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嗶、嗶、嗶、嗶……」
在夜晚潮濕的森林裡,一聲聲輕脆的嗶嗶聲響起。這不是車輛倒車,而是一種小巧卻極具特色的青蛙——「艾氏樹蛙」的鳴叫聲。
艾氏樹蛙是台灣的原生蛙類,體型不大,僅約3到5公分,體色會隨著環境變化,從褐色到黃綠色都有可能。牠們偏好棲息於樹洞或竹筒內,與其他蛙類不同的是,雄蛙在假交配後會守在洞口保護卵,而雌蛙則會定期產下未受精卵,作為蝌蚪的食物,以確保後代能順利存活。這種護幼行為,在台灣蛙類中相當罕見。
艾氏樹蛙棲息在樹幹上,保護色讓牠幾乎與環境融為一體。(照片提供: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雖然艾氏樹蛙並非保育類,但歷年調查顯示,其數量並不多。因此,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特別舉辦「樹蛙艾回家」活動,帶領參與者親手營造棲地,利用竹子打造適合牠們繁殖的家園。
活動不只是觀察,更要動手參與。參加者使用桂竹製作「青蛙公寓」,為艾氏樹蛙提供產卵與孵育蝌蚪的環境。竹筒的設計也蘊含實驗精神,透過40cm、70cm、100cm三種不同規格的高度,觀察牠們的棲息偏好,為未來的生態研究提供參考。
艾氏樹蛙的卵粒緊貼著竹筒內壁,裡頭的小生命正悄悄成形。大小朋友專注地鋸竹、測量、刻字,再親手將竹筒固定於森林間,同時,也親眼觀察到艾氏樹蛙的卵與雄蛙的護幼行為。許多首次造訪東眼山的家庭,都對這樣的近距離接觸感到新奇,也因此更能深刻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一場自然教育課,一次與環境建立深刻連結的體驗。現在就來聆聽這場活動的精彩片段!「樹蛙艾回家」是森命之島保育季系列活動之一,未來幾週還有蝙蝠、鳥類標本與蠟葉標本製作等主題的工作坊,等你來探索。
孩子專注地鋸竹子,親手製作艾氏樹蛙的「青蛙公寓」。在媽媽的指導下,孩子專注地使用電烙筆在竹筒上刻畫圖案。冒雨合力在森林中架設竹筒棲地,為樹蛙打造安全的家園。5
11 ratings
「嗶、嗶、嗶、嗶……」
在夜晚潮濕的森林裡,一聲聲輕脆的嗶嗶聲響起。這不是車輛倒車,而是一種小巧卻極具特色的青蛙——「艾氏樹蛙」的鳴叫聲。
艾氏樹蛙是台灣的原生蛙類,體型不大,僅約3到5公分,體色會隨著環境變化,從褐色到黃綠色都有可能。牠們偏好棲息於樹洞或竹筒內,與其他蛙類不同的是,雄蛙在假交配後會守在洞口保護卵,而雌蛙則會定期產下未受精卵,作為蝌蚪的食物,以確保後代能順利存活。這種護幼行為,在台灣蛙類中相當罕見。
艾氏樹蛙棲息在樹幹上,保護色讓牠幾乎與環境融為一體。(照片提供: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雖然艾氏樹蛙並非保育類,但歷年調查顯示,其數量並不多。因此,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特別舉辦「樹蛙艾回家」活動,帶領參與者親手營造棲地,利用竹子打造適合牠們繁殖的家園。
活動不只是觀察,更要動手參與。參加者使用桂竹製作「青蛙公寓」,為艾氏樹蛙提供產卵與孵育蝌蚪的環境。竹筒的設計也蘊含實驗精神,透過40cm、70cm、100cm三種不同規格的高度,觀察牠們的棲息偏好,為未來的生態研究提供參考。
艾氏樹蛙的卵粒緊貼著竹筒內壁,裡頭的小生命正悄悄成形。大小朋友專注地鋸竹、測量、刻字,再親手將竹筒固定於森林間,同時,也親眼觀察到艾氏樹蛙的卵與雄蛙的護幼行為。許多首次造訪東眼山的家庭,都對這樣的近距離接觸感到新奇,也因此更能深刻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一場自然教育課,一次與環境建立深刻連結的體驗。現在就來聆聽這場活動的精彩片段!「樹蛙艾回家」是森命之島保育季系列活動之一,未來幾週還有蝙蝠、鳥類標本與蠟葉標本製作等主題的工作坊,等你來探索。
孩子專注地鋸竹子,親手製作艾氏樹蛙的「青蛙公寓」。在媽媽的指導下,孩子專注地使用電烙筆在竹筒上刻畫圖案。冒雨合力在森林中架設竹筒棲地,為樹蛙打造安全的家園。3 Listeners
150 Listeners
4 Listeners
17 Listeners
37 Listeners
10 Listeners
13 Listeners
103 Listeners
9 Listeners
304 Listeners
46 Listeners
36 Listeners
38 Listeners
13 Listeners
0 Listeners
12 Listeners
91 Listeners
13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8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