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為台灣文學朗讀」廣播節目邀請文學作家,朗讀、述說最喜歡或影響最深的台灣文學。藉此文學朗讀,為生活繁忙無暇以書本來閱讀的現代人,開啟另一種接觸文學作品的管道。透過聲音傳達、保存經典文學名著及文學家本身的聲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 more
FAQs about 為臺灣文學朗讀:How many episodes does 為臺灣文學朗讀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19 episodes available.
February 12, 2021大白菜--「宇宙萬物無不以肥胖為美?連白菜都信仰白白胖胖的美學!」大白菜裡外皆美,美而雅,令許多騷人墨客歌詠描繪,齊白石常以白菜入畫,他的白菜圖總是寥寥幾筆,菜葉間濃墨擁抱著淡墨,青白肥壯,厚實,飽滿著生活味,和清清白白的暗示。 故宮珍藏「翠玉白菜」由翠玉所琢碾而成,翠色晶潤淡雅,技藝精湛,菜葉上有兩隻蟲,每一根觸角都清晰可見,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然則種植大白菜的難度低,生產過剩時難免大量滯銷。 我愛它翡翠綠之中有潔白高尚而親切的滋味,那滋味太深刻,味似無味,卻蘊涵著無窮氣韻,淡、嫩、清、甘、柔、脆、豐姿表現一種肥胖美,水靈靈的氣質。 從前我看焦妻減肥很辛苦,遂勸她別再折磨自己了:人類自古崇尚肥胖,豬也是肥胖才美,牛肥才美,馬肥才美,羊肥才美...宇宙萬物無不以肥胖為美?連白菜都信仰白白胖胖的美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February 11, 2021芥菜--「客家人在冬末的餐桌上常見芥菜身影,甚至用做除夕夜的長年菜。」芥菜又稱長年菜、包心菜、雪裡紅、大芥、刈菜。芥菜十月下種,年底可收,應了年節的需求,因此客家人在冬末的餐桌上常見芥菜身影,甚至用做除夕夜的長年菜。 二O一一年行政院客委會舉辦的「齊力趣联 福:千人踏鹹菜」活動,來自全臺各地超過一千五百人穿上鞋套,一起站在巨大的塑膠桶中踩芥菜,踩福菜,帶著採福的隱喻。這是一項大規模的繼承傳統意識,一種象徵儀式,彼此和不認識的人傳遞共有性,共同收集回憶,再通過強力傳播,召喚族群感情,重複鞏固共同體的血緣關係。 踩菜的目的是把縫隙擠壓到最小,務必讓桶內沒有空氣,並排出菜葉裡的水分,緩慢出力地踩踏,令芥菜密實,才不會發霉,屆時才能裝到瓶中製作福菜。 這種瓶中菜最初的意義是節儉惜物。後來才發現它的美好。最常和福菜搭配的是豬肉,它有效吸納油脂,釋放甘美,進而提醒了豬肉的味道。福菜之為用大矣,可煮可妙可滴可蒸,那天然發酵的氣味豐富了菜餚的滋味,而它的酸味可啟發味蕾,並促進油脂分解。 我愛吃福菜炒苦瓜,福菜的清淡的澀味剛好修飾了苦瓜的苦,兩者又皆能回甘,彼此互為賓主,如潮汐陪伴沙灘,如和風撫摸樹林,如月光擁吻海洋,他們表現了調和之美。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February 10, 2021高麗菜--「自製高麗菜乾,炒臘肉很下飯;用來煮排骨湯,滋味絕美。」高麗菜性喜涼爽,高海拔山區所產因日照充足,日夜溫差大,氣溫驟降時,會迅速在細胞液中累積糖分,口感較甜;又外部受霜凍而纖維化,內部仍持續生長,高麗菜遂形成桃狀。臺灣冬季低溫不足,高麗菜無法順利開花,因此多利用高山栽培,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臺灣高麗菜特别好吃,一年四季都生產,秋冬春是盛產期,尤以冬天為佳。 高麗菜比一般蔬菜耐儲存,以乎隱喻其堅忍性格。 我的大姨廚藝高明,她自製高麗菜乾,炒臘肉很下飯;用來煮排骨湯,滋味絕美。陽光親吻過的蔬果,味道總是比較濃,令童年的記憶信仰般深刻。 我自己搞高麗菜,不用菜刀切,一層層剝下清洗,再撕片炒作,手工比刀工的口感爽脆。有次試作酸辣高麗菜,用辣椒、醋、糖猛火爆炒,表現高麗菜的爽脆感,並以輕淡的辣味和酸甜度凸顯高麗菜的個性。