,同時與「鏡好聽」合作規劃Podcast節目,邀請來自公衛病理學、醫學、神經科學與野地錄音師等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噪音是甚麼」與「寧靜的力量」。
\n
📍相關資訊
\n\n
製作團隊
\n製作人:吳芳怡
片頭設計:劉寶苓
\n錄音後製:劉寶苓
\n行銷統籌:李思源
\n社群行銷:陳玟如
\n視覺設計:陳克宇
\n攝影:陳克宇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寧靜,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態度。」—范欽慧
\n\n
你有多久,沒有真正聽見身邊的世界?當我們日復一日被城市的喧囂包圍,我們失去的,或許不只是寧靜,而是聆聽這個與生俱來的本能。
\n\n
這一集,我們把「寧靜」重新定義為一種選擇:先把習慣的大聲放下,讓耳朵回到環境與他者。當你願意好好聽,就能從城市的聲景(Soundscape)中,聽懂聲音背後的故事,那些關於土地的記憶、生命的消逝,以及我們能如何溫柔對待這個世界。
\n接下來,先把耳朵借給城市吧!你會聽見那些一直都在、也需要你守護的聲音。
\n\n
來賓介紹
\n范欽慧:自然作家、節目製作主持人、紀錄片編導與野地錄音師。1997起以聲音記錄台灣生態,2013推動「寂靜山徑」、2015創立台灣聲景協會並任理事長。現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製作主持,持續以跨域創作與教育推動聲景保護。
\n
💡本集重點:
\n(02:22) 想錄鳥叫卻只錄到飛機聲?原來「寧靜」不是用找的!
(05:38) 不只動物會絕種,聲音也會
\n(08:41) 先把世界從「背景音」救出來!有了覺察,聆聽才會長出行動
\n(09:26) 聲音試聽①:沿冰河遷徙、在台灣演化的中海拔特有種之聲
\n(15:50) 聲音試聽②:歐洲人的天籟 vs. 台灣人的魔神仔記憶
\n(21:56) 當震撼鼓聲響起,為何森林下起一場「蜜蜂屍體雨」?
\n(28:16) 聲音的隱形帳單:你為城市噪音付了多少代價?
\n(33:44) 聲音試聽③:誰說台北只有摩托車聲?陽明山的搖滾派對!
\n(42:43) 台灣聲景協會十年來的行動:從倡議到落地
\n(47:01) 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先練習當個「聆聽者」
\n\n
聲景提供:范欽慧(Soundcloud)
\n
【《城市聆聽》為「財團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鏡好鏡製播】
\n———————————
\n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關注「城市噪音」議題,啟動藝術與永續─城市聆聽計畫,以「聆聽」為導引,既是溫柔的邀請,也是意識的喚醒。透過與臺北市「白晝之夜」合作,邀請曾獲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再拒劇團」聯手製作「城市聆聽」計畫首部曲《如如在耳》及相關講座,同時與「鏡好聽」合作規劃Podcast節目,邀請來自公衛病理學、醫學、神經科學與野地錄音師等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噪音是甚麼」與「寧靜的力量」。
\n
📍相關資訊
\n\n
製作團隊
\n製作人:吳芳怡
片頭設計:劉寶苓
\n錄音後製:劉寶苓
\n行銷統籌:李思源
\n社群行銷:陳玟如
\n視覺設計:陳克宇
\n攝影:陳克宇
')])]245 Listeners
11 Listeners
125 Listeners
130 Listeners
81 Listeners
10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304 Listeners
188 Listeners
4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1 Listeners
9 Listeners
5 Listeners
12 Listeners
0 Listeners
197 Listeners
7 Listeners
19 Listeners
7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49 Listeners
24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