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繼上一集我們跟英飛凌的 Mac聊完之後,終於知道 48V DC電源設計的由來。但其實,AI伺服器 DC/DC的電源設計還是有不少門道在裡面,舉例來說:從控制晶片、驅動 IC到 MOSFET,是相當常見的電源系統設計的架構。由於AI伺服器的DC/DC電源的設計空間相對有限,驅動IC與MOSFET的整合,也成了不可逆的發展趨勢。另外一方面,我們在上一集就知道,減少電流損耗,是48V系統誕生的主要原因,更進一步的說,電流的精準控制也成了電源設計很重要的關鍵。當然,從系統空間的考量上,像是晶片埋進PCB的封裝或是垂直供電技術,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本集重點:1. 因應CPU/GPU功率不斷提升,DC/DC電源晶片朝高整合度方向發展
2. 電流控制得宜,散熱沒煩惱
3. 系統空間有限,垂直供電設計降低傳輸損耗
5
33 ratings
繼上一集我們跟英飛凌的 Mac聊完之後,終於知道 48V DC電源設計的由來。但其實,AI伺服器 DC/DC的電源設計還是有不少門道在裡面,舉例來說:從控制晶片、驅動 IC到 MOSFET,是相當常見的電源系統設計的架構。由於AI伺服器的DC/DC電源的設計空間相對有限,驅動IC與MOSFET的整合,也成了不可逆的發展趨勢。另外一方面,我們在上一集就知道,減少電流損耗,是48V系統誕生的主要原因,更進一步的說,電流的精準控制也成了電源設計很重要的關鍵。當然,從系統空間的考量上,像是晶片埋進PCB的封裝或是垂直供電技術,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本集重點:1. 因應CPU/GPU功率不斷提升,DC/DC電源晶片朝高整合度方向發展
2. 電流控制得宜,散熱沒煩惱
3. 系統空間有限,垂直供電設計降低傳輸損耗
3 Listeners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80 Listeners
1 Listeners
46 Listeners
4 Listeners
177 Listeners
32 Listeners
11 Listeners
41 Listeners
21 Listeners
13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 Listeners
11 Listeners
4 Listeners
20 Listeners
13 Listeners
26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8 Listeners
7 Listeners
74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