最得意的一次是刻意將高麗菜撕細,拌炒木耳、香菇絲,起鍋後覆以柴魚絲,端上桌孝敬女兒時,底下的高麗菜熱氣上揚,柴魚絲乃舞湧般,使視覺的美感有效預告了味覺。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February 09, 2021苦瓜--「年輕時總是畏苦,這種條件反射往往要到中年以後,才慢慢能欣賞苦瓜之苦。」幼年家貧,餐桌上多以蔬菜為主,母親有時煮苦瓜封,算是加菜。後來我才明白她的心境和討生活一樣,都很鬱苦,卻都是獨自吃苦,從未訴苦。我清楚記得她如何用苦瓜封、小魚乾炒苦瓜撫慰兒女。苦瓜於我因而有了感激的意思。 世間諸味以苦味最不討喜,苦瓜之美卻是那清苦滋味,它不像黃蓮那麼苦,而是嚼苦嚥辛後衍生的一種甘味,輕淡不張揚的甜,一種美好的尾韻。 年輕時總是畏苦,這種條件反射往往要到中年以後,才慢慢能欣賞苦瓜之苦,期間歷經了人生的風浪,被生活反覆折磨過,欲說還休,坦然接受又能細細品味。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February 08, 2021番薯--「童年的焢窯經驗深烙在記憶裡,那是生命中最早的野炊和建築工程。」我從小愛吃番薯,愛它甜蜜、潤澤、輕易就予人愉悦、飽足感。 對臺灣人來說,番薯具草根性,帶著文化認同的情感,且象徵堅忍、耐旱、又轉喻為旺盛的生命力、撲地傳生、枝葉極盛、隨遇而安、生命力頑強,瘠土砂礫之地都可以生存。乾燥令澱粉沉積,在沙質土壤長大的番薯都比較甜。 童年的焢窯經驗深烙在記憶裡,那是生命中最早的野炊和建築工程。大人挑選一些乾土塊堆土窯,先用兩塊紅磚固定為爐口,底下是較大的土塊以穩定地基,往上擇用越小的土塊,緊密堆成底寬上窄的土塔。我們小孩負責去撿枯稻桿、樹枝作柴火。 開窯時像煙火慶典,小孩們圍繞著期待、興奮的眼神,挖寶般小心鏟鏟開土塊,不時冒出一縷白煙,番薯香逐漸濃厚地升上來,立刻奪去所有人的呼吸。寒天裡,在休耕的田間燒土窯,那怕只有一個下午,也能溫暖一生的記憶。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February 08, 2021山葵--「山葵之味卻相對輕淡,些微的辛嗆味之外,散發幽微的清香,幫助魚展現其鮮美」芥末的辛嗆甚強,一入口辛嗆就直沖腦門,催人眼淚。山葵之味卻相對輕淡,些微的辛嗆味之外,散發幽微的清香,幫助魚展現其鮮美,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調料之一,可謂日本料理的符碼。 山葵原產於日本,性喜冷濕,它適宜生長於高山水畔,水質越冷冽清澈越利於成長。過程不需要肥料,也毋需呵護照顧,是不會污染環境的綠色食品,氣質脫俗出塵。我愛山葵清新的氣質,迷人的香味,每次去買生魚片,都順便買一根山葵回家,洗淨、去皮、研磨成泥,抹一點在生魚片上,再蘸一點點醬油吃。 日本人總是把最好的農產品留給自己,次級以下的才外銷讓外國人吃。我在東京築地市場見咱們阿里山山葵和當地山葵並列,風姿更美,價格更高,忽然升起一種優越感。 山葵清香,外在雖似煙籠寒水,卻絲毫不婉約溫柔,彷彿拒絕馴化的女性意識,智慧,勇敢,有一點野性,帶著高度節制的叛逆性,卻不致全面顛覆,不會強出頭去遮蓋一切,主導一切。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February 07, 2021辣椒--「魔鬼椒辣醬只適合嗅覺欣賞阿!」世上最嗜辣的可能是墨西哥人,他們吃水果竟蘸辣椒粉,喝龍舌蘭酒也是一口酒、一口辣椒汁。辣的文化最深刻的大概是四川,我不敢想像川菜、湘菜、黔菜、滇菜缺少辣椒怎麼辦?韓國泡菜沒有辣椒會多麼可怕? 熱帶地區的人較嗜辣椒,乃因它刺激感官,令心跳加快,逼迫流汗,體溫下降,彷彿天然的空調。它的味道雖則強悍,生命力卻有點弱,不耐旱也不耐勞,怕霜凍又忌高溫。選購時應挑較成熟、乾燥、結實而沉重、表皮光亮者。 辣椒之味很深刻,蠻夷之邦對辣就很糊塗。英文的辣等同於「熱」、無論辣的層次多麼繁複,那獃舌只感受到熱。 詩人了解辣椒的豐富滋味,質感和色彩,它是一種感性的香料,負著喚醒味覺的任務。火熱、興奮、趣味,可轉喻為生命之火,靈魂之火,它激勵人心,帶領我們到另一種精神境地。 