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n
噪音不只是吵,它可能是你睡不好的真兇,也是孩子專心不了的原因,還可能和焦慮、壓力、甚至某些疾病有關。這集用腦科學帶你拆解那些看不見卻天天圍著你的聲音,到底對你做了什麼。
\n\n
來賓介紹
\n李承宗:音樂人,也是腦神經科學家。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目前為Circo樂團班多鈕手風琴手兼團長,以《皺摺》獲2018年金音獎最佳樂手。
\n
💡本集重點
\n(02:20) 噪音是什麼?關鍵不在音量
\n(07:24) 不是你變鈍,是噪音在偷走你的感覺跟專注力
\n(10:32) 為什麼露營一晚,通常睡得比家裡好?
\n(12:11) 為什麼別人覺得你吵,你卻完全沒感覺?
\n(18:20) 「好聽」的餐廳比較好吃?聲音真的會改變味覺嗎?
\n(21:48) 從日本街頭學到的事:安靜,其實是一種社會共識
\n(28:10) 為什麼孩子越難專注,越學不進去?也許該從「聽的減法」開始
\n(37:02) 學音樂不只練耳朵,還能訓練專注力?
\n\n
【《城市聆聽》為「財團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鏡好鏡製播】
\n———————————
\n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關注「城市噪音」議題,啟動藝術與永續─城市聆聽計畫,以「聆聽」為導引,既是溫柔的邀請,也是意識的喚醒。透過與臺北市「白晝之夜」合作,邀請曾獲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再拒劇團」聯手製作「城市聆聽」計畫首部曲《如如在耳》及相關講座,同時與「鏡好聽」合作規劃Podcast節目,邀請來自公衛病理學、醫學、神經科學與野地錄音師等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噪音是甚麼」與「寧靜的力量」。
\n
📍相關資訊
\n\n
製作團隊
\n製作人:吳芳怡
片頭設計:劉寶苓
\n錄音後製:劉寶苓
\n行銷統籌:李思源
\n社群行銷:陳玟如
\n視覺設計:陳克宇
\n攝影:陳克宇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n
噪音不只是吵,它可能是你睡不好的真兇,也是孩子專心不了的原因,還可能和焦慮、壓力、甚至某些疾病有關。這集用腦科學帶你拆解那些看不見卻天天圍著你的聲音,到底對你做了什麼。
\n\n
來賓介紹
\n李承宗:音樂人,也是腦神經科學家。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目前為Circo樂團班多鈕手風琴手兼團長,以《皺摺》獲2018年金音獎最佳樂手。
\n
💡本集重點
\n(02:20) 噪音是什麼?關鍵不在音量
\n(07:24) 不是你變鈍,是噪音在偷走你的感覺跟專注力
\n(10:32) 為什麼露營一晚,通常睡得比家裡好?
\n(12:11) 為什麼別人覺得你吵,你卻完全沒感覺?
\n(18:20) 「好聽」的餐廳比較好吃?聲音真的會改變味覺嗎?
\n(21:48) 從日本街頭學到的事:安靜,其實是一種社會共識
\n(28:10) 為什麼孩子越難專注,越學不進去?也許該從「聽的減法」開始
\n(37:02) 學音樂不只練耳朵,還能訓練專注力?
\n\n
【《城市聆聽》為「財團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鏡好鏡製播】
\n———————————
\n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關注「城市噪音」議題,啟動藝術與永續─城市聆聽計畫,以「聆聽」為導引,既是溫柔的邀請,也是意識的喚醒。透過與臺北市「白晝之夜」合作,邀請曾獲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再拒劇團」聯手製作「城市聆聽」計畫首部曲《如如在耳》及相關講座,同時與「鏡好聽」合作規劃Podcast節目,邀請來自公衛病理學、醫學、神經科學與野地錄音師等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噪音是甚麼」與「寧靜的力量」。
\n
📍相關資訊
\n\n
製作團隊
\n製作人:吳芳怡
片頭設計:劉寶苓
\n錄音後製:劉寶苓
\n行銷統籌:李思源
\n社群行銷:陳玟如
\n視覺設計:陳克宇
\n攝影:陳克宇
')])]4.4
3333 ratings
\n
噪音不只是吵,它可能是你睡不好的真兇,也是孩子專心不了的原因,還可能和焦慮、壓力、甚至某些疾病有關。這集用腦科學帶你拆解那些看不見卻天天圍著你的聲音,到底對你做了什麼。
\n\n
來賓介紹
\n李承宗:音樂人,也是腦神經科學家。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目前為Circo樂團班多鈕手風琴手兼團長,以《皺摺》獲2018年金音獎最佳樂手。
\n
💡本集重點
\n(02:20) 噪音是什麼?關鍵不在音量
\n(07:24) 不是你變鈍,是噪音在偷走你的感覺跟專注力
\n(10:32) 為什麼露營一晚,通常睡得比家裡好?
