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歐盟針對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提出簡化草案,是否會削弱減碳成效?對台灣出口企業而言,又該如何因應?本集《零碳未來》邀請 DIGITIMES分析師余佩儒,解析CBAM最新調整方向。其中包括四大關鍵:針對小型進口商的50噸免徵門檻、延後實施至2027年、申報流程簡化,以及防堵規避行為的高額罰則。余佩儒指出,此舉可望減輕中小企業合規負擔,並提高政策執行效率,且仍能涵蓋近九成碳排來源,維持減碳成效。
本集也聚焦企業實務挑戰,探討不同規模、產業面對碳有價趨勢的策略。余佩儒建議企業應盡早布局三大核心能力:一、建立碳盤查制度,掌握自身碳排熱點
二、訂定可執行的減碳計畫與目標,從提升能源效率到導入再生能源
三、強化碳定價能力,包括內部碳費制度與碳信用抵換策略。
她以台達電為例,分享其導入300美元內部碳費、專款投入低碳研發的成功經驗。
最後,也提醒聽眾,未來碳中和要求將不只來自政府,更多壓力將來自品牌客戶與國際供應鏈,如蘋果、微軟等已設定2030碳中和目標,長期若不投資減碳,企業競爭力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5
33 ratings
歐盟針對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提出簡化草案,是否會削弱減碳成效?對台灣出口企業而言,又該如何因應?本集《零碳未來》邀請 DIGITIMES分析師余佩儒,解析CBAM最新調整方向。其中包括四大關鍵:針對小型進口商的50噸免徵門檻、延後實施至2027年、申報流程簡化,以及防堵規避行為的高額罰則。余佩儒指出,此舉可望減輕中小企業合規負擔,並提高政策執行效率,且仍能涵蓋近九成碳排來源,維持減碳成效。
本集也聚焦企業實務挑戰,探討不同規模、產業面對碳有價趨勢的策略。余佩儒建議企業應盡早布局三大核心能力:一、建立碳盤查制度,掌握自身碳排熱點
二、訂定可執行的減碳計畫與目標,從提升能源效率到導入再生能源
三、強化碳定價能力,包括內部碳費制度與碳信用抵換策略。
她以台達電為例,分享其導入300美元內部碳費、專款投入低碳研發的成功經驗。
最後,也提醒聽眾,未來碳中和要求將不只來自政府,更多壓力將來自品牌客戶與國際供應鏈,如蘋果、微軟等已設定2030碳中和目標,長期若不投資減碳,企業競爭力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3 Listeners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80 Listeners
1 Listeners
46 Listeners
4 Listeners
177 Listeners
32 Listeners
11 Listeners
41 Listeners
21 Listeners
13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 Listeners
11 Listeners
4 Listeners
20 Listeners
13 Listeners
26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8 Listeners
7 Listeners
74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