文字/焦桐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February 05, 2021九層塔--「主要任務是用以去腥添香,其舞臺多在湯品、沙拉和醬汁。」相傳古希臘、羅馬時代,九層塔就有「香草之王」美譽。 九層塔性喜溫暖,日曬充足之處所產較為芳香。高緯度地區所生長的,味道和香氣遜於熱帶地區;寒帶地區所生長的甚至帶著苦澀。 臺灣全年都產,以夏秋之間最盛。由於香氣獨特,也廣泛運用於海鮮料理。我想像它搭配生魚片也是美好的。主要任務是用以去腥添香,其舞臺多在湯品、沙拉和醬汁;臺菜常見其身影,如肉羹、魷魚羹、生炒花枝、炒海瓜子、炒蛤蜊,以及三杯類菜餚如三杯杏鮑菇、三杯雞、三杯透抽、三杯田雞。或直接乾炸,如伴隨鹽酥雞出現;或炒番茄,綠葉襯托紅茄, 味覺和視覺都十分豔麗。此外,更是披薩和義大利麵不可或缺的佐料。 九層塔生命力頑健,每年春夏間開花,秋季果實成熟後即枯萎。它似乎是永遠的配角,然則也不盡然,我特別欣賞「九層塔拌香干」,九層塔一變為主角,香得令精神振作。我們在上海常吃薺菜、馬蘭頭拌香干,忽然重新認識九層塔,才驚覺原來真正的美人竟在自己家裡。 文字/焦桐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February 04, 2021絲瓜--「選購絲瓜要選飽滿結實、條紋清楚、絨毛密布、色澤濃郁的。」絲瓜葉可以降低血清、心肌的過氧化脂質,能抗衰老。它的藤莖汁液可保持皮膚彈性,美容去皺,絲瓜汁因此有「美人水」之稱。 絲瓜品種多、它的藤蔓亦善於攀爬,絲瓜架上總是心事般枝蔓縱橫。 美麗的容顏老得特別快,絲瓜切開後很容易因氧化而變黑,須把握時光,切莫磋砣。削皮後過一下鹽水,能稍微延緩氧化,它似乎啟示我們積極把握美好的時光。 鮮嫩,是人們對絲瓜口感的基本要求,其美學特徵在清甜感,一切烹調手段須避免醬料,不加水,用心維護那難得的清甜。 我愛吃絲瓜炒蛤蜊,一起煮湯、煮麵、煮粥也都很美,蛤蜊的鮮結合了絲瓜的甘,各有自己的味道,又能尊重對方的歷史,彼此支援,互相發明,如清風走進紅樹林,訴說陸地和海洋依偎的故事。 絲瓜枯老了,筋絡纏紐如織,曬乾後是洗滌利器,又稱洗鍋羅瓜,陸游都用它來滌硯,洗得潔淨而不損硯。除了洗滌器皿,也能刷淨皮膚,我小時候就天天用這種菜瓜布洗澡,好像把毛細孔刷得異常活絡,越刷越勇越堪折磨,歷經數十年的人生風浪也宛如刷洗身體般平常。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February 04, 2021野蓮--「當舌頭疲倦於油膩和溷濁,野蓮訴說著安靜,澹泊,如清風吹拂著美麗的塵緣。」野蓮是美濃特有的野菜,臺北貨源不穩,想吃得憑一點運氣,每次見餐廳有貨,總令眼睛一亮。合口味的炒野蓮,每天現採,用蔭黃豆、薑絲拌炒,爽脆,彈牙,帶著奇異的清香。 南部人叫它「野蓮」,北部人稱「水蓮」,需生長於潔淨之活水塘,裡面需有魚有螺有蝦活動才好,採回家用嫩薑絲一起炒,再加一點客家蔭黃豆調味,清新可口。薑絲用來襯托野蓮的清香;蔭黃豆的功能是調味,取代了鹽,此乃客家族群的特色醃醬,若缺乏蔭黃豆,用破布子取代亦可。 野蓮花只開一天。其莖採收後須盡早食用,否則快速老化。為挽留青翠的外貌,和爽脆的口感,宜用猛火快炒。它帶著努力愛春華的啟示,光陰令一切發生變化,曾經清潔的環境會變得骯髒,花開花謝,曾經強盛的國家會傾向衰顏,財富不免消耗殆盡,健康的身體忽然就老病了。 野蓮的內涵很澹泊,一種充分內斂的情感,如此隱約、含蓄、節制,所以最宜清炒。有人面對野蓮時喜歡加肉絲炒製,不免有蛇足之嫌。像不施脂粉的村姑般多好,清純美麗,接近時散發自身的暗香,而不是化妝品氣味。 這世界,味覺的喧嘩令人沮喪。當舌頭疲倦於油膩和溷濁,野蓮訴說著安靜,澹泊,如清風吹拂著美麗的塵緣。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FAQs about 為臺灣文學朗讀:How many episodes does 為臺灣文學朗讀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19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