\n(12:11) 為什麼別人覺得你吵,你卻完全沒感覺?
\n(18:20) 「好聽」的餐廳比較好吃?聲音真的會改變味覺嗎?
\n(21:48) 從日本街頭學到的事:安靜,其實是一種社會共識
\n(28:10) 為什麼孩子越難專注,越學不進去?也許該從「聽的減法」開始
\n(37:02) 學音樂不只練耳朵,還能訓練專注力?
\n\n
【《城市聆聽》為「財團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鏡好鏡製播】
\n———————————
\n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關注「城市噪音」議題,啟動藝術與永續─城市聆聽計畫,以「聆聽」為導引,既是溫柔的邀請,也是意識的喚醒。透過與臺北市「白晝之夜」合作,邀請曾獲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再拒劇團」聯手製作「城市聆聽」計畫首部曲《如如在耳》及相關講座,同時與「鏡好聽」合作規劃Podcast節目,邀請來自公衛病理學、醫學、神經科學與野地錄音師等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噪音是甚麼」與「寧靜的力量」。
\n
📍相關資訊
\n\n
製作團隊
\n製作人:吳芳怡
片頭設計:劉寶苓
\n錄音後製:劉寶苓
\n行銷統籌:李思源
\n社群行銷:陳玟如
\n視覺設計:陳克宇
\n攝影:陳克宇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n
噪音不只是吵,它可能是你睡不好的真兇,也是孩子專心不了的原因,還可能和焦慮、壓力、甚至某些疾病有關。這集用腦科學帶你拆解那些看不見卻天天圍著你的聲音,到底對你做了什麼。
\n\n
來賓介紹
\n李承宗:音樂人,也是腦神經科學家。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目前為Circo樂團班多鈕手風琴手兼團長,以《皺摺》獲2018年金音獎最佳樂手。
\n
💡本集重點
\n(02:20) 噪音是什麼?關鍵不在音量
\n(07:24) 不是你變鈍,是噪音在偷走你的感覺跟專注力
\n(10:32) 為什麼露營一晚,通常睡得比家裡好?
\n(12:11) 為什麼別人覺得你吵,你卻完全沒感覺?
\n(18:20) 「好聽」的餐廳比較好吃?聲音真的會改變味覺嗎?
\n(21:48) 從日本街頭學到的事:安靜,其實是一種社會共識
\n(28:10) 為什麼孩子越難專注,越學不進去?也許該從「聽的減法」開始
\n(37:02) 學音樂不只練耳朵,還能訓練專注力?
\n\n
【《城市聆聽》為「財團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委託鏡好鏡製播】
\n———————————
\n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關注「城市噪音」議題,啟動藝術與永續─城市聆聽計畫,以「聆聽」為導引,既是溫柔的邀請,也是意識的喚醒。透過與臺北市「白晝之夜」合作,邀請曾獲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再拒劇團」聯手製作「城市聆聽」計畫首部曲《如如在耳》及相關講座,同時與「鏡好聽」合作規劃Podcast節目,邀請來自公衛病理學、醫學、神經科學與野地錄音師等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噪音是甚麼」與「寧靜的力量」。
\n
📍相關資訊
\n\n
製作團隊
\n製作人:吳芳怡
片頭設計:劉寶苓
\n錄音後製:劉寶苓
\n行銷統籌:李思源
\n社群行銷:陳玟如
\n視覺設計:陳克宇
\n攝影:陳克宇
')])]245 Listeners
11 Listeners
125 Listeners
130 Listeners
81 Listeners
10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304 Listeners
188 Listeners
4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1 Listeners
9 Listeners
5 Listeners
12 Listeners
0 Listeners
197 Listeners
7 Listeners
19 Listeners
7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49 Listeners
24 Listeners
0 Listeners